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艺娟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专业设置多年不变的状况开始改变,学校面临着专业调整问题。专业确定不好,学校就可能办的不活。那么怎样调整,调整中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谈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改革;专业;调整;效益
一、专业结构与开发
专业结构是由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决定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的不断出现,对学校的专业设置都会提出新要求。片面强调原有的师资设备等办学基础,为确保教育质量而死守旧有专业,无视市场需求变化,教育就会滞后,学校就会萎缩。因此,学校必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取向,掌握人才需求变化的信息,适时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的调整不可能一劳永逸。在专业的开发上要有长远规划,做到办一个、备一个。开发什么专业?一定时间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要求有多品类的专业为其服务。宏观上的专业布局要以此为依据,但就一个学校而言是不可能样样专业都办的,需求的多样性只是为学校开发专业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在无质量保证的情况下进行大量投入,到头来讲质量无质量、讲效益无效益,开发什么专业,要从质量和效益方面综合地分析诸因素的影响,寻求较为理想的开发方案。因素分析可分为三类:一是专业的寿命周期分析。培养目标所指向的岗位的稳定性,就业区域岗位的容量、生源的专业意向,兄弟学校情况等,这些因素对专业寿命周期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一般开办一个专业应有5年左右的招生寿命周期。二是教育资源的可利用度。原有的教学设备、师资条件、教学管理经验等已形成既定的因素,要开发的专业与这些因素有多大的相关度,能在多大程度上转移上去,这直接关系到专业的质量和开发成本。三是可创造的因素,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教学设备增加的潜力、合作的途径等都影响着专业开发的决策。上述三类因素的分析不能是机械的,要辩证地权衡。若经论证某专业的寿命周期比较长,那么第二类因素是次要的,若可供选择的诸种专业寿命周期相当,那么第二类因素就尤为重要。
二、新专业如何建立
新专业的创造有两种情形:一是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组合演变、采取滚动式的调整,这种创建具有较大的继承性,对保证质量和提高效益都是较为稳妥的,学校要充分挖掘这个潜能。如延伸扩展,电子电工延伸转变电子商务专业,组合复合或是大跨度新专业的创建,如煤化工专业,这类专业与学校原有的专业基础相关极小,需要大量的教育投入。创建此专业的成因或是学校当前的专业面临着严重的萎缩,或是从长远意义看,所创建的专业前景有极大的希望与潜力,要慎重,在专业前途、教育投入、教学质量保证条件上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师资、设备等方面要有预备期,不能匆匆上马。自身条件一时还不能充分具备时,要善于借力,或暂聘社会师资、或联合办学,求得他人的支持和合作。有些专业可与他人寻求长期的合作,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如我校的煤化专业,作为其中一项立足企业的培训,就是与当地公司合作进行的。
在专业调整中,还要正确对待老专业,一般老专业的师资,设备配备方面比较强,并有长期积累的专业建设经验。因此对专业的下马要特别慎重,也要进行论证,看他能否再生,或改变其学制,或改革招生性质,或改变分配去向,或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或改变专业名称,确无它路,不能硬招,否则与学生与学校都不利。
三、专业组合与建设
怎样的专业结构才是合理的,从根本上说是看它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就质量与效益关系而言,还有个组合问题,就是各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状态,专业组合不尽相同,一种是单一的专业组合,一种是相近的专业组合,专业结构中虽有不同的专业,但专业之间的课程结构、设备使用、师资利用、教学组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重合面。另一种是相异的专业组合,如服装专业、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关系。教育资源具有较大的通用性,一定时期内会产生出高质量、高效益的效应,但具有不安全性,因各专业之间教育资源的相互利用程度低,相对教育成本大。另外,由于较强的异性,教学管理也较为复杂,各专业系列的基层教育管理组织不力,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但它具有较强的应变功能,上述分析是撇开许多前提条件的,现实中何种组合为理想,还要取决于学校的规模、师资、设备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匹配,专业的发展方向等诸因素。
调整专业结构,要把专业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就专业上马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相应的专业建设,但是,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是一个历史的积累过程。在学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有具体的专业建设计划,还要从整体上根据专业组合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有重点地分类安排好专业建设工作。专业建设涉及的方面很多,有硬件的,也有软件的,但其中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必须重视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专业一旦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意识观念等方面也在发展变化,既成的专业与现实的要求始终存在这个时差。这就要让教师早于教材超前把握它,获取不断更新的知识技术,掌握社会实践的变化,了解政治经济形势、法律政策制度的变动。其次抓好共性课程基本建设。只看到专业不断调整的一面,感到无所适从,而放松专业建设,这是片面的。专业虽在不断调整,但有一些课程还是相对稳定的,如计算机课程。有些专业虽是不同系列,但从基本素质培养要求来看,还是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如就我院中专部现有专业的情况看,可以列出五项各专业通用的基本技能,既计算机操作、英语、硬笔书法、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对这些共性的课程,有计划地在资料建设、设备建设、标准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予以强化,将会产生投入少质量好的效果。第三,在人、财、物的组织上要向主干课程,主干专业建设倾斜,达到以纲带目的目的。
总之,办好职业院校的条件很多,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专业选得准,生源足,毕业生出口大,专业吸引力强。二是教师素质高,教出的学生水平高,在市场站得住脚。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专业设置的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