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14-04-29 19:07:21胡柳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乡村旅游

胡柳

摘要 从包容性增长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飞地化”普遍存在,而乡村旅游中经营和利益分配的飞地化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正是近几年乡村旅游目的地上访、冲突、拦阻游客现象频发的根源所在。最后,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路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包容性增长

中图分类号 S1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312-0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lusive growth, this article argues the "enclave"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are widespread, unreasonable pattern of growth that leads to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which is the root cause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petitions, conflict, obstruct the tourists in recent years. Finally, rural tourism economy inclusive growth path in China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Propoor tourism; Inclusive growth

1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关于经济增长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增长理论经历了从单纯强调极化涓滴增长、基础广泛的增长、益贫式增长或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到包容性增长的逻辑演进。

“包容性增长”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2009 年11 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 年9 月16 日,胡锦涛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会议的致辞中,“包容性增长”成为一个关键词。

按照亚洲发展银行的解释,所谓“包容性增长”,是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的,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指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包容性增长”有多种内涵,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重视社会稳定等。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因此,所谓“包容性增长”是指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它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更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

2 从包容性增长视角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2006年以来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因其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就业、促进农村脱贫减贫等作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扶贫被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办作为产业扶贫中重点推荐的扶贫方式。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直接就是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反贫困的一种发展战略,称之为PPT战略(propoor tourism)。乡村地区旅游的发展确实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当地居民就业、新农村建设及乡村环境的改善,如此农民应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受益者,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应该采取非常支持、配合的态度。

国内外大量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的实践表明,宏观经济效应并不等于贫困人口的获利和发展,相反,由于旅游开发的消极影响,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可能大于收益。

NieholsonT对菲律宾的布若塞岛进行研究时也发现,旅游发展初期旅游者以背包客为主,住宿以当地人经营的家庭旅馆为主,但当该岛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家主要旅游目的地,外资兴建的大批旅游食宿设施代替了家庭旅馆,原先的当地经营者被挤出旅游经营圈。同时,新的旅游需求都集中在大的高档星级酒店中,他们需要的是标准化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的人,而这些人员常从外地引进,当地贫困人口失去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是靠对外招商引资,旅游业发展投资靠这些从外地招来的商人或公司,旅游业发展所得也又回流到他们那里,这样就可能出现漏损,造成虚假繁荣。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合法流转,导致土地被集体入股后,形成适度的规模,被政府或外来开发商统一经营。农户尽管能收取租金、获得股金,然而贫困人口因为在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各方面都非常欠缺,旅游参与能力低下,不但不能从当地旅游发展中受益,还要承受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降低了其实际购买力,因而更加贫困。乡村成为城里人或者外来投资者的“飞地”,乡村旅游目的地“飞地化”。所谓乡村旅游目的地“飞地化”,是指城里人或者外来投资商占据了当地旅游业中的经营者地位,并且占有绝对或者绝大部分的受益权,使得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了城里人的飞地[2]。旅游飞地化造成当地人不能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却要承受环境破坏、生活受干扰等不利影响,并由此导致了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起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上访、故意毁坏旅游地环境、拦阻甚至攻击游客等各种形式的反抗和不满。乡村旅游中经营和利益分配的飞地化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正是近几年乡村旅游目的地上访、冲突、拦阻游客现象频发的根源所在。

如果说以改革开放推动的过去30年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那么以城镇化推动的将来30年或者更长时期中国的发展再也不能以增长为唯一目标。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都必须优先考虑公平,至少公平与效率兼顾,否则经济增长将无法持续,中国社会可能产生严重分割甚至危机,进而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3]。

Bardhan&udry(1999)也认为,一般来说,通过经济增长帮助贫困人口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包括在农场和城市非正式部门的自我雇用机会。因此,使得贫困人口能够被纳入经济增长的轨道,对于缓解贫困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有一些贫困人口却因为很多原因被排除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之外。另外,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集聚向心力可能使资源流出落后地区,从而强化了区域间的不平等。所以,通过不平衡发展战略创造了经济增长点之后,贫困人口是否有机会获得分享增长的机会,对于能否成功降低贫困非常关键。如果在通过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创造了经济增长点后无法保证贫困农户也有机会平等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则可能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夭折[4]。

