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4-04-29 22:03徐丽丽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眩晕颈椎病针灸

徐丽丽

【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电针刺风池,颈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28例,并随机设中频电疗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中频电疗。

【关键词】眩晕;针灸;颈椎病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刺激颈交感神经,继发椎动脉痉挛,而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眩晕为主的一组症状,多在颈部转动时发生,可伴以颈枕部疼痛,颈椎旁有深压病,手臂麻木无力等。本人自2012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颈性眩晕28例,并随机设牵引对照治疗组2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4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头颈部活动时发生或引起症状加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7年;对照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的患者;②主要症状为眩晕,头颈部活动时诱发或致眩晕加重;③颈椎X线片检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或存在椎间关节不稳;④按要求接受完整个治疗疗程的患者。

1.3排除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耳源性,位置性或中毒性眩晕的患者;②颅脑疾病、颈部外伤及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眩晕;③合并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不适合针灸或牵引治疗的患者;④未能坚持完治疗疗程的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观察组患者俯卧位,根据患者穴位肌肉丰厚情况选取1-2寸毫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凤池(双侧)、C2-7夹脊穴(一侧或两侧压痛点处)、合谷(一侧或两侧)、后快速刺入皮下,捻转提插,得气后接通电针仪,并以红外线照射颈部,距皮肤30CM,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休息1周,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2对照组患者坐位暴露颈部,采用电脑中频(透热)治疗仪治疗。将两个湿润电极片分别贴在病变颈椎节役两侧夹脊穴,打开电源开关,选择菜单1,将频率强度开关逐渐调节至患者耐受为度,每次20min,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休息1周,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疗效观察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中颈性眩晕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一般劳动,随访两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但可因各种因素如过劳等而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2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见表1,两组痊愈分别为78.6%和4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5%。

3讨论

颈性眩晕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灵枢·口问》篇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首次提出了眩晕病名。中医辩证理论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生髓”,中老年人由于肝肾两亏,肝风内动,气血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又因忍受风寒湿邪,筋络不通,气血痹阻,精血不能上注于脑而发作眩晕。

穴位电针的作用机理是按人体经络循行,刺激俞穴达到气血充盈,舒筋通脉,同时通过电波刺激增强肌肉跳动,消除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从而达到改善脊髓、神经根和颈部肌痉挛,增强肌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的作用。凤池穴为椎-基底动脉通过部位,是治疗眩晕的重要穴位,中医理论认为凤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一穴通多经,阳维又可维系诸阳经,使气血循于脉道,而胆经属木,其气外发,针刺凤池穴可升发阳经之气,使之上注入脑,髓海得养则眩晕渐消。针刺凤池穴针尖向同侧目内眦时,其深面正对着同侧椎动脉,因此通过针刺的俞穴刺激可缓解软组织对椎动脉的压迫,解除椎动脉痉挛,改善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的血供,从而消除症状。夹脊穴皮下有肌肉和横突间韧带,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脊髓骨質增生的部分压迫了上述神经、血管等组织。针刺夹脊穴可能与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有关,能调节人体功能,降低脊神经的应急能力,加强止痛镇静,促进血循环,调整肌张力和缓解血管痉挛[2-3]。合谷为止痛要穴,手阳明大肠经,本经循行有清热、凉血止痛的作用,针刺行气后止痛效果明显。学者龚素芬[4]报道针刺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取穴凤池(双侧)、C2-7夹脊等穴,治疗有效率100℅;张永臣[5]针刺夹脊等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治愈46例,显效5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本次观察组28例,痊愈2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6.4℅,与上述学者报道比较相符,再次证明了穴位电针配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理想。

中频脉冲电疗治疗颈性眩晕主要是通过对头颈部肌肉的不同方形电波刺激,解除肌痉挛,增强肌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粘连水肿的功效。本组研究有效率为75℅,远低于电针治疗组的有效率。一般很少单纯运用中频脉冲电疗治疗颈性眩晕,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式起到增强疗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的效果。

头颈部电针治疗颈性眩晕,不但能发挥局部刺激穴位止痛的效果,电针和红外线的治疗更能增强穴位刺激效应强度,延长效应时间,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

[2]王文远.中国平衡针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2.

[3]姜会来,黎凯.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4):213.

[4]龚素芬.分型针刺治疗颈椎病120例[J].中国针灸,2000,21(1):16.

[5]张永臣.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65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9,18(2):75-76.

猜你喜欢
眩晕颈椎病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