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药血人参野生资源调查研究

2014-04-29 09:24:36陈田全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资源调查中药材

陈田全等

摘要 采用实地样方调查和实地走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中药材血人参植物在贵州的的野生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贵州使用的血人参基源植物仅有1个种为豆科木蓝属植物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ides Lindl.);在贵州,野生血人参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六枝特区、盘县、水城、紫云、关岭和贵阳等25县(市),位于25°47′~26°28′N,104°49′~105°23′E的区域内,垂直分布高度在海拔1 000~1 700 m;其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组成有50多种伴生植物;由于生态的破坏和不合理的采挖,目前贵州资源储量约为1 000 t,分布面积和储量在减少而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建议应重视和加强血人参野生资源保护,进行人工种植,保证血人参资源的可持续用。

关键词 资源调查;基源植物;血人参;中药材

中图分类号 S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235-03

血人参又名铁刷子、山红花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ides Lindl.)的干燥根,载于《贵州民间药物》及《云南中草药》,味甘、苦、性温,为贵州苗族用药,具有滋阴补虚、利湿、化痰和活血之补血功效,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崩漏、体虚久痢、溃疡不敛、风湿痹痛、妇女腹痛、跌打损伤、肝硬化和疳积等。经多年的无序采挖,野生资源逐年减少;有些产地濒临枯竭或处于枯竭状态,分布地域日趋缩小。然而,近年血人参的开发利用却在逐年增加,供求矛盾日益明显。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血人参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笔者对贵州血人参基源植物的野生资源状况展开调查,了解其种类、分布及数量,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血人参基源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调查了解贵州血人参基源植物野生资源分布状况,估算野生资源的储量,分析消长原因,主要包括当前分布面积、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群落特征、目前资源破坏的原因和资源保护措施。

1.2 调查方法 资源调查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贵州中药材研究所、贵州药用植物园等标本馆﹙室﹚收藏的植物腊叶标本,了解血人参基源植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特征等内容,为设计调查提供依据。

1.2.1 走访调查。根椐查阅文献资料和公司近年血人参原料收购区域的历史资料,并结合血人参植物在贵州境内的分布特点,先后对贵阳市乌当区、南明区、花溪区、修文县,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盘县,安顺市的西秀区、紫云县、关岭县,黔西南州的普安县,黔南州的龙里县、独山县、三都县,黔东南州的施秉县、剑河县、镇远县、雷山县,遵义市的绥阳县、余庆县、道真县,及毕节市的七星关区、大方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等25个县(区、市)进行走仿调查,并向当地的医药公司、药材收购部、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及当地群众了解血人参基源植物的野生情况、大概数量、种质类型、资源消长状况、保护与利用现状。

1.2.2 调查线路设计。根据文献资料的查阅结果并结合血人参植物的贵州境内的分布特点,制定以贵阳为中心,分别先后沿贵阳-花溪(黔陶乡-高坡)-龙里-贵阳;贵阳-白云区-修文—贵阳;贵阳-安顺-紫云-西秀区-贵阳;贵阳-六枝-水城-镇宁-贵阳;贵阳-普安-盘县-贵阳;贵阳-黔西-金沙-遵义-绥阳-道真-贵阳;贵阳-龙里-都匀-独山-荔波-三都-惠水-贵阳;贵阳-凯里-剑河-镇远-施秉-雷山-贵阳等县。

1.2.3 实地样方调查。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对野生血人参植物种群较集中分布地区,按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土壤类型等自然环境设立样地,在样地内设立﹙长×宽=10 m×10 m﹚的样方进行具体调查,记录样方内血人参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植株数量、冠幅、伴生植物、拍照并采集腊叶标本和药材样品进行种质鉴定、估算其分布面积。取样方内的药材产量、测定干重和计算单位面积蕴藏量,并根据分布面积估算该地区血人参野生资源的蕴藏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与野生资源分布 贵州境内的血人参药材基源植物仅有1个种,经贵阳中医学院魏升华等教授鉴定为豆科木蓝属植物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ides Lindl.),《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作为正品收载;主要分布在贵州的西南方向,其中在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和紫云县呈片分布,在普安、关岭和贵阳呈点状分布,在安顺、镇宁、龙里、雷山、三都、独山和修文等18县(区、市)只有零星分布,位于25°47′~26°28′N,104°49′~105°23′E的区域内,垂直分布高度在海拔1 000~1 700 m。同时在独山、荔波、三都和凯里等地发现有近缘易混种,主要有黔滇木蓝(Indigofera esquirollii Lévl),黔滇木蓝与血人参主要区别为前者根刮去外皮后呈白色,木质部横切为黄白色,后者刮去外皮后呈红棕色,木质部暗红棕色或黄白色。

