这不是一篇关于失败者的文章,事实上“失败”这个词也从来不适合那些距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的伟大球员。然而与奥布莱恩杯的失之交臂却使他们就此被打上了“无冕之王”的烙印。人们在谈起他们的时候会充满敬意,但更多的则是同情和惋惜:“他获得过常规赛MVP,入选过最佳阵容和全明星,拿过N次得分王头衔,但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总冠军戒指。”这些失意英雄的故事最终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仅仅是谈资。没有人会从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一步之遥的剧情依然在NBA的赛场上周而复始地上演着。
1
看看今天的联盟吧,两冠在手的詹姆斯不知疲倦地带领着他的热火在冲击着三连冠;35岁伤病缠身的科比也毫不掩饰自己对第六枚总冠军戒指的渴望;加内特和皮尔斯不惜舍弃霸王条款跑到了纽约,只为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暮年再次将奥布莱恩杯揽入怀中。还有邓肯和诺维茨基,这些注定会进入名人堂的家伙们对总冠军戒指似乎从来都不会厌倦。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伟大的身影正在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首冠而奋力拼杀着,这些人之中有年近四旬的老纳什,也有正处在当打之年的卡梅罗·安东尼和凯文-乐福,以及那个看起来永远嬉皮笑脸的霍华德。克里斯·保罗怀揣着夺冠的梦想奔赴了洛杉矶,而凯文·杜兰特还在为自己万年老二的命运愤愤不平。在职业生涯盖棺定论的时候,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戴着总冠军戒指微笑着离开,而另一些人则会将自己落寞的背影留在总决赛的赛场上,然后在球迷和媒体中间引发一大串“生不逢时”、“天妒英才”、“运气糟糕”之类毫无新意的感慨。
NBA并不是一部属于黑马的历史,平庸之辈是很少有机会能够站上总决赛舞台的。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在总决赛的赛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夺冠不仅是个技术活,运气也同样重要,这一点埃尔金·贝勒想必深有体会。贝勒爷堪称NBA史上的悲剧之王,8入总决赛却未尝一冠,一步之遥的故事,在他这里被演绎到了极致,其悲催程度足令看到这个故事的任何年龄段球迷哭得稀里哗啦。其中有三次,他在总决赛中已经无限接近了冠军。一次是1962年总决赛,贝勒第五场那鬼哭神嚎的61分差点成为了绝版,直到24年以后这项NBA季后赛单场个人得分纪录才被乔丹打破。然而接下来的事实证明,造化在弄人之前总是会先给人一点惊喜。总决赛第七场,赛尔维距篮筐2米空位跳投不进,被拖入加时赛的湖人3分败北。同样被历史记住的还有萨姆·琼斯在若干年后坏笑着承认的抢篮板推人犯规。那一推让总决赛史上最强演出化为泡影,送给了贝勒爷一个大大的杯具。第二次是1965~66赛季,湖人在1—3落后凯尔特人的不利情况下顽强地比分扳平,但在第7场却以93—95两分之差再次饮恨。1968—69赛季,贝勒的老冤家张伯伦加盟湖人,与贝勒、韦斯特共同打造了一支比如今的F4更唬人的巨星阵线。三人场均总得分超过70分,率队直入总决赛,决心再与凯尔特人一较高下。没成想等来了张大帅的贝勒爷这次仍然没等来冠军,又是两分之差,贝勒连同张伯伦一起成为了凯尔特人七连冠的背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令贝勒爷终于扛不住了,都说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如果贝勒爷听得懂中文,相信他的回答一定是四个字:换你试试。伤心之极的贝勒选择了退役,然而这次上天决定把玩笑开到底,就在贝勒退役后的第二年,湖人就在张伯伦的率领下夺得了搬迁洛杉矶后的第一个总冠军。毫无疑问,在所有倒在总决赛的巨星中,贝勒的经历是所有的后人都望尘奠及的,它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告诉我们,运气,就是这么邪门。
2