3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3.1 乡村旅游目的地应该实行通票制

古镇古村落的老房子是当地村民的祖传家产,乡村田园作物构成的美丽田园风光是农民辛勤劳作在大地上划出的美丽图画,这些乡村旅游吸引物都不是公共物品。在商品经济时代,开发商投资开发的主题景区都是要收取较高门票的。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目的地不仅应该收门票,而且应该实行通票制,因为只有通票制才能把乡村田园风光的价值也囊括进去,而且收取门票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实行通票制有利于统一规划开发,统一经营管理,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门票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焦点问题,婺源门票实行通票制时引发过一场讨论,今年持续升温的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经过持续酝酿,俨然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很多网友反对凤凰收门票,认为这是政府与民争利,因为景区收取门票可能直接损害凤凰古城商户和游客的利益。凤凰县副县长回应称,收门票以后,凤凰游客总体是增长的,但散客却有减少,下一步将对营销政策和管理方式进行小调整。该副县长也表示,目前家庭旅馆、古城商铺、从事拉客人员及沱江河下游农家船,是当前利益调整中矛盾最大的群体。凤凰县正在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大家的经营问题会逐步解决。收取门票并且实行通票制是一个旅游发展利益调整的过程,利益减少的一方当然会有反对意见,但是从包容性视角来看,能够参与餐馆、商店经营的人口多数是外地商人和本地乡村精英,即贫困地区中相对较富裕的那部分人。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商开发当地旅游后,这部分人实现脱贫致富,足以弥补他们失地的损失。但那些最贫困的村民为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牺牲,他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因此,我国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经济增长可以说是“亲富增长”,这也就不难理解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以后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地最富裕的村民很快积累了财富(如西江苗寨),另一方面是最贫困的那部分村民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甚至比旅游开发前更贫穷了,因为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旅游发展又导致物价上涨,他们的实际购买力更低,因而更加贫困。这种乡村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带动当地村民致富,但不利于最贫困人口脱贫。乡村旅游目的地集中收取的门票除了一部分被政府用作管理费以外,政府会将门票收入按比例分给村民,这对那些没机会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贫困村民就是一个补偿。尤其有些乡村旅游目的地已经变成了城里人的“旅游飞地”,由于当地商铺太贵,对本地居民又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当地居民无法参与到乡村旅馆、餐馆、土特产商店的经营者行列。事实上,凤凰古镇上的商家绝大多数是外地人,如果凤凰景区收取门票只是以牺牲古镇商户的部分利益为代价,换取更多的古镇保护费用和当地居民失地补偿、生态补偿等费用,那么这样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式就是在扭转过去的亲富倾向,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有利于将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贫困人口。因此,从反贫困的角度来看是应该支持的。西江苗寨当地社区居民绝大多数人赞成收门票,凤凰县的绝大多数人对征收门票也没意见,因为只是减少了小部分相对富裕者(旅游住宿业、餐饮业、旅游商品经营者)的收入,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有利于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富差距的缩小。江西的婺源、李坑、江湾、汪口等景区2011年7~8月出现了部分村民为争取门票利益而拦阻游客而导致婺源几个核心景区关闭的现象,主要是当地村民认为景区门票分红不公所致。古镇、古村落居民为了发展当地旅游,在房屋装修、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牺牲,他们的房屋、农作物都是很重要的乡村旅游吸引物,他们要求从门票中获得部分收益是合理要求,理应得到满足。

3.2 产业链本地化

“产业链本地化”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产业链本地化”即利用本地资源包括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等,以旅游为龙头优化配置相关产业,在本地生产和销售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最大限度地将旅游收益留在本地,有效安置当地居民的就业,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效果[5]。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要推行农工旅贸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旅游的乘数效应,发挥其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器的功能,引导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利用旅游为农产品带来销路并提升农产品价值,实现以游养农、以农促游。

3.3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国民福利的提高,尤其是工资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以便使人的价值在增长中体现出来,这需要收入分配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落实[6]。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负面影响需要多倍的收入增长才能弥补,今后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对减贫尤其重要,包容性增长更强调对贫困及弱势群体的关注,因此在设计收入分配政策时要更多地考虑到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的利益。

乡村旅游收入分配最主要是土地收入分配。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的区域内开发一定量的商业用地,商业用地的收益要比农业用地的收益高出很多,如何去分配这部分利益非常重要。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往往是用很低的价格从农民手里征用土地,然后低价给开发商使用。开发商将这些土地的一部分开发成商业街,然后对外销售商铺,每间商铺的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这个价格对富裕的城里人来说很正常甚至是便宜(相对城区而言),但对当地的贫困村民来说无疑是天价,而且乡村社区居民很难享受到土地增值的利益。因此,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应积极争取到拨征用土地的一定股份,获得分享旅游开发成果的机会,也可保留一定量土地入股,成为社区集体资产。同时,还应注意建立集体企业,但应注意对其进行公司制改造,做到政企、政资分开和集体资产的集约经营,实现居民变股民。人人持股分红,使居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的分配权有法律上的保障。这样既能保障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又能实现社区对旅游业一定的控制权,从而有效参与旅游业的发展。社区集体组织还应注意兼顾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或贫困户的利益,既协调了人际关系,又有利于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

3.4 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

只有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旅游开发经营的参与度。贫困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政策安排应注重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因素。这些人力资本因素也正是减贫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创收能力比政府的转移支付或税收补贴政策更加重要。对于穷人的教育和培训投资应当作为政府或公共部门大规模减贫政策中的一环,大力开展旅游服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同理,医疗和卫生的普及也是提升穷人人力资本存量的一个因素,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引导和帮助当地村民使用自来水和现代厕所设施,改善穷人的卫生条件,从而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

3.5 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已出台农村医疗、养老保障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参保农民本人三方,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民与当地财政的增收,其实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夯实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此外,当地乡村旅游社区也应该积极利用土地流转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所得资金,帮助那些最贫困人口参加农村医保。旅游开发扶贫属于“涓滴式扶贫”方式,低保制度、贫困补助等措施属于“瞄准式扶贫”方式,两种扶贫方式的有效结合更有利于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22.

[2] 刘亭君.对解决我国乡村旅游中飞地化现象模式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6):75.

[3] 万广华.城镇化与不均等分析:分析方法与中国案例[J].经济研究,2013(5):74.

[4] 章元,许庆.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J].经济研究,2012(11):85.

[5] 郭凌,王志章.乡村旅游:实现农村包容性增长的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 2012(8):105.

[6] 张平,刘霞辉,袁富华,等.中国经济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J].经济研究,2012(11):16.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乡村旅游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29:54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32:36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8:10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9:08
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发展的研究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相对剥夺感成因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21期)2016-06-06 05: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