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土木工程学科师资队伍构建

2014-04-29 00:44:03肖桂元雷云陈学军
考试周刊 2014年10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卓越工程师

肖桂元 雷云 陈学军

摘 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队伍。本文针对目前土木工程学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系统研究如何建设创新型、实践型教师队伍。首先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土木工程学科教师的要求及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其次讨论如何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最后讨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开展土木工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教师队伍建设 土木工程教育

1.引言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仅位列第48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承认,中国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1]。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及沟通能力是未来全球对工程科技人才的要求。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目标和要求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它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之前,很多工科类高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诸如“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全国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在多所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3]。同济大学提出了《同济大学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报告,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开办了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茅以升班”、“詹天佑班”,同时,其他学校也有各种各样的关于创新培养和素质教育培养的论文见诸学术探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实践,不足的是探索实践不够深入、系统、具体,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模式。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展了类似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美国制定了ABETEC2000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德国培养工程师的做法是延长实习学期;日本开设了两门关于工程设计的基础课程:工程设计Ⅰ(EDⅠ)和工程设计Ⅱ(EDⅡ),训练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新加坡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注重国际间学术和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设立发展基金,统筹教育发展[3]。

加强实践教学早已成为国外高校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且通过周密的教学计划与严格的教学管理,能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实教学内容,追踪到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前沿。

2.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中国加入WTO,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承接了很多海外土建工程,要求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与“卓越工程师”的要求相一致。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这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较高要求,要求具备以下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精神。目前,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离这个要求有相当的差距。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承担起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任,如何培养出一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以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的要求为依据,抓紧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合理推进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

3.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对师资的要求

“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是锻造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想培养人才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卓越工程师要求本身素质是实践与创新的结合,实践和创新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教师都不具备实践经验,那么教师讲授的知识势必如空中楼阁般虚无缥缈。同时创新的源泉是实践,失去实践这个源泉就如同缘木求鱼。然而,“卓越计划”中与高校目前的教师队伍现状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重视理论,缺乏实践经验;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尤其是本科教育;重视学术论文发表,轻视工程能力提高。许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离开学校登上讲台,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很多学校由于缺乏科研项目及实际工程作为平台支撑,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少,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有些老师从根本上忽视工程实践经历的积累,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注重学术能力培养而忽视实践;更有一些学校留校教师比例居高不下,近亲繁殖现象严重,近亲繁殖的结果是学术视野狭窄,实践积累浅薄。这些都严重影响这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培养过程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创新知识容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特点既与其他科类的大学教师相同,即学术性、教育性和阶段性,又呈现出工程实践性、技术创新性、人文社会性等自有特性[4]。从整个教师团队角度考虑,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1)设计开发能力

设计开发是一个综合使用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各类卓越工程师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土木工程学科尤其如此,具备设计开发能力才能谈得上创新,开发是创新的载体,良好的设计开发能力要求土木工程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丰富管理能力,如果不具备设计开发能力,就跟不上时代步伐,更谈不上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因此,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扎实的设计开发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是身为一个工程师最本职、最基本的工作,特别是土木工程学科,一切设计开发理论知识都要转化、应用到工程中才具有实际意义,这是检验一个工程师基本素质的要点。并且,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工程实践讲解理论知识,是让学生对所讲知识感兴趣的极佳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有极大帮助。如果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那么讲解的内容就像空中楼阁一样,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也就没有足够资格称为一个工程师,因此,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师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工程实践能力。

(3)技术创新能力

工程创新是恒久不变的自然进化定律,时代需要发展,要求材料、施工工艺不断取得进展,进步就需要创新。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工程实践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的新要求;又要及时掌握工程科技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还必须具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尤其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等的广博知识。

(4)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

土木工程学科教师需要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要能解决现代科技发展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要求土木工程教师具有主持一般或重大工程项目研究的能力,并且能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多学科专业领域的广博知识和良好工程创新能力,同时能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解决工程中,并具有在实践工程中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找出科学问题,进行下一步探索研究。这更要求教师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高深的专业造诣和坚实的工程实践背景。

