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华清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说明文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说明文阅读能力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说明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但由于说明文强调的是“用知识吸引学生,要求扩展学生认识领域,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文中没有具体的人物,没有故事情节,不像记叙文那样容易吸引人,学生读起来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兴趣。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说明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興趣,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巧设导入法
在阅读说明文之前,用一个实物、模型、图片或一段话导入阅读,使学生由这些事物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章有阅读的冲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第一,实物导入。实物说明文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类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可视可感的具体的客观实物,像工艺美术、园林建筑、器皿用具等。着重说明的是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的特点和功能。这类说明文在阅读前,若能将实物、模型或可观性强的图片,先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对所要说明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知欲,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陡增。
第二,情境导入。有一类说明文可以通过各种手法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对说明文的内容逐渐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阅读动力,驱使他们迫切地想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探究其中的奥秘。例如:在阅读《苏州园林》之前,先投影苏州园林的一组照片,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苏州园林实地考察一次。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引起学生一阵阵由衷的感叹,教师再引势利导:“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画面为什么这么赏心悦目吗?这是因为设计者和匠师们唯愿‘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它将向我们介绍这一幅幅美景形成的原因。”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情阅读课文,兴趣很高。再如:阅读《西湖游记二则》前,让学生到西湖游玩一次,或者从网上把西湖美景的图片搜集来按课文内容排列,用实物投影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尤如身临其境。这样他们阅读文章的兴趣就更浓了。
第三,妙语导入。有些说明文可以用精彩的语言来导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精彩导语,触动心中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提高阅读兴趣的目的。例如在阅读《大自然的文字》之前,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当第一批登山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时,他们看到了很多贝壳,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的同学摇头,有的疑惑地看着我,有个阅读面较广的同学举起了手,他说因为“那里曾经是海洋”。“对,世界上的第一高峰原来也曾经是海洋,这个结论是我们看到贝壳时推断出来的,那么贝壳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了我们沧海桑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哪些事物可以让我们做出有趣的推断。”学生带着探究的情绪阅读文章,兴趣也增强了许多。
二、信息激趣法
在阅读说明文之前,让学生正面或侧面搜集、了解关于说明对象的情况,利用学生“知道的越多越想知道更多”的探究心理,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第一,轶事激趣。在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与文章有关的轶事激趣,也可以补充与文中科学知识相关的最新成果、应用前景及有关知识等这些“趣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科普说明文是向青少年及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介绍、传播、普及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解释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科学奥秘。因而适当补充些此门学科发展的最新情况及应用前景或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小立志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
第二,网络激趣法。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信息量也随之增加。因而在阅读说明文时,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学生先搜集有关的信息,介绍给同学,再通过这些信息来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信息量。
三、实践操作法
结合课文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结合课文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阅读说明文的任务。
第一,演示程序。用动作表演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深入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同时也使学生积极地投入阅读,达到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
第二,制作比赛。在班里开展竞赛,比一比看谁做得最符合文章的内容。在紧张、活泼,略带竞争的氛围中,学生进一步地熟知了课文内容,印象深刻,兴趣盎然。例如:在阅读《核舟记》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文中人物的动作及神情。在表演结束后,画一幅图画来反映《核舟记》的内容,并且进行比赛,看谁画得像,之后用实物投影仪把画得较好的图画展示出来。学生在表演、绘画的同时,深思探究了文章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