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2014-04-29 19:44陈方威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边长轴对称正方形

陈方威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数学教学只强调知识或技能的传递,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过程教學,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即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合理的解答并确认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某些对称美的图案,如蝴蝶、建筑物、地动仪等,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再模仿制作几个具有这些特征的图案。其次,请学生自己给轴对称图形下定义,当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时,请第二位学生补充。最后,请学生尽量多地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或者用任何一种方式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这种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掌握轴对称的知识及性质,实现了直观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其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多样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例如:直角三角形ABC中∠C=90°,CD⊥AB于点D,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并选择其中一个证明。

解:①∠A+∠B=90°,∠A+∠ACD=90°,∠B+∠DCB=90°

②∠A=∠DCB,∠B=∠ACD

③ΔABC∽ΔACD∽ΔCBD

④AC2=AD*AB,BC2=BD*AB,CD2=AD*DB,

⑤CD*AB=AC*BC

对同一道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也满足了课标“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这就是尊重学生不同表现、尊重学生不同感受的具体体现。

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又如:已知x满足x2-3x+1=0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求x+1/x的值。

生1:由x2-3x+1=0解得x的值,然后代入x+1/x中,求得结果为3。

生2:由x2-3x+1=0,移项得x2+1=3x,因为x≠0,所以两边同除以x,得x+1/x=3。

生3:由x2-3x+1=0,判断Δ>0,所以原方程有实数根,且常数项是1,即两根之积为1,所以此方程两根互为倒数,所以x与1/x就是方程的两个根,于是得出x+1/x=-(-3)=3。

三位学生凭自己的水平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题策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这里没有强迫,没有限制,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注重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方根”一节,再引入环节,有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师: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面积为多少?

生:4。

师:你能利用手中的这张纸片动手折出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吗?若能,此时,正方形边长为多少?

生:能,边长为1(学生迫不急待地回答,并动手演示)。

师:你能折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吗?此时,边长又为多少?

学生在这一动手、操作活动中,将体会代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我们还应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人类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意义,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例如:已知水厂A与供水部B、C之间距离相等,为了节约成本降低造价,请你设计一种使铺设的输水管最短的最佳方案。本题可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思考,使其从书本走向社会,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猜你喜欢
边长轴对称正方形
说说轴对称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剪正方形
《轴对称》巩固练习
剪拼正方形
认识轴对称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