关于运气的另一个话题,叫做生不逢时。一个伟大球员最大的不幸,就是和一位比自己更伟大的球员生活在同一时代。这样说来贝勒爷的老冤家拉塞尔并不符合这个标准,尽管他带领凯尔特入终结了贝勒8次总决赛之旅中的7次,但抛开拉塞尔与贝勒孰高孰低不论,毕竟贝勒身边的战友中还曾经有过一个张伯伦。相比拉塞尔,另一个人也许更加符合“总决赛杀手”这个称号,那就是迈克尔·乔丹。为此我们几乎可以开设一个专题,专题的名字就叫做“那些年倒在乔帮主脚下的巨星”。在乔丹职业生涯的颤峰时期,NBA江湖正处在天龙八部的乱世之中,而飞人则像乔峰一样扮演了力压群雄的角色。当飞猪大侠巴克利凭借着自己的大屁股背打绝学称雄西部的时候,他遇上了乔丹,于是1993年的总决赛成了飞猪的折翼之战,从此我们再也没能在总决赛上看到这个妙语连珠的胖子。当“雨人”肖恩·坎普靠着一手漫天花雨的扣篮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时候,他遇上了乔丹,于是在1996年总决赛那场惊艳的“空中对决”之后,坎普封刀隐剑离开了超音速,一代奇侠就此沉沦。还有盐湖城的黑白二老,马龙和斯托克顿,他们当年的辉煌实在令人懒得描述了,但在1997年的总决赛上,他们遇上了乔丹。面对发着高烧忍着胃痛
在乔丹一统江湖的那段日子里,一步之遥的故事屡屡上演,与飞人巅峰期的重合,令联盟的巨星们苦不堪言。但幸运儿也并非没有,那就是在1992年总决赛中痛失冠军的德雷克斯勒。当年的开拓者可谓群星闪耀,然而在无敌的乔帮主面前依然被抽了个星光灿烂,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除了滑翔机以外,球队里没有第二个真正能和乔帮主过过招的人。痛定思痛,小德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赢得总冠军,就得找到和他同样厉害的家伙,来个两巨头三巨头之类的强悍组合。至于人选,那当然是自己大学时期的好兄弟奥拉朱旺了。眼下乔帮主正在棒球联盟混迹,而火箭风头正劲,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德雷克斯勒很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条不折不扣的好汉。他果断地在赛季进行到一半时转会到了火箭,并终于在1995年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唯一一枚总冠军戒指。看着老朋友终于得偿所愿,奥拉朱旺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大梦似乎已经忘记了,就在一年前的总决赛上,他也和乔丹一样粉碎了另一位巨星的夺冠梦想,那就是帕特里克一尤因。1994年乔帮主刚刚退出江湖那会,天下群雄纷纷揭竿而起,一直被乔帮主压得喘不过气的尤因也趁机卷土重来,率领尼克斯一路高歌杀进了总决赛,眼看就要以4比2的总比分摘得桂冠,不料大梦对斯塔克斯的一记火锅大帽把比赛拖到了第七场。在抢七大战中,又是大梦的关键助攻帮助麦克斯韦尔剌出了致命的一剑。这是尤因生平最接近总冠军奖杯的一次,但是他没能重演当年在NCAA的辉煌,而是倒在了昔日宿敌的脚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尤因的悲情程度甚至超过了犹他二老,因为他好不容易躲过了一个生平劲敌,却终于没有躲过另一个。和尤因遭遇相同的还有雷吉·米勒,那个被乔帮主视为生平心腹大患的男人,当2000年他终于率领步行者踏上总决赛赛场的时候,站在他对面的是风头正劲的OK组合。至于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米勒失去了自己唯一一次登上NBA武林宝座的机会,但OK双侠却并没有停止他们横扫江湖的壮举,就在一年之后的紫金之巅,他们率队将来自76人的又一位NBA奇侠挑落马下。然而这次的剧情与前面似乎不太一样,因为一个异军突起的小人物。
3
在2001年总决赛之前,没有什么人会把泰伦·卢这个名字当回事儿。可是在总决赛结束之后泰伦-卢却名噪一时,因为他防死了大名鼎鼎的“答案”艾弗森。“我在费城街头看到了艾弗森,他神色惶恐,不停地东张西望,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看,占那家伙是不是还在跟着我!”赫恩这话说得也太难听了点,不过泰伦,-卢对艾弗森的困扰倒绝非虚构。当总决赛结束的那一刻,艾弗森落寞地坐回了场边,两眼死死地盯着对面那个和自己发型差不多的家伙,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个在总决赛第一场还被自己骑在胯下的小人物,居然成为了自己霸业征途上一块大大的绊脚石。喜欢一对一单挑的艾弗森似乎没有意识到,泰伦-卢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隐藏在他的背后的,是湖人强大的防守体系。在这场悲壮的较量中,艾弗森自己才是真正的孤胆英雄。