2.2 植物形态 血人参是豆科植物茸毛木蓝的根,茸毛木蓝为多年生灌木,高1~2 m,全体有黄色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10~20 cm;托叶披针形;叶柄短;小叶41~51枚,互生,矩圆状披针形或矩圆形,长15~25 mm,宽4~7 mm,先端圆形,有短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密被长柔毛小叶柄极短;总状花序腋生,通常较叶长,花长约1 cm,多数;花紫红色,甚为伸长,外被白色短柔毛;萼小,斜形,外面密被长柔毛,萼齿5,上面2个三角形,下面3个较长,披针形;花冠长约8 mm;雄蕊10,二体;子房条形,密被褐色柔毛,花柱短,内弯。花期7~8月,果期10~12月。荚果圆柱形,长3~4 cm,幼时密被长柔毛,成熟脱落,内果皮有紫红色斑点。种子黄绿色或褐色,光滑饱满,有光泽,近圆柱形或球形,长1.7~2.4 mm,直径1.5~2.1 mm,有8~10颗。

2.3 药材性状 呈长圆锥形,长10~80 cm,直径0.5~3.0 cm,根头部膨大,下端渐细,略弯曲,侧根稀疏。表面棕黄色、灰褐色或灰黄色,可见不规则细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刮去外皮后呈红棕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皮部与木质部易剥离,皮部呈红棕色,木质部暗红棕色或黄白色。饮片皮部与木质部通常分离,木质部通常可见同心性环纹,放大镜下可见暗红棕色斑点。水浸液呈色。气微、味淡,有豆腥味。

2.4 群落特征 血人参主要生长于石灰岩山区的山边坡地、灌草丛中,土壤以砂砾性黄壤或黄色石灰土为主,pH7~8。群落结构复杂,一般乔木、灌木、草丛组成,主要群落类型有马尾松、油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群落、灌木草丛群落、石灰岩灌草丛群落、农田地埂群落。伴生植物常见乔木主要有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 alanceolata)、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泡桐(Paulownia)和油桐(Vernicia fordii)等植物,灌木主要有川柃(Eurya fangii)、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木姜子(Litsea cubeba)、盐肤木(Rhus chinens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棠叶悬钩子(Rubus malifolius)、忍冬(Lonicera japonica)、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ides)、刺梨(Rosa Toxburghii)、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透骨香(Gaultheriayunnanensis)等;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大叶岩豆藤(Rhaphidophora megaphyll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茅栗(Castanea seguinii)、白花刺(Sophora davidii)等植物,草本植物为獐牙菜(Swertia pseudo)、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毛轴蕨(Pteridium revolutum)、饿蚂蝗(Herba Desmodii)、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地瓜(Ficus tikoua)、糯米藤(Gonostegia hirta)、大鱼眼草(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凤尾蕨(Pteris multifida Poir)、刺天茄(Solanum khasianum)、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苦蒿(Herba Acroptili)、龙葵(Solanum nigrum)、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马兰(Kalimeris indica)、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苦蒿(Herba Acroptili)、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顶头马蓝(Strobilanthes affinis)和豨莶草(Siegesbeckia orientalis)等植物。

2.5 野生资源蘊藏量 从调查情况来看,贵州的血人参基源植物分布在逐年缩小,分布的区域十分有限,而且零星生长于山边坡地石山的岩缝中。随市场需量不断增加,野生血人参资源将濒临枯竭,血人参药材量正逐年下降。根据统计各产区县历年收购量和各个实地调查样方内的产量表1,野生资源蘊藏量在1 000 kg以下有15个县:遵义地区的道真、绥阳和余庆等县,黔东南地区的施秉、镇远和剑河等县,黔南地区的雷山、三都和独山等县,毕节地区的七星关区、大方、金沙、织金和修文等县;在1 000~5 000 kg有龙里县、安顺县和镇宁县;在5 000~10 000 kg的有普安县、关岭县和贵阳地区;在10 000~20 000 kg的有水城、盘县、六枝特区和紫云等县;因此估算出贵州省的血人参野生资源蕴藏量大约在1 000 000 kg左右。

2.6 不同产地的野生血人参药材质量评价 为了比较不同产地的野生血人参药材质量,取10个种源血人参药材(过2号筛)2.000 g,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I部(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野生血人参药材浸出物含量有差别,以六枝陇脚乡野生血人参药材醇热浸出物含量最高达20.3%,以盘县羊场乡野生血人参药材醇热浸出物含量低为15.15%(表2)。

