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的政治稳定论刍议

2014-04-29 15:16丁婧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政党政府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亨廷顿教授的“政治稳定”的理论,认为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现代化、城乡差距及政治参与的扩大,指出欲根除政治不稳定,需建立强大的政府和政党,并要加强政治改革。

关键词:政治稳定;政府;政党;改革

亨廷顿运用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的过程,从而奠定了他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础。其政治发展理论是以政治秩序(政治稳定,前期)和政治民主(后期)为目标的,认为政治发展的手段和标准是政治制度化,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革命和改革。

一、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原因分析

(一)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政治动荡的因素

和政治关系最密切的现代化的层面可以广义地概括为两类:第一,社会动员,它意味着人们在态度,价值观和期望等方面与传统社会的人们相分离,与现代社会的人们相靠近;第二,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增长。社会动员和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城市化,识字率、教育和接触传播媒介的水平的提高,都提高了人们的愿望和期待,而如果这些愿望和期待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刺激个人和集团投身政治,在缺少灵活的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的情况下,这种参与的增多意味着动乱和暴力。[2]社会动员使人们的希望和需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应该不断提高社会满足人们这种希望和需求的能力,从而缓解社会不满和由此产生的政治不稳定。

(二)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差距

所谓政治参与是指人民群众在政治运行过程中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诉求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1]社会动员为政治参与提供了动机,经济发展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手段,而政治制度化则是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最终价值追求,是政治发展的实质性内容和根本动力。[3]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在于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超过了政治制度所能承受的限度;同时,在缺乏强有力的政治制度情况下,如果社会现有的政治体制无法给人们的政治参与提供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行为方式的话,这种政治参与的增加就会影响政治体系的稳定,导致动乱和暴力的出现。因此,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政治不稳定的政治根源。

(三)城乡差距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后果就是城乡差距,这一差距是正经历着迅速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治特点,是这些国家不安定的主要根源。在典型的传统社会阶段,乡村占统治地位,城乡之间相安无事。而现代化改变了城市的性质,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平衡,经济活动的增加使城市中产生了新兴社会集团并滋长出新的社会意识。现代化还会向乡村提出新的要求,加剧了乡村对城市的敌意,从而使城市变成了仍被乡村所把持的政治和社会体系的对立面。城市力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推翻了来自乡村阶层的统治,结束了传统的政治体系,但是在这一时期以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在政治上都是极不稳定的,而要重新恢复稳定的状态,就在于现存政治体系中动员乡村群众参与政治而不是反对现存体系的能力。因此,城乡差距是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根源。[4]

二、发展中国家根除政治不稳定的对策

(一)建立强大的政府

亨廷顿认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主张建立有效率的强大的政府,提高政府的执政效能。从作为现代化的动力之一的改革方面来说,改革者同时面临着来自保守和革命两方面的反对,而且很有可能面临来自国外势力的干预,他们必须两线作战,因此必须首先建立一个权力集中的立志改革的中央政府。[5]从创制政策方面来讲,政策的创制对于现代化来说非常必要,在现代化的早期阶段,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需要政策的创制,创制政策包括政策的提出和采用两个方面,尤其是政策的采用,特别需要权力的集中,只有通过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才能从现代化的全局考虑,力排众议,使具体的政策得到采用从而付诸实施。

(二)建立强大的政党

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需要政治稳定,政治稳定需要政府权威来保障,而政府权威又根植于强大的政党。政党在各国政治中都发挥着核心或主导的作用。首先,大众参政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政党及政党体系是组织政治参与扩大的首要制度保证。其次,政党作为联系各种社会力量的纽带,为形成更加广泛的认同政治奠定基础;再次,强有力的政党能够以一个制度化的公共利益来取代个人利益,从而能使国家满足更广泛的人们的利益,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最后,政党通过使领导权更替和吸收新集团进入政治体系的程序规范化,为稳定和维持有秩序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三)加强政治改革

改革意味着对社会的权力和利益进行再调整和再分配,意味着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更新。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是朝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上更多平等的方向发展和变化的。亨廷顿把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归于政治制度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缺乏对现代化的适应能力。他认为改革能促进政治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使相互独立的目标,前者不是后者产生的必要条件,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促进政治稳定”的观点,提醒欠发达国家不可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而忽视政治制度化的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者要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势力之间的关系,同时要选择好各个政策之间的实施顺序,纵横捭阖,尽可能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政策的反对派了,将费边战略与闪电战术结合起来使用,在稳定的基础上分层次逐步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6]

本文在宏观把握亨廷顿教授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政治稳定论”,特别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革命和改革的论述,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2]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5期

[3]孟 军.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3期

[4]王校彬.亨廷顿政治发展观研究[D].中国知网,硕士论文,2008(4).

[5]孟 军.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研究[D].中国知网,博士论文,2008(6).

[6]吕 燕.试论亨廷顿稳定民主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中国知网,硕士论文,2010(4).

作者简介:丁婧,(1990—),女,山西运城人,烟台南山学院社科部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猜你喜欢
政党政府改革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瞧,那些改革推手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