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在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 11:32姜艳霞吕士杰纪朋艳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诺贝尔奖大学生

姜艳霞 吕士杰 纪朋艳

摘要:诺贝尔奖的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把医学诺贝尔奖的研究过程引入到基础医学的教学中,可增加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探讨医学诺贝尔奖在生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解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诺贝尔奖 基础医学 大学生

诺贝尔奖是由瑞典的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用他的遗产设立的基金,以每年的收益作为奖金,设立医学或生理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从诺贝尔科学奖的颁发奖项的百年历史,可以看到科学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划时代的贡献,把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引入到医学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可以从诺贝尔奖获奖人的研究经历给学生以警醒和启示。

▲▲一、基础医学的应用

1、生理学

唾液分泌的调节包括非条件和条件反射两种神经反射。进食才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但是与食物无关的,与食物同时出现的铃声、敲击声甚至是哨声都能让狗分泌唾液,这种现象就是条件反射,在讲述条件反射时可引入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是怎样发现条件反射的[1],来增强学生形象记忆。

2、微生物学与寄生虫

疟疾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2]。讲述时引入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罗斯研究疟疾的过程,罗斯捉来蚊子叮咬躺在帐子内的疟疾病人;蚊子吸过疟疾病人的血之后,将蚊子剖开在显微镜下观察。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之后,在一种学名为“按蚊”的蚊子胃壁上找到雌性疟原虫,科学地证实了数百年来蚊子传播疟疾的猜测。

3、解剖学

外耳起集声作用,中耳起传声作用,并在外耳和耳蜗之间匹配阻抗,耳蜗起感声作用[3]。耳蜗的感声是贝凯西发现的,最初他发现拾音器的膜与耳鼓膜有相似的功能,利用电讯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开始听觉实验研究。贝凯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引起了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端向顶端移动。频率越高,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蜗底;频率越低,最大振幅越接近蜗顶。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决定了高音。贝凯西曾在一系列实验中确立“行波学说”,1961 年因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

4、免疫学

人按照获得方式分为天然被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4]。前者是人或动物在天然情况下被动获得的免疫力。后者是用人工方法给人或动物直接输入免疫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而获得免疫力。贝林和他的同事发现患过白喉的老鼠血清被注射入新患白喉的老鼠体内后,新感染白喉的老鼠奇迹般地痊愈了,说明感染过白喉的老鼠的血清内有某种对抗白喉杆菌毒素的物质,于是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抗毒素”。一名女孩因患有白喉生命垂危,采用免疫羊血清注射后,病情迅速好转。这是人工被动免疫的首次应用,为此1901年诺贝尔奖评委会将第一届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贝林。

5、生物化学

维生素B1称硫胺素,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缺乏时可导致脚气病,与神经炎有关,影响生长发育。1886年艾克曼想从脚气病的死者体内提取致病的微生物,没有成功;他饲养了三组喂糙米,一组喂精白米的鸡,在五个星期后,喂精白米的鸡患病,而吃糙米的鸡都很健康,给所有的鸡喂糙米,病鸡痊愈了。1929年,艾克曼为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分子生物学

遗传密码指信使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的合成顺序。1960年尼伦伯格制备了大肠杆菌无细胞体系,破坏所有的DNA和RNA,蛋白质合成停止,分别加入DNA和RNA,只有RNA可加快蛋白质的合成,说明了RNA直接指导了蛋白质合成。1961年5月的,马特伊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UUU代表苯丙氨酸。利用同样方法破译了AAA(编码赖氨酸)和CCC(编码脯氨酸)。直到莱德博士开发了三联体-核糖体结合实验,破译了所有20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64种,同時霍拉纳用其他方法证明了相同的结果,1968年,为此尼伦伯格与霍拉纳及霍利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遗传学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的物质,摩尔根用果蝇进行实验,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将它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后,子一代全是红眼的,又使子一代交配,发现了子二代中的红、白果蝇的比例正好是3:1,与孟德尔的理论完全相符,发现子二代的白眼果蝇全是雄性,说明性状(白眼)与性别(雄性)的因子是连锁在一起的,染色体就是基因的载体,男女性别之谜被揭开了。1933年摩尔根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二、结语

由于基础医学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厌倦现象,而医学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如果基础医学知识薄弱,就会影响到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医学生的将来的工作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医学诺贝尔奖的知识和研究经历进行教学,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和熟悉科学家的研究经历,让学生明白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所有的知识都是经过科学实验验证的结果,这些研究经历可能会在医学生将来攻克疾病的过程得以借鉴和应用,同时开拓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视野和新思路,对将来的科研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Gerrig, R.J., & Zimbardo, P.G. Psychology and Life :Allyn & Bacon ,2010

[2]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杨茂有.正常人体解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赵峰.β-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对大鼠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钙的增强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0,13

作者简介:姜艳霞(196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诺贝尔奖大学生
诺贝尔奖知多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诺贝尔奖的由来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