2.7 适宜种植区 根据血人参的自然分布、蕴藏量及药材质量分析,初步确定其在贵州种植的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①最适宜区。贵州高原西部及西南部的盘县、水城、六枝特区、紫云县、普安县和关岭县。海拔1 300~1 600 m,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温13~14 ℃,1月均温3.0~6.3 ℃,7月均温19.8~22.0 ℃。无霜期230~300 d。降雨量1 200~1 500 mm。此地域有集中野生血人参资源分布,药材质量相对较高,当地农民有多年中药材种植经验,能够按照规范化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血人参药材。②适宜区。贵州高原西南部的晴隆、镇宁、安顺、兴仁、贞丰、望漠及中部的贵阳、龙里、平坝、长顺和惠水等地区均为种植适宜区。年平均气温为15 ℃左右,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 100~1 300 mm,在海拔1 000~1 500 m的地带适宜种植,这些地区多数具有野生血人参资源分布或临近血人参野生资源分布区,气候特点与血人参主要分布区域相似。③不适宜区。除适宜区以外的区域。例如威宁、赫章等地,由于海拔较高,此海拔未见有野生血人参分布。

3 资源持续减少的原因分析和保护对策

3.1 资源持续减少的原因分析 贵州苗药血人参基源植物野生资源遭到破坏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与人为两方面的因素。①客观因素:基源植物自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所决定。首先是血人参基源植物的野生资源仅分布于贵州省西南方向,主要分布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普安县及其周边,分布范围狭窄,尤以六盘水市分布广且储量大,有限的资源量经不起连年不断的采挖。其次是血人参基源植物的自然繁殖率低。调查还发现,在野生条件下,仅有少数发芽成苗,这可能是成熟种子脱落后,掉入石山地区的岩缝中,土壤保水能力较差,没有充足的水分满足发芽要求,或者能够发芽,发芽后又遇干旱而难以成苗。②人为因素: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增长,人们肆臆采伐森林和开垦荒山荒坡种植经果林或粮食作物,造成森林面积逐年递减,引起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空气干燥、水土流失、地表裸露、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等,导致血人参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受到严重破坏;据调查发现,石漠化程度稍轻的区域还可见血人参植株零星分布,但再生已十分困难,而一些石漠化程度严重的地方血人参已基本绝迹;黑山羊的养殖是石山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历来受到当地各级政府一贯大力扶持的支柱产业,由于受到当地群众多年来的过度放牧、制药企业对血人参资源的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市场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上升,使得贵州石山地区大量的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贵州血人参基源植物分布面积逐渐缩小,种群数量递减,资源濒临枯竭状态。另外,血人参基源植物的小苗生长十分缓慢,苗期慢长,刚刚形成根系就被整株拨起取其根部,这种杀鸡取卵式的采挖,同样加速了资源的枯竭。

3.2 野生资源的保护对策 保护苗药血人参基源植物资源,必须充分考虑客观与人为两个因素,才能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确保血人参基源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3.2.1 广泛宣传血人参植物的生态价值。贵州苗药血人参基源植物根系发达,长达10~80 cm,有较强穿越岩缝并向四周岩层深入扎根的能力,是石山地区一种抗干旱、耐瘠薄、固土保水的重要植物。因些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宣传单等各种方式宣传贵州苗药血人参基源作物的生态价值,使当地群从提高植物保护意识,成为植物资源保护者和宣传者。

3.2.2 加强法制建设,限制采集野生资源。建议尽快制定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地方性法规,规范公众、药商、制药企业对野生血人参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采集数量、规格、时间、地点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以确保品种和蕴藏量的相对稳定,确保资源恢复和再生。

3.2.3 建产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展人工栽培。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血人参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建立血人参植物优良品种选育繁育基地,在血人参基源植物分布区,有许多具备优良的产量质量性状的单株或类群,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将有利于血人参基源植物野生资源保护和药材商品生产;加大人工栽培技术、技能、规范化技术的培训,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建立种植基地,使野生血人参基源植物资源逐步实现人工替代,以满足中药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缓解野生资源保护的压力和市场供求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参考文献

[1]

贵州省药品监督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176.

[2] 汪毅.中国天然药物彩色图集(一)[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344.

[3] 本书编委会.贵州植物志(七)[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413-414.

[4] 边巴多吉.西藏米拉山区藏药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5] 汪小飞.安徽桂花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资源调查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中药材促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常被群体误读的中药材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18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临沂市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对策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白腐真菌资源调查及应用探究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 06:08:28
都匀市乡土彩叶树种种类及其园林应用分析
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