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4-04-29 15:49林茂胜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预防

林茂胜

【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防治。方法分析2008年5月以来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肠外瘘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回盲部炎症、医源性损伤以及肠梗阻是常见原因。结论有效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预防是关键。

【关键词】阑尾切除;肠外瘘;原因分析;预防

阑尾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一种手术,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20%,而肠外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肠外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患者常由于营养障碍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作者本人总结了2008年5月以来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肠外瘘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以来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肠外瘘的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0岁。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本组12例手术切口感染流出脓液及粪便残渣,4例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脓液及粪便残渣。

1.2阑尾切除方法

1.2.1脐部消毒采用盐水-双氧水-碘伏序贯应用,本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头低脚高10-15度,向左倾斜15度,气腹压力设定为8-12mmHg。先沿脐下缘环形切开2cm长入路,术者与第一助手各以布巾钳从脐两侧提起腹壁,分别置入一个10mm和两个5mmTrocar,10mmTrocar位于切口左端,中点和右端各置入5mmTrocar,经不同孔道置入,方向斜向右下腹,30度窥镜和一直一弯两把分离钳一并进入腹腔进行探查,查看阑尾的位置及病变程度,若阑尾粘连严重、腹膜后位、暴露困难,或化脓坏疽、易断、根部组织不健康等,即改用二或三孔法或中转开腹手术。寻找阑尾与开腹阑尾切除手术一样,先找有结肠带的盲肠,向头侧牵拉盲肠,沿结肠带向下找阑尾,如果阑尾位置浅表较容易发现[1]。

1.2.2在右下腹阑尾的腹壁投影正上方位置刺入一根伸直的大号皮针带7号线,用腔镜持针器在腹腔内缝住阑尾头端,再从腹壁穿出皮肤外面进行体外对阑尾的牵拉,如果脂肪不多,可以清晰看到阑尾的血管,用电凝钩紧贴阑尾对阑尾系膜进行电凝烧灼处理,直至分离达阑尾根部。因阑尾动、静脉为边缘血管,靠近阑尾根部系膜可不必放置钛夹,如遇出血再放置钛夹。

1.2.3两钳结合将一根7号丝线绕过阑尾根部,体外打滑结用推结器扎紧阑尾根部,在其远侧相隔1cm同法再次结扎后,在两者之间剪断,残端长5-7mm,用电凝破坏残端的内膜,残端均不予包埋。

1.2.4取出阑尾标本的方法取决于阑尾病变的炎症程度,炎症轻的或慢性炎症的阑尾多较细,组织也结实,可以从5mm套管中拉出;炎症重的阑尾多较粗且易断和污染伤口,需把标本放在标本袋中拉出,以防污染伤口引发感染。

1.3肠外瘘的治疗方法治疗及结果本组发生肠外瘘后,均采取扩大腹壁瘘口,放置单孔直径为0.5cm引流管或负压引流管,并用康复新纱布治疗感染切口及腹壁瘘口。待感染切口愈合,瘘口逐渐缩小,肠内容物漏出少于60ml/d后,用康复新油纱布封塞瘘口,10例经治疗22-78d治愈。2例于上述治疗同时行肠外营养,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11-32d治愈。2讨论

2.1发病原因

2.1.1回盲部炎症及腹腔感染本组3例发生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8例发生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术后;5例發生于阑尾周围脓肿术后,其中3例术前已经发生阑尾根部坏疽并残端瘘。阑尾炎症严重,盲肠及回肠末端肠壁炎症反应明显、水肿、血供差者易发生穿孔。此外,若腹腔发生感染,因肠管浸在炎性渗出液中,呈高度充血、水肿、膨胀状态,致使肠壁创面很难愈合,也容易破溃成瘘。

2.1.2阑尾残端瘘本组5例为阑尾残端瘘,发生原因有:①阑尾根部坏疽时,缝扎修补困难,术后容易发生残端瘘;②阑尾残端结扎不牢、残端保留太少,结扎线易脱落形成残端瘘;③阑尾残端感染或形成脓肿,残端坏死脱落形成瘘。

2.1.3医源性损伤术中视野小,显露不清,肠管牵拉钳夹过度及盲目分离操作易损伤肠壁,尤其腹腔感染严重者易出现肠瘘。盲肠壁炎性反应重,质地较脆,荷包缝合针线过粗,或缝合过密过深,可影响肠壁血供,导致肠壁穿孔坏死,造成医源性损伤性肠瘘。本组有6例存在医源性损伤,其中2例阑尾位于回肠后位,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回肠末端炎性反应严重,肠壁脆弱,手术分离过程中撕裂回肠浆肌层,虽进行肠壁修补,但术后发生回肠末端瘘;4例为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时,撕毁盲肠壁导致荷包缝合失败,放置引流管发生盲肠瘘。

2.1.4肠梗阻肠梗阻时,肠腔扩张,内压升高,肠壁血运不良,通透性增加,可致肠内容物在肠壁破损、薄弱处渗出或瘘出,引起感染,导致肠壁坏死及穿孔。

2.2预防措施

2.2.1手术操作需细致耐心行阑尾切除术时,切口应暴露良好,以利于手术操作及脓液清除,减少盲目操作造成的肠管损伤。对于阑尾粘连广泛而紧密者,手术操作要耐心细致,并明确周围结构关系,分离时多用锐性剥离,以防止更多肠壁浆肌层剥离,如损伤肠壁应及时修补。阑尾根部炎症严重或盲肠壁有水肿,不必强行包埋阑尾残端,于阑尾根部缝扎或结扎后可用大网膜覆盖残端。

2.2.2重视腹腔引流[2]如阑尾炎感染严重而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清除渗出液、脓液和感染灶困难,放置腹腔引流管可起到引流治疗作用,并促进肠壁修复,肠功能恢复,降低肠瘘发生率。但由于肠壁、网膜、系膜缺氧缺血或被炎症介质损伤,致吸收、防御、分泌功能降低,易形成新的腹腔感染灶,放置引流管尚可达到预防及治疗的目的。肠瘘发生时,腹腔引流管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腹腔脓肿、切口感染及全身感染。腹腔引流管宜选用软塑料管,放置时间为7-14d,保持引流通畅。

参考文献

[1]邓和军,李庆东,冉学新,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4,9(4):241-243.

[2]胡三元,亓玉忠.2004腹腔镜外科手术彩色图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8:49-54.

猜你喜欢
预防
现代预防医学预防麻疹的效果评价
浅谈学校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发票腐败及其治理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水对沥青路面的破坏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