(5)工程国际性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工科类大学教师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化教育背景。经济全球化要求,工科类大学教师必须以国际化视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4.目前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本身创新能力低

本科及研究生创新能力状况与高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联,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关系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第一,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现象。据有关调查,在17所内地高校接受调查的987名教师中,有604人在最高学历毕业后,直接在母校任教,占所有教师的62%。据调查数据,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86%的教师从未在本校就读;哈佛大学经济学院47名教师中,只有1人获取最高学历是在本校[5]。近亲繁殖必然会导致学术自由的窒息和学术创造力的衰退,并滋生严重的学术腐败和官本位思想。这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带来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第二,高校普遍存在师生比不均衡的现象。据调查,在中国平均每个博士生导师要带5.77个博士研究生,远远高于美国每名导师带2~3个学生的比例。由于高职称教师比例过低,这种师生比不均衡现象在西部地区尤为显著[6]。过高的生师比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教师本身缺少实践训练

我国师资存在严重的问题,大部分老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师队伍工程能力不高。一方面,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大多相继退休,而新生代教师的工程意识则显得薄弱,他们中大多数缺少系统的工程知识,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受高校教师考评制度的影响,一些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往往把过多精力放在科研和考评上,在实践教学中无法投入太多精力,从而造成对教学的忽视。

(3)教师实践培养意识淡薄

有些学校和企业尚没有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企业没有参与到教学中,学校教师大多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无法真正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导致学校教学盲目、教学内容陈旧和教育方法呆板,进而形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局面,使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性差。

5.土木“卓越工程师”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

(1)加强教师土木工程实践训练,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招收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如可以招收有3年以上施工或设计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充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队伍。

其次,尽量避免招收本学校毕业的学生进入高校专业队伍。

此外,优先招收具有国外留学经验及经历的优秀人才加入高校师资队伍。

对已有教师要加大培养力度,其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和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首先是企业,尤其是参与“卓越计划”实施的重点企业,如设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企业。因为只有企业才拥有真实的工程环境和先进的装备技术,是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基础。只有企业拥有氛围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为提高教师工程能力提供最好的环境。高校内部的各种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践基地应作为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辅助场所。第二,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最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通过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研究并承担其中部分任务,教师能够实实在在地培养和提高工程能力。第三,每位接受培养的教师需要专门配备经验丰富、工程能力强的指导教师,这些导师应以企业高级工程师为主。第四,由于不同工程能力是互相关联的,因此,教师各项工程能力的培养可以在企业全职顶岗挂职过程中同时进行。

(2)营造国际化办学环境

参与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政策,创造更好条件,招收更多有过国际工程经验的本国籍或外国籍教师来校工作,同时多招留学生,形成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良好氛围;邀请更多境外师生进行交流团活动,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活动、共同生活等方式使师生不仅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上受益,而且在相互理解、不同文化包容及相互合作等方面受益匪浅;积极组织专业师生参加各种国际竞赛和其他国际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多元文化知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沟通、合作与竞争能力。

(3)建立双师型教学模式

双师型教学可定义为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双师型教学模式包括政策保障、教师遴选、质量考评、教学场地、教学形式和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其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对高校专职教师和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资格要求和再教育培训计划[7]。

6.结语

一般而言,高校教学实践可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丰富的案例内容和有益的经验,为完善计划进而推进计划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8]。相信在有了正确的理论认识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在各企业的配合下、在广大从事此事业的一线教师的努力下,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造就一大批土木工程学科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张娅.打造中国的“卓越工程师”[DB/OL].[2011-03-21].http://news.hexun.com/

[2]教育部高教司.“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点(讨论稿).

[3]陈金陵,梁桥.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1,6(11-12):35-39.

[4]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5]戴洁,宋智.高校导师“资源”奇缺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引争议[N].江南时报,2006-11-10.

[6]肖桂元.提高西部地区研究生创新能力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11,(6)356-359.

[7]唐冬生.工学结合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78-79.

[8]刘建兴.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双师型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2(1):46-48.

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构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桂教高教[2012]22号,项目编号:(2012JGB153)资助。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卓越工程师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7:05:16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31:22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08:53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08:07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2:12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