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珍
摘要:在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艺术作品,对于很多创造性的艺术家们来说,“童趣化”作品的呈现更是是其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指引方向。不可否认,艺术作品会受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内在修养,创作手法、时代环境等内外因素交互的制约,但即便如此,艺术家们身上的童心和野性也能够通过艺术这种表现形式在其作品中幻化呈现。其中,草间弥生这位超越执念的艺术家,从她的作品和言论中不仅可以看到她对于圆点的执念,对于艺术创作之路的执着,也同时讲述着她“童年”成长时的孤独痕迹。
关键词:草间弥生;艺术创作;超越执念;童趣化
作为第一位研究现代艺术家与儿童艺术之间关系的学者美国现代艺术史教授范伯格,他发现很多艺术大师都拥有儿童艺术画册,他们收藏、研究并借鉴甚至模仿儿童艺术作品。作为一种表象,绘画中的童趣风格源于艺术家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情感,通过艺术创作释放并升华。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是圆点的创造者,被英国《泰晤士报》选为“20世纪200名最伟大的艺术家”,这位被认为是日本现存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作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之一的亚洲女子,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童趣意味,可以将其作为解读她艺术人生中灵感之源的创作自述。她的愿望就是将其内在湧发的心意传达到世界和宇宙。希望大家可以从作品中看到她对和平的冀望,希望全世界不再出现纷争与战火。
一、孤独的童年时期
对一位艺术家来讲,孤独也并非完全不幸,因为伟大的艺术常常陷入巨大的自我挣扎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的形成不仅是指身体的损害、生活上的困顿、甚至是心理与精神上的病痛与煎熬,他们面对艺术人生意义上的探寻,也更趋向于一种灵魂的自我救赎。草间弥生在一九二九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家族事业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苗圃批发商,这让她从小对植物就很有兴趣。十岁即立志当艺术家的草间,也一直受到母亲管教问题及保守家庭观念的困扰。她从小为幻觉所苦,不断反复绘制圆点,是为了让自己从恐惧中解放出来。但是,她从没想到自我消融的圆点,竟会成为她征服世界的秘密武器。草间弥生在运用重复的创作手法来表达对于圆点的执念时,似乎也传达出她极为自我的表现主义式的性格。在自传与访谈中,草间不止一次提到母亲拘谨严格的个性,及男女关系混乱的父亲。这些经验后来变成她精神创伤的重要来源,她开始痛恨男性阳具,也对女性性器冷感,对性的恐惧一直伴随她至今。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也许经历痛苦、悲怆也是其创作灵感积累的方式,不能片面的理解不幸与艺术的不解之缘。要知道,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而美的事物本身就含有悲情的成分。
二、幻视之多彩多姿
“童趣化”的艺术作品中,幻想因素是产生其效果的主要因素。草间弥生在并未逃脱她的精神强迫症时,选择逼视所有的恐惧与幻觉,让自己淹没在其中。草间从小就常听到动植物对她说话,看见物体散发着异样光晕,还有过灵魂出窍的经验。她曾经提过小时候在花卉里的记忆全是一些强烈的色彩印象。有一次,她盯着红点纹样的桌布出了神,不久发现斑点溢出了桌布,向四周蔓延开来。这些斑点从此没有离开过草间的世界,也成为她日后创作上最重要的母题。在她20岁左右时,遇见了精神科医生西丸四方博士,建议她直接将幻觉与幻听表现成创作。其实,对她而言,艺术是一种自救,更是一种自我消融(self-obliteration)。幻觉与强迫主宰着她的心灵,是草间弥生的创作动力学。《遗落在原野里的帽子》则在帽子上画满了圆点与网纹,而构成帽子的粒子仿佛泡沫般冒着气泡泡。我们在堇色的大地与粉红色天空的对比之中,看见了草间所看见的幻觉。
在评论具有童趣绘画的作品时,造型的平面化、色彩的应用、空间的表现、画法的随性浪漫、都会影响人们的感知与接受的程度。当进入了2000年代后,获得了许多空间装置的机会,她的作品里多了一种属于孩童的天真与纯粹的光芒。圆点摇身一变,成为生之喜悦的符号,再也不是她为了从强迫症中苟延残喘而施加的巫术。最明显的变化当推2004年是发表的装置作品《嗨,你好!》。草间弥生从2002年起拿来当成画作主题的少女,一跃成为雕塑,站在满地稻草的田园风景中,旁边围绕着三只小狗以及在一旁回转、散发舒爽气息的硕大花朵。这作品幽默而豁达,空间里满扬着生命以及对于转生的冀望。草间自述,这件作品所传达的是她对于自己青春期里未能享受到的幸福所怀抱的向往,这些少女正在对草间说《嗨,你好!》,而这正是草间对于自己“给被忘却的梦幻青春所抛掷的爱的疑问。”2004年被释放出来的少女、在近似自画像里的女性侧脸、复数的眼镜、阿米巴原蟲与蚯蚓般弯曲的线条……,这些主题被缩放成了各种尺度,重复填满画作上下左右的所有空间。草履蟲般的眼镜既是细胞核,同时也是从满溢生命喜悦的森林里,瞠视着我们的眼镜,也是草间弥生自己的眼镜。
三、超越执念
草间弥生创作时并没有画底稿的习惯,她会把正方形画布摊在桌上,绕着画布四周即兴下笔。接着把画布立起,在决定画作的上下方向。一幅画作平均只要两、三天即可完成,创作速度非常惊人。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像是梵高或伊娃·海瑟等,都在与执念纠缠的最后关头,反被一口吞噬。但我们可以说草间弥生是史上罕见的艺术家,她在苦战的尽头超越了执念,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养分。因为,这些幻觉经验所带来的恐惧如今已经全部被克服了,所有影像被召唤回来,只为了滋养草间弥生的创作。70岁以后,她超越了执念而非执念啖食她。之所有有办法走到这一步,凭借的应是她本身听从内在声音而活的生命能量,以及为了求生存的那般直觉吧。她的生命力正是被执念所带有的强度与纯度给淬炼出来的。她无畏无怯地纵身跳入了这个世界,防备之轻忽、能量之惊人。
【参考文献】
[1]王宏建,美术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4
[2]阿·布罗夫,艺术的审美实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5
[3]美术手贴编辑部《草间弥生:美术手贴特辑》.2014年1月.
[4]Pen编辑部,就是喜欢!草间弥生[M],郑衍伟.脸谱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