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的记忆

2014-04-29 14:58王新林
文化产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纹身文身亚文化

王新林

摘 要: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一种美丽而神秘的亚文化——文身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发展到今日,文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固定群体,本文通过整理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与阅读文献获得的二手资料,对其现在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文身;社会学解读;亚文化;理解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社会规范;社会越轨;社会认同;场域理论;印象管理;自我鉴定;反思;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一、文身在中国

(一)起源:

文身在中国,至少可以上溯三千五百年,其前身是刺青,是在纹身机还未出现时,用针沾墨水在身上一针一针把图案刺上去,图案多以社会风气较重的兵将、龙虎为主。随着慢慢脱离由部份的刑罚让人对刺青产生负面的印象,演变成个人装饰的一种,变成了社会阶级与地位的象征。

(二)类型:

从绘身、文刺等各种原始文身方式到现代的机器文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人体彩绘、文眉、变形手术等,文身的类型一直是复杂多变的。原始时期主要以地理为因素进行区分,发展到现代不同的习俗、爱好、文化、社会环境,国外与国内相互影响,产生了部落、摩托车族、日本传统、写实、肖像、国画等种类。

(三)功能:

当代文明中的文身现象,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亚文化现象,图腾崇拜、驱鬼邪术、成年礼记等传奇色彩已如昨日霓彩。如今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恋人身刺爱人的姓名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青年文上激励的字句以昭示自己坚持的信仰,更有帮派的神秘文身作为赐予力量的寄托。

二、社会学

(一)亚文化:

在世界主文化的背景下,文身为属于文身群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即可称文身为一种亚文化。感性越来越被推向高潮,个人主义得到了“合法地位”,被“合理化”和“合法化”。当代文化光怪陆离,而文身也因其极其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对个性的张扬得到了大众更多的关注。然后,这并非大多数社会群体的选择,虽然受到的亲睐与日俱增,但这一局部的文化仍不能占据主流地位。

(二)理解社会学:

理解社会学强调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主张借助价值关系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为理解文身者文身这一社会行动,所获得行动主体文身者的出发点各种各样,大体可以总结为:1、欣赏文身的美;2、张扬自己的个性;3、表示对爱情的忠贞——文爱人的姓名;4、恪守信条以警示自己——文人生信仰;5、逃避兵役。

(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提出,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首先,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其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自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最后,这些意义是通过人在应付他所遭遇的事物时所进行的释义过程而被把握和修正的。

(四)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理论提出,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文身族日益壮大,一方面群体认同的意向促进着文身的发展,如社会帮派以同样文身作为相近身份的标志,来认清同道中人;另一方面强大的文身文化无疑也加深着文身成员对文身群体的群体认同,从认知到“我”也是文身群体中的一员,进而加深了这一群体的凝聚力。

(五)场域理论:

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如果把文身亚文化看做一种场域,每个特殊的文身者就这样存在着,仅仅因为存在着一个文身文化的场域。但这并不否定个体的存在,他们是作为行动者而存在的。文身者作为场域内行动着的事物被社会性地建构,这一建构是通过文身者对文身场域内独特的文身文化的占有而完成的。

(六)印象管理:

由于有限的经验和认真,社会大众对文身普遍怀有一种低俗、歧视、惧怕的心态,形成消极的刻板印象。也正是这种不利的刻板印象,使文身师努力加强印象管理,改善大众对自己的印象。如以艺术家的形象在顾客面前展现友善的一面;文身室也被做成一个手术室的样子,努力使顾客形成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的印象。

三、对文身的反思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文身应得到很好的保护,对于研究原始、古代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艺术形式具有极大的价值。在当代,从文化多样性发展和鼓励现代艺术发展的角度看,应正确的看待文身并容许其健康发展。但是文身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身中的不卫生行为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皮肤病或传染病。有意向文身的群体应选择有正规设备和卫生保障的文身店,并认真保养这脆弱的美丽,避免不必要的病症。

参考文献:

[1]徐飞.青年纹身纵横谈[J].青年研究,1993,5: 005.

[2]何贵初.青少年 “纹身現象” 解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2,5: 022.

[3]辛巴,左斌.青少年穿刺和纹身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9,1: 009.

[4]刘敏.纹身,一种秘而不宣的符号象征[J].社会,2001, 7: 009.

[5]万自新.纹身现象的发展与发展后的纹身现象[J].公安论坛, 996,2: 008.

猜你喜欢
纹身文身亚文化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文身
文 身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纹身刻在肌肤上的信仰
纹身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趣味“纹身”,绘出无限柔情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