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慧敏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教学内容及重心是不一样的。组词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常用的练习形式,也是小学语文中低段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扎实地掌握所学生字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小学生组词出现的问题及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组词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组词出现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会发现学生在口头或者书面上的组词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错用古诗的诗句来组词。古诗的单个字往往都有自己的意思,所以连着的几个字不能当作词语来用。如:学习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有学生用“门泊”来组词。有一定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古诗非常凝炼,“门泊”的意思是门外停泊着,怎么可以用两个词语来组词呢?这是学生对古文的不理解导致的。
2.被形近字所混淆出错。中国的文字中有许许多多的形近字,在使用的时候不小心就容易出错。如“垂涎欲滴”的“涎”(xián),學生容易组成为“涎安”,或者是“涎生”。
3.错用某个字的偏旁组词。对于有些生僻字,学生常常在不知道读音的情况下就直接拿这个字的偏旁来组词。如“蚍蜉”(pífú)的“蚍”,学生容易认为是“虫蚍”。
4.错用人名来组词。如用“明”组词,学生组为是“小明”,用“鲁”来组词,学生会组词“鲁迅”。这样的情况在小学中高段出现比较普遍。众所周知,现在一般是不用人的姓名组词的。
5.用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词组词。由于口语的原因,学生也会组错词。如用“衷”字来组词,学生会组为“衷肯”等。
二、学生组词能力的培养
1.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如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爱护学习用品等。
2.常翻字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基础字词的学习是重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查词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既能提高读书的质量,又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现在,学生逐渐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往对字典枯燥、乏味的旧印象基本被扭转过来,特别是学习成果的逐渐显现,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开始接受,并尊敬起这位“无言的先生”来。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词。汉语中,任何一个字组成的不同词语之间都有微妙的区别。比如同样是一个“打”字,“打听”与“打人”的意思就截然不同,还有很多如“打探”“打渔”“打车”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联系实际,走正确理解词义。
(1)利用画面,理解词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这一重点。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从整体感知入手,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利用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如《我的家乡》一文中有一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句中“绕着”的词义,可以通过大屏幕上小河围绕着村子流淌的投影来讲解,这样直观、形象。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东西绕着什么,学生就能说出“藤绕着大树”等句子。
(2)实物演示,理解词义。恰当地运用实物,可以突破理解词义的难点。如《分桔子》一文中写:“秋天,黄澄澄的桔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教学时,教师可以拿出桔子,让学生看桔皮的颜色,理解“黄澄澄”的意思和桔子的可爱。《学画》一文中,有“荷叶上小水珠滚来滚去”的句子。为了让学生理解滚来滚去的词义,可以在荷叶上放水珠,然后摇动叶子,把小水珠“滚来滚去”的形态展示在学生面前。
(3)即兴表演,理解词义。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一个表情或者一个神态,对于学生理解词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即兴表演也正是教师教育机智的充分体现。例如:教“饱满”一词,笔者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一挺,头微微抬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边走边问:“你们看,教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学生说:“老师的精神很‘饱满。”然后笔者接着说:“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很饱满?”于是让学生个个昂首挺胸,振作精神,加深了对“饱满”的理解。
(4)创设情境,理解词义。如教学《分桔子》一文,笔者请一个学生把桔子分给几个同学,每人两瓣,然后让分到桔子的同学说各人拿到几瓣,使学生理解“每人两瓣”的意思。再如“悄悄话”,可以让两名小朋友来演示悄悄话的动作,使学生明白悄悄话是两人轻轻地说话,只有两人听到。
科学地进行语文词义教学,不仅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提高阅读能力、词语造句及写作能力,还为以后正确理解词义奠定了基础。教师应科学地运用“导”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各种学习方法,使之能动地掌握知识,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