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沈从文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

2014-04-29 16:11李婧竹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沈从文人物形象小说

李婧竹

【摘 要】沈从文的小说大都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沈从文在对女性形象细腻详尽的刻画中表达了他对女性独特的认识,也表现出他的女性观念。本文试通过对沈从文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读,进而分析女性形象的特点,深入了解沈从文创作中对于女性的观点意识。

【关键词】小说;沈从文;人物形象

在沈从文的小说里,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每一位阅读过沈从文作品的人,无不被他笔下的女性所吸引,有清纯朴素的少女、身世凄凉的童养媳、丑陋虚伪的城市妇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女性就没有沈从文的小说,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代表作也因为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而富有长久的魅力。下文将具体从义轻利的妓女、凄苦身世的童养媳、纯情自然的少女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鉴赏。

1、重义轻利的妓女

沈从文不时的提到自己是乡下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出身于湘西凤凰小城的原因,而且也是作为他用小人物视角来观察事物和人物的客观阐述。沈从文的小说非常关注底层的小人物,在他的湘西小说里面有一群职业非常特殊的女性群体——被人侮辱糟践的妓女。在平常人的眼里,妓女是作为一种最下贱最不受人尊重的职业出现的。但沈从文作为一名作家,有意识地为妓女们打抱不平,将她们内心深处最高尚最纯洁的东西挖掘出来。在旧时代的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女子因为生活以及外部的一些压迫,不得已地走上了被人所不齿的职业道路,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仅仅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而没有出卖灵魂。在沈从文笔尖下的妓女,大多数都有朴实而简单的信仰,从这点出发,沈从文抓住妓女心中的真情与质朴,为妓女鸣不平,以改变外界的人的偏见的世俗观念。凡是有水手的地方总会有从事特殊职业的女子,沈从文也能从水手与妓女畸形的婚恋关系中找到一种特殊的视角,本身的纯真朴实也没有因为职业的关系而丧失掉。极窄极小、又脏又乱的吊脚楼是大多数妓女的住所,在这里,她们认真的经营着她们的业务,将出卖自身肉体当成是一种得以生存的“职业”,这些女人用她们的肉体服务着过往的烟贩、商人、船主以及其他的一些过路人,以此来维持这很多人的生活,沈从文以此为视角,将妓女们生活的屈辱和命运的悲剧结合起来,一种悲凉和苍凉油然而生。《柏子》就是关于这方面的一篇文章,可以作为一篇代表作。柏子家境贫寒,娶不到媳妇,只能将自己对爱情的感觉寄托在妓女身上,痴情的柏子对妓女感情专一,恰好同时,妓女也对柏子情投意合。他们以彼此为依靠,从对方身上获取精神上的安慰和生存下去的勇气,生命中的神行之美被显露无遗,特别是在分离的时候,妇人的千叮万嘱,离别时的难离难舍,互相咬着嘴唇和脖颈发着誓,水手拿着妇人准备的东西匆匆离开,并说好过年的时候就会回来。在这其间,人性的自然之美和道德的诚信之美流露无遗,而不是金钱和肉体的买卖交换,沈从文就是抓住这些细节,细致地描写了妓女身上体现的人性美和道德美,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大力挖掘妓女的生活和情感,无处不体现一种人性美和人情美。

2、凄苦身世的童养媳

在旧中国的时代,婚姻悲剧再常见不过。在我国封建剥削制度和家长制结合的情况下就诞生了一种畸形的婚姻——童养婚,它具有极大的剥削性和强制性的特证。与此同时诞生的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童养媳也在无情地吞噬着许多少女的青春和幸福,沈从文也没有放过当时中国普遍出现的这一现象,用其笔尖将这类社会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萧萧》写了一场童养婚的故事,女主人公萧萧是一个渴望爱情、追求幸福的女子,萧萧被当作童养媳出嫁的时候只有十二岁,相比之下,她的所谓的“丈夫”刚刚断奶不久,所以抱着她“丈夫”到村前的柳树下玩成了萧萧每天必须做的事,饿了,要喂东西,哭了,要哄他,或者摘南瓜花或狗尾巴草戴在小丈夫的頭上。所有的这些看着都多么的滑稽!这也正是作为对当时的封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鞭挞。在这种情况下,萧萧还遇到了以为“生来像一把剪子”的婆婆。萧萧在日复一日的日子中发育成长起来,她不懂也不想懂得愁烦,已是十五岁的萧萧高如成人般,但是还是一颗糊糊涂涂的心,被长工花狗的引诱而失了身,糊里糊涂的就变成了一个妇人还怀了孕,犯下了伤风败俗的大错,萧萧如此举动已经是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后来事情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萧萧也因此生下了一个儿子,也继续地留在了夫家。作者想通过对各种婚俗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湘西乡下各种各样的婚姻悲剧,小说中的萧萧没有文化,对于身处的婚姻和礼法制度没有反抗过,也对自己的悲哀没有意识,正因为这样,这种悲哀还要继续延续。这也是在那种伦理道德被禁锢的大时代背景所决定的。以童养媳为写作题材,以湘西为环境,在落后的村落里,封建的思想笼罩着人们,因为自身缺乏知识的原因,要萧萧去反抗她那悲剧的婚姻是不可能的,十几岁就嫁人,将丈夫带大,生孩子,带孩子,忙农活,这正是以萧萧为代表的中国女人一辈子的真实写照。同时作者也想通过这些将湘西女子的淳朴和勤劳展现给读者,在作者平静冷淡的笔调中,将湘西乡下人民的淳朴率直的人性体现出来。

3、纯情自然的少女

沈从文用赞美和欣赏笔调塑造了纯情自然的少女形象。《边城》则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文章中的翠翠,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似乎可以看到一些现代人所没有的特性。“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来想不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学小牛、小牛叫,扮演新娘子,和爷爷一起相依为命,从不嫌贫,不偷懒,守得住清贫,乐意助人,从各种角度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善良和勤劳。翠翠出场的同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还有活灵活现的湘西世界,同时,翠翠的勤劳和善良也是作者心目中湘西人民性格的写照。翠翠的性格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也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多了一丝羞涩和一些深思,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人,翠翠偶遇了在划船比赛中取得头奖的傩送,没有其他任何杂质,两颗心就这样撞击在了一起。在翠翠与傩送之间,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但是读者却能感到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对矢志不渝爱情的期待,但是翠翠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尾,读者不得不对这样的结局感到遗憾。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哀怨悲愁的气息中,作者为读者门塑造了一个湘西女子敢爱敢恨,勇于表达的性格,小说是以翠翠在无限期等待遥不可及的爱情的到来中结束的,《边城》中的人都是善良的,其愿望都是美好的,品性的善良和愿望的美好却导向了悲剧,作者也借此暗示着对未来感到迷茫,无法预知未来的发展。作者在创造翠翠形象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也希望湘西人民悲剧命运能够改变。

总而言之,沈从文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创造个性的作家,为读者展现了一群性格迥异的湘西女性,沈从文美好的人生价值取向也能从这些女性人物形象中解读,他从一个“乡下人”的角度来观察现实社会,对人性的美丑、恶善进行充分的挖掘,将女子的纯美作为一种对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标志,将女性作为中介来宣泄和表达的自己情绪,从而对生命的尊严和意义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肖燕云.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驳论[J].柳州师专学报,2006(1).

[2]任葆华.男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2006(18).

[3]李素菊.论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沈从文人物形象小说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