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禽饲养中的通风问题

2014-04-29 00:44靳传道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家禽通风

靳传道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规模化养殖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迅猛地发展起来了。但随着饲养密度的加大,家禽也变得越来越难饲养。本文主要根据我国目前家禽养殖中的现状,对肉鸡饲养中通风换气方面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环境控制方面的一些理念,并把这一理念通过试验加以验证。也在此呼吁,各养殖公司在家禽养殖中要加强和重视对家禽饲养环境的控制。

关键词:家禽;通风;环境控制;感觉温度

1 引言

近几年,我国家禽的养殖发展迅猛,截止2013年,我国已是第二大禽肉生产国;随着从事养殖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少,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和养殖户或养殖公司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饲养的密度也越来越大,1 m2的活重可达到50 kg,即每平方米可饲养15~20只鸡。在如此高密度的饲养环境,鸡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大,也对环境的要求更高。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温度较为敏感,一旦温度不合适,通过饲养员的自身感受、察看鸡群的反应或通过环境控制器的显示就能很容易被发现。因而大多数饲养员在饲养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温度的控制,往往忽略了空气质量的控制。

这主要是一方面空气的质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饲养员一般不易观察。因为空气质量差,一般不像鸡对温度反应那样明显,可能要几天或几周才能显现,如鸡生病或体重增长缓慢等;另一方面,即使饲养员进入鸡舍,感受到环境空气质量差了,但由于人的身高与鸡的身高不在同一个高度,此时鸡背高度的空气质量已经很恶劣了。因为大家都不注重鸡生长的微环境的控制,导致的结果是,鸡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难养;用药越来越多,用药的费用占养殖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这种情况冬季比其它季节更为明显。

2 家禽成长对环境要求

鸡在21日龄前,由于羽毛没有覆盖全身,鸡自身的保温效果较差;而且鸡越小这种情况也越明显,因而小鸡需要的环境温度较高。随着日龄的增长,羽毛长得越来越丰满,保持自身体温的能力也越强,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此时对环境温度也越来越低。因为环境不仅要提供给鸡适宜的生长温度,还要能把鸡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肉鸡在不同时期对环境温度的需求如图1所示:

家禽在成长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热量、饲料和水,另一方面也需要新鲜的空气;而且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排出CO2、粪便等排泄物,还有饲料的粉末和羽毛、皮屑等漂浮物,而且粪便等会发酵出NH3、H2S等有害气体,所有这些废气都要及时排出。

鸡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新鲜空气和把废气排出,均需要通过通风换气来实现的。因而通风换气在整个家禽养殖中都是需要的,对高密度饲养更为重要。家禽所需的新鲜空气量是按体重和舍外环境温度来决定的。

3 控制理念

3.1最小通风量与温度分开控制

由于小鸡所需要的环境温度较高,为了维持较高的环境温度,又要满足新鲜空气的需要,因而需要通风换气。基于上面分析的原因,许多养殖户在冬季育雏时,为了降低采暖费,采用不通风或少通风的办法,这样环境温度是满足要求了,但空气质量却达不到要求。为此,我们提出的环境控制方法是温度和最小通风量分开控制,即使环境温度低了,也要保证鸡生活所需的最小通风量;若在保证鸡最小通风量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不能满足要求,只能说明鸡舍的加热能力不够,要增加加热功率,而不是一味地减小通风量。因而我们提出环境控制要因地而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设计环境控制,包括加热、降温、通风换气等方面的能力。而不能大江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而环境控制千篇一律,此结果是在有的地区会造成浪费,在另外的地区会环境控制能力不够。

3.2 感觉温度控制

在21日龄前由于鸡身的羽毛没有完全覆盖全身,一般要求鸡背上的风速≤0.2 m/s。而在饲养后期,鸡的体重较大,需要的新鲜空气较多,一般需要较大的风量,因而通过鸡背的风速也较大,最大可达到2.5~3.0 m/s。在家禽饲养环境控制中,由于成本的原因,湿度的控制较难实现。为此,在环境控制中引入了感觉温度的控制理念。因为感觉温度是温度、湿度和风速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参照人的体感温度,通过试验,观察鸡的舒适程度,我们确定了一套鸡的感觉温度经验数据。

3.3 环境控制要综合考虑

环境控制是一个综合因素。不仅仅是加几台风机就行了,还要考虑加热设备、喷雾和湿帘降温设备、风机、通风小窗和进风口设备,以及它们间数量的匹配和布局。更重要的是还要根据鸡舍的规格和密闭情况,来考虑它们之间配合,包括开启数量、开启的大小和开启的时机等,只有这些设备间完美配合,才能提高通风换气的效率,这样既能满足家禽生长所需的新鲜空气,又能减少能源的浪费。所有这些精确的控制是人力无法完成,必需要通过专用的环境控制器来完成。

4 试验情况及其结果

为了验证冬季通风的效果,我们选择气侯较为寒冷的俄罗斯进行试验,该实验鸡舍的规格是96 m×18 m的平养鸡舍。用户要求放养密度要达到22.5只/ m2,养到32日龄抽杀部分体重较大的肉鸡;剩余部分要达到17只/ m2,一直养到42日龄出栏。这样饲养的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的年出肉量。通过42 d的饲养,用户对饲养结果很满意。无论是料肉比、成活率,还是单位面积的出肉量等,用户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5 结束语

本人认为,在封闭鸡舍饲养过程中,家禽疾病的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环境控制不当引起的。若把其中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改善环境所需的设备上来,一年节省的药费可能就远远多于环境控制设备的投入;设备的投入可多年使用,而且环境的改善还可以提高料肉比,减少用药,而且还可以提高饲养密度。但这些看不见的产出和看得的投入相比,养殖公司的投资者认为是由环境控制带来的还很少。

这种环境控制理念在其它方式的家禽饲养中也可能使用,在猪的饲养中也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编辑:狄慧)

猜你喜欢
家禽通风
烧炉取暖要注意通风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称家禽
室内变电站通风散热、降噪在工程中的应用
浅圆仓智能通风系统在冬季通风中的应用分析
立筒仓通风效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