相比颇有炒作之嫌的泰伦·卢,约翰-帕克森在1993年总决赛上的表现更让人有“小人物决定大胜利”之感。在第六场比赛还有14.1秒的时候,太阳队的全体将士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乔帮主身上,大家共同的心声是:只要此人不发威,抢七大战没的跑。然而喜欢玩绝杀的乔帮主这次似乎想尝试一点新花样,于是球从他的手中传给了皮蓬,然后是格兰特,最后竟然神奇的落在了帕克森手里,一投之后,梦碎无痕。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这是一个蓄谋已久的配合,帕克森不过是最后一击的执行者而已。然而与犹他二老两战乔丹的经典相比,这个小人物的出现还是令巴克利爵士的总决赛之旅多了几分讽刺的意味。以至于飞猪甚至不愿意对这位“不算神的对手”进行过多的评价,而是把怨气撒在了“猪一样的队友”身上:“直到今天,那场比赛还令我难受。如果我们注定要输球,也得输在我的手里。(最后时刻)我们的人连投两个都是‘三不沾,还有一次失误,这种球要投也得让我来投,我的球即使是‘三不沾,也比他们的‘三不沾强。”听听,巴爵爷这张喷遍联盟的大嘴还真不含糊,事情都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不给老队友留一点面子。不过这事儿倒也不能怪巴克利,毕竟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被队友坑了还是挺难受的。我们不知道巴克利在当年比赛以后是如何痛骂那两个“三不沾”队友的,但如果他遇到的是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位仁兄,估计他得被气个半死。也许你已经猜到我要说的是谁了,没错,斯塔克斯,那个被大梦送了一记火锅的斯塔克斯,那个在总决赛最后50秒连打5铁的斯塔克斯。其实当时尼克斯已经落后6分,而50秒内三分球5投2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此也无意对斯塔克斯进行过多的指责,毕竟关键时刻的糟糕表现,令他自己也成为了一步之遥的悲剧主角。然而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当斯塔克斯疯狂打铁的时候,尤因心里的想法一定和巴克利爵士一样:放开那个篮球,让我来。
在NBA的世界里,冠军和忠诚有时候是并不兼容的。在经历了上述种种一步之遥的悲剧之后,很多巨星最终作出了转会的选择。马龙为了总冠军戒指去了洛杉矶,巴克利也离开太阳转投火箭,加里。佩顿在超音速和湖人两次闯进总决赛都铩羽而归,于是迈阿密成了他的终极目标。至于艾弗森和麦迪的转会纪录那就多了去了。他们之中,有的人最终得偿所愿,比如佩顿和前面提到过的德雷克斯勒,更多的人则将一步之遥的故事续写到了尽头。而那些关于冠军和忠诚的口舌之争,会和失冠的阴霾一起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当马龙最终与奥布莱恩杯失之交臂的时候,斯托克顿却以他19年的忠诚赢得了世人的敬佩。但如果马龙拿到了2004年的那枚总冠军戒指,一切会不会变得不同呢?想想勒布朗-詹姆斯的那个艰难的“决定”,不由得令人唏嘘不已:都是为了总冠军啊!
不过说到底,篮球毕竟是个集体项目,即使是乔帮主那样的盖世豪杰也不敢说一句“奥布莱恩杯只属于我”之类的狂话,于是在NBA的历史上出现了不少饮水机冠军球员。在名人堂里的无冕之王们看来,这才是最难接受的事实,就像斯托克顿说的那样:“这一路为了冠军我们付出的已经太多太多。我知道许多人不用特别卖力就能拿到冠军,而我们非常非常努力,却还是没能做到。”其实斯托克顿们完全没有纠结的必要,因为他们伟大的职业生涯不是任何荣誉和奖项可以评价的,那些精彩绝伦的表演和充满欢笑与泪水的画面已经永远铭刻在了那些喜爱他们的人心里。还是那句老话,得饶人处且饶人,您都是传奇了,何苦跟一群替补较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