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 龙凯敏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逐渐开始对精神文化生活逐渐有所追求。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便是这一情况的表现,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孩子学琴中出现的“情感迷失”现象较为普遍与突出。本文拟从现象本质出发探讨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并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少年儿童;钢琴教学;情感迷失;情绪表达;应对措施
“钢琴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乐器,也被称为‘乐器之王,‘音乐王冠上的明珠……有着其它乐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唯一的一件可以与整个交响乐团相比拟、相对应、相抗衡的独奏乐器。” [1]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仅需要善于完成乐谱谱面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对作品作者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较为精确的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子女学习钢琴。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钢琴达到陶冶情操,锻炼性情。但回归现实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习钢琴的琴童中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能将作品音乐内容弹出的却很少,有的甚至将其视为敲击乐器。他们认为,能够将作品完整的演奏完毕便是大功告成,至于节奏是否准确,情感标记是否体现,作品风格是否到位,演奏方法是否正确,则很少讲究。加之,部分家长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过于要求学生能力上的进步而忽视对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进而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认为音乐就是练琴,练琴很无聊,所以音乐也很无聊,出现对钢琴厌恶的情绪。因此,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感表达的能力。
首先,对于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
如上文所述,钢琴是一门对技巧要求很高的乐器,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将基本功的训练贯穿始终。因此,建立良好的触键意识与养成正确的触键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作品要求的不同,笔者将触键分为如下四类:第一,高抬指直接下落式,顾名思义这类方式的触键方式演奏出的音色干脆有力,声音明快响亮;第二,手指紧贴式,这种触键方式将手指紧贴与钢琴琴键,手腕带动由内向外慢慢转动,所演奏出的音色圆润自然;第三,手指冲击式,这种方式不仅需要依靠手指的力量还需要依靠手臂的带动以此保证触键时的力量,所演奏出的音色刚劲有力;第四,手腕带动式,这类演奏方法双臂放松让手腕带动手指进行演奏,在音色上清脆透明,具有很强的颗粒型。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腰部对触键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虽然它并不能直接影响触键,但是只有灵巧而主动的运用腰部的力量,才能更有利的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情绪。
在养成正确的触键方式上,需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建立正确的手型,虽然很多音乐大师在演奏时每个个体之间,手型都有着差异性。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需要建立在自然放松的前提下将手指自然弯曲即是手指与钢琴琴键保持45。左右增加其手指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折指现象。第二,讲究触键时钢琴与手指接触位置的不同,手指与钢琴触键可分为指尖触键与指肚触键,二者在音色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前者灵巧富有颗粒感,后者圆润柔和富有歌唱性。
其次,对于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正确的解读乐谱能力为基础。
所谓正确的解读乐谱能力是指将谱面中所有的内容读懂并能精确演奏出来的一种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乐谱中的所用內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看得见的音乐内容如音乐术语、力度标记、踏板标记、连音符号等;另一类则是看不见的如作曲家的创作目的,写作背景等。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方面,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给予演奏的表现方式即为乐谱。它是作曲家意图最为直接的记录方式,但是由于流传方式、年代的变化以及作者自我的对作品的修正,同一作品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版本,其乐谱标记也不禁相同。因此,在演奏乐曲时演奏者需要将乐谱版本与作品时代背景和演奏风格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对于感情的表达能力提高需要熟悉各类作品风格为基础。
钢琴发展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钢琴本身还是演奏的方式方法都有着巨大的不同。大致上而言,钢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及20世纪现代音乐时期。
虽然在少年儿童的钢琴教学中,很少涉及印象及20世纪现代音乐时期的音乐,但是其他三个时期的感情作品却能经常练习的。具体而言,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有不同的领军人物、美学思维、演奏方法、作曲技法,就连演奏的感情本身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演奏这些时期的钢琴作品时,“需要注意其在触键、发力、呼吸、速度、力度、装饰、结构、层次、线条、踏板等相应的处理,将音乐的韵味深蕴于风格之中”。[2]
如在学习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复调作品时,琴童需要了解,他的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因此在节奏上,整个乐曲保持稳定,只在个别音符或小节处稍作变化。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为羽管键琴和击弦钢琴所以在力度上巴赫的作品变化较小,多为一般阶梯式力度变化,没有太多渐强、渐弱情况的出现。在触键上,巴赫的复调作品,需要柔和的声音,但与后期肖邦、舒伯特的柔和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其音色需要“柔中带刚,短而清脆、含蓄而具体,弹奏时手要有控制力,用好‘轻奏和‘非连奏这两种触键方法”。[3]在复调声部处理上,需要保持其声部层次的清晰,主题声部尤为重要。在装饰音的运用上,考虑到巴洛克风格音乐兴盛于17、18世纪的欧洲地区,其装饰音种类多样各具特点,加之上文提到这一时期的钢琴为羽管键琴与击弦钢琴在音色的要求处理上不合适现代钢琴的音色。因此,在装饰音的演奏上应该更加从容,速度、力度保持平均。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在踏板的运用上,在学界有着争议较多。据笔者观点而言,在演奏这类风格作品时,应该谨慎使用踏板,避免其音响的混乱。
总之,不同时期的风格作品在内容的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情绪的表达上,必须依照处理有度的原则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在演奏时,琴童一方面需要具有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需要与理性机能的有效控制相结合。
最后,对于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丰富的生活为基础。
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钢琴演奏不仅是表演过程,同时也能传递感情。钢琴匠与钢琴家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虽然在节奏上精确,音乐技巧上无可挑剔,但是在演奏时缺少必要的情绪渲染;后者不仅拥有如前者般同样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他所敲击的琴键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的音符而是传递出能令人感动的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其阅读文学作品以及阅读相应的音乐史学书籍就是比较合适的培养途径。如著名的钢琴家肖邦,从小就热爱诗歌。在其少年时期就开始编写剧本。这种对生活的细腻的体会以及艺术敏感,无一不体现在其钢琴作品之中。此外,加强对音乐史的学习还能使演奏者在演奏时更为精确的分析作曲者的内心世界,揭示其创作意图,从而能更好的表现出音乐的内涵。
综上所述,培养青少年儿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建立良好的情绪表达的前提。在拥有相应的能力之后,我们还要培养他们的读谱能力,熟悉各类风格的能力以及体验生活的能力。以往的盲目的追求作品的难度,对琴童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钢琴的练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从技巧和感情双重表达入手。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张雯雯.心到乐起,琴人合一——钢琴演奏中情感表现的美学思辨[J].文艺争鸣,2012(06):158-150.
[3]徐德贞.浅谈巴赫钢琴演奏的忠实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