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沛杰
摘 要:文森特·威廉·梵高是西方后印象主义画家阵营中的杰出代表之一。通常情况人们联想到的是那个狂傲不羁且精神失常的艺术家形象。尤其在生命的最后三、四年里,他在创作上进入了黄金时代。晚期作品如《向日葵》、《夜间咖啡》、《星月夜》、《乌云笼罩的麦田》等都具有鲜明个人风格、撼动着许多人的心灵。本文将透过这幅曾吸引全球眼光的名画来看最真实的向日葵和更加真实的梵高画家。
关键字:梵高;向日葵;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引言
梵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中,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他的《向日葵》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常常感叹,生命何其短暂。对于梵高而言,生命有时就如同向日葵一般,花期更是不长,夏季短暂。就在他创作高潮之际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正文
他是一个画家,可他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他从来不关心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也几乎不画外部真实的世界,除了农民、矿工,真实的农村和纯粹得像梵高一样的自然,他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他灵魂的最深处。纵观梵高的一生追求学业的失败,事业的屡屡受挫和极度的生活困境让他备受生活的折磨,在他的世界里充满了阴雳,于是他把所有内心的渴望都表现在作品上。梵高的画是黄色和金色的,那是太阳和大地的颜色,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但他的整个人生却是波涛汹涌的墨蓝色,在冰冷中沉浮。
一、梵高虽然只活了37岁,但他的生活和艺术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梵高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去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管他一生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爱情,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承受着精神和肉体双重的巨大痛苦,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青睐。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二、众所周知的名画《向日葵》笔风大胆,用色夸张,给人一种热爱生命选择生活的表现,但却注定最终成为了梵高苦难生命的缩影。梵高集中精力创作《向日葵》系列作品时,正是他的艺术成熟时期,此时他非常喜欢使用黄色。对于渴望鲜明色彩的梵高来说,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具有特殊意义;同时,阳光又象征爱情,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他坚持使用黄色的用意。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擬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两人,一共14人。
三、结合梵高的生平,不难想到,他是将自己生命中因矛盾与孤独而产生的不得宣泄的激情移置到作品中,梵高曾经说过:“我想用《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可见他是在用心灵作画,表达自己内心对光与热的追求,这在梵高的其他作品中亦可看到。他做到了,他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
梵高把自己的一生变成了永恒的艺术,供世人猜阅。多么绝妙的一笔。如今,不论我们从哪个方面研究西方的绘画艺术,都不会忽略在那片金黄耀眼的向日葵地里那抹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人们不仅仅是崇拜这个简单的年轻人,而且还深深的羡慕他,渴望着与他一样的荣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