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新局面

2014-04-29 00:44石好荣
学会 2014年10期
关键词:厦门市厦门慈善

石好荣

近年来,厦门市民政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培育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建设、社会体制改革有机结合,更新观念思路,先行先试,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小社团,大能量

(一)规范市场秩序

厦门市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组织30家房地产放心中介承诺店的132位房地产经纪持证人签署诚信从业承诺书,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市汽车流通协会举办了八届“海峡西岸汽车博览会”,展会的交易金额达50多亿元,为厦门的会展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公益慈善类组织大力开展慈善救助事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如市志愿者联合会的34万多名志愿者活跃在社会基层,深入百姓生活,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市慈善总会去年捐助支出1796万元,直接捐助贫困人群约3万人次。

(三)搭建文化繁荣发展平台

如厦门书院举办了五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44场名家讲座、15场传统音乐会、16期国学经典讲习班,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推广活动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优化了厦门城市文化环境。

(四)促进两岸经贸合作

据统计,2013年全市100多个社会组织开展了对台交流合作活动,台湾社团在厦门的代表机构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活动,扩大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了民间的交往融合。如基隆市旅游联盟促进会厦门市代表处配合思明区政府、鹭江街道办共同打造了人和路“台湾小吃街”,在台湾招商48个摊商进驻落户。

二、多措并举,稳步发展

(一)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实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推动出台了《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81个,其中社会团体3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2个、基金会5个。备案管理台湾经贸社团在厦门的代表机构,已有15个代表机构在厦门挂牌设立,其中备案的台湾社团代表机构范围从经贸类,扩大到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体育、慈善等领域。积极创建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湖里区、集美区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

(二)购买服务落地发展

印发了《厦门市民政局转发福建省民政厅关于确定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目前,已初步编制了社会组织服务目录,明确了第一批具有资质条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指导、监督市慈善总会、“雨润弱苗”孤困儿童帮扶试点等3个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顺利执行,其中116万元立项资金的执行率达100%,通过了中央项目办的审计。据统计,去年全市市级社会组织接受政府资助和购买服务的资金达5397万元,如湖里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已进驻8个社工机构,区政府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向社工机构购买居家养老、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督导等项目,惠及人群2万多人。

(三)登记审批高效、保质

1、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把服务事项压缩在法定时限35%以内,高效、保质地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工作。市民政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年合计接件1552件,现场办结1113件,按期办结439件,按时办结率达100%,合格率100%,该窗口被市政务服务中心评为“2013年度红旗窗口”。

2、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年检效率。实行“登记、年检、评估、执法”四位一体的监管手段,与安全、公安、台办等部门建立协同把关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台湾非政府组织在厦门的代表机构。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党建“百日攻坚行动”,不断地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率, 全市354个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了723个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采取多渠道发通告、上门集中年检、“一站式服务”和网上预审等方式,提高了年检的工作效率,加大了财务检查的力度。

3、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出台了《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制定了《厦门市民政局关于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降低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登记门槛,简化了程序。

4、建立评估机制,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开展2013年度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并且修改完善了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地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完成936个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占应参加评估登记总数的62%。

三、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一)深化登记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登记改革,简化登记程序,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取消社会团体筹备成立的审批,取消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的审批,为社会组织成立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推进社会组织去垄断化、去行政化改革,对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团体实行“一业多会”机制,鼓励社会组织适度竞争,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2014年,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政会脱钩的具体方案,重点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严格规范公务员在行业协会、商会兼职任职。要求行业协会、商会单独建账,资

(下转第54页)

(上接第48页)

产不明晰的要限期完成划分。

(二)完善扶持发展政策

建立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等不同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的申报、审核、跟踪、评估等项工作。规划建设2000平方米,可容纳15个左右的两岸社会组织孵化园区,重点孵化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及涉台社会组织,为初创期能力较弱、规模较小、资源缺乏的社会组织提供场地、办公设备、小额补贴、能力建设、人才培训、资源平台、公共空间等服务。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采取社区资源优先提供社会组织使用、社区服务优先考虑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组织优先落地社区开展活动等方式对接社会组织到社区落地生根,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探索社会组织有效承接社区自治。

(三)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对长期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依法做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及时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建立登记管理机关与公安、工商、质检、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市、区两级社会组织信息对接的社会组织信息管理平台。探索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争取2014年底,成立2年以上的市、区两级社会组织评估率达到80%以上。

(四)推进对台交流合作

大力支持台湾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体育、慈善领域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厦门设立代表机构,完善代表机构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两岸社会组织交流交往的常态机制,依托厦门市两岸社会组织交流协会和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机构每年组织1~2次有专项主题的赴台交流和参观活动。鼓励涉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进两岸民间交往,促进两岸融合。

猜你喜欢
厦门市厦门慈善
厦门正新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慈善之路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慈善义卖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