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4-04-29 19:44周旺隆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堂人文

周旺隆

新一轮课堂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让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

语文即文学,感化人的情学、人学。“语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强调运用语文,人文性贵在如何育人,做怎样的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维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和审美的熏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教师认为,新一论语文课程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缺乏感情。如果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可想而知,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绝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养。只有在教学中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之见和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程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教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教师还要表扬他们有创新。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語文课堂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略独立思考

要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会浪费时间。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性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要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离开“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解”,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洽、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而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孤独的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讲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讲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阅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绽放的课堂、升华人生价值的课堂和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堂人文
人文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