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
摘 要:广场舞又叫广场健身舞,它是集音乐、健身和形体舞蹈于一体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一般选用节奏较为明快,曲调相对简洁的音乐,活动地点大多在广场、公园、文化大院等地开展,适合人群较为广泛,男女老少皆宜,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已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代表,并且逐渐成为了大众的宠儿,备受关注与追捧。
关键字:广场舞;基层文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舞蹈艺术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它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并发展了广场舞,如今这种表演形式已经遍布在我国的各个角落,它来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在广场舞中不仅是创作者,还是参与者,同时也更好地推动着广场舞发展,如今广场舞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已经扎根在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并且根深蒂固了。因此,廣场舞以纯朴、自然、真实感著称,更为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一、广场舞的价值和特点
(一)广场舞的价值
广场舞有很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塑造优美形体,培养高雅气质,通过跳广场舞,能够在音乐与舞蹈中,缓解精神压力,娱乐身心,在跳舞的过程中,还能够使人们情感得到交流,扩大交际面。
(二)广场舞的特点
广场舞具有很多与其他舞种不同的特点,它可选舞种较多:民族舞、现代舞、国标舞、健美操、踢踏舞等都可以;广场舞更加的适合大众开展,它没有年龄、性别、身体条件限制,入门门槛也低,不管你会不会,或者无论你舞艺高低,只要喜欢,都可参加进来;广场舞对一些客观条件限制较少,对舞蹈场地没有要求。
二、广场舞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如今广场舞不仅盛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流行于基层的街头巷尾,同时还为繁荣基层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广场舞有助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形式,它在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突出强身健体的意识、满足群众自娱自乐的目的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广场舞不受表演场地、服饰、时间、设施及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与制约,但它在调节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人际的交往以及激发人们活力等方面丝毫不输给其他群众文化形式,因此,广场舞是群众文化特点与内容的综合体现,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最佳平台。
(二)广场舞可以促进群众文化的构建
广场舞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以内容积极向上、健康和谐为发展宗旨,以大众喜闻乐见为形式的主旋律,最终以赞美和弘扬的全新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它为了更好地培养群众正确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素质、合理的价值取向与良好的城市形象,而成为了展示地域文化内涵和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这种广场文化形式在弘扬地方精神,赋予群众文化生命力,激励群众凝聚力等方面也同样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我们还可以借助广场舞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的成果,来推动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激励、协调发展,为更好实现群众文化的跨越性目标,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群众文化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广场舞可以普及农民群众的舞蹈教育
近年来,人们在关注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所以在广场舞生气勃勃、生意盎然的促使下,舞蹈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舞蹈元素与舞蹈词汇越来越丰富,促使舞蹈向多元化发展,并且推动全民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
(四)广场舞可以提高舞蹈者自身素质
广场舞属于通俗舞蹈,其舞蹈动作相对简单,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人们通过舞蹈的参与,四肢、肩胸、腰脊、头颈等全身多部位都可以得到了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舞蹈者在缓解自身压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舞蹈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广场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广场舞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广场舞的普及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广场舞场地、器材设备的不足,不能满足广大中老年人需要;参与广场舞蹈活动的群众都是自发组织的,具有不稳定因素及安全隐患;政府参与监管、引导、宣传力度不够;参与广场舞的群众多为中老年妇女等。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逐渐形成“由政府牵头,文化馆参与操作,与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联合举办的新格局”,不断推动广场舞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广场舞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1、积极发挥文化馆等基层单位的文化引导作用,组织并鼓舞群众推进广场舞新颖、健康、文明、向上的发展,同时,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导不同层次的群众参与广场舞活动,发挥广大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广场舞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基层单位也要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举办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感召力的文体活动,提高广场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保证广场舞的持久活动形式,使广场舞由分散趋于集中,由无序转为有序,由小型化趋于规模化和系列化,形成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的良性循环。管理机构可以对成员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地点进行规定,并积极与附近居民、企业与商家进行协商,尽量降低对他人的影响。管理组织还要负责对成员的管理,如垃圾收集、环保宣传等,积极融入到当地城区管理之中,将休闲娱乐与绿色、可持续理念结合起来,降低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抵触心理。
2、文化馆要深入拓展社会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政府体育文化管理部门也应当承担一部分群众文化建设的任务,适当提供高质量的体育器材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全面开展,多编排适于男性、儿童的广场舞,来扩大群众体育健身参与范围,加大培训和推广力度,带动和吸引更多的中老年人群参与到广场舞中来,体会广场舞带来的健康与欢乐。
3、提高群众体育参与者的素质是群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儒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随着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引入、变异与盛行,很多人只求一时之快,不顾及他人感受,从而引起体育活动中一些侵犯他人权益、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如果不切实提高参与者的素质,不难想象,未来会有更多、强度更大的冲突事件发生。由此可见,在群众体育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参与者自身素质提高,维护他人权益,保护公共环境与公共设置。只有和谐共处才能让健身事业越来越好。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基层组织应努力为广场舞增添新的时代元素,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群众文化建设,也使广场舞真正成为提升群众文化素养,陶冶群众思想情操,展现地方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红武.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2(04)
[2]林雄.建设文化强省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N].南方日报.2012(29)
[3]蒋述卓.论广场文化的特点与价值[N].人民日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