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14-04-29 01:35王笑天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校特征

王笑天

摘 要 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性、愉悦性、有效性的特征;在高校中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调动被教育者的主动性、有利于显性教育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实施对策上应该加强校园文化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发挥教师榜样示范的隐性教育作用,注重搭建科学有效的网络隐性教育平台。

关键词 高校 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特征 途徑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动应用隐性课程教育理论,采用较为隐蔽的教育途径和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被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接受教育的情况下获得某种感受和思想的教育形式。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确的教育主体和客体,同时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手段。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同,它侧重的是渗透性,这是隐性、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区别的一个鲜明特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采用“灌输法”,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运用逐渐渗透的教育方法,注重隐性导向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慢慢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进入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

(二)教育方法的愉悦性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直接性、目的性,而且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正面教育方法,容易激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由于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主观感受,还可能使他们产生厌恶感和抵触情绪。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带有任何强制性,方法也不是注入式的,它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愉悦的气氛,使大学生在“无形”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更能让大学生所接受。

(三)教育目的的有效性

大学生有着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如果使用目的明确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大学生感觉自己是在被动接受知识从而产生抵触感。这不但会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而且有可能使教育走向相反的方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的目的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思想上的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标。

二、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治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更加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变化使人们强烈的希望自主地决定学习、生活的方式。容易接受新事物并且处于自我塑造时期的大学生更加渴望独立自主,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不愿意被动的接受,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认识、理解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理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了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避免强制性的说教让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显性教育目标的落实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直接呈现给了大学生,无形中加大了教育目标落实的难度。而这些教育目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隐性的、轻松愉悦的方式去实现。例如:我们可以在文艺活动中隐藏显性教育的内容,通过小品、相声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既喜欢观看节目,又可以接受教育,寓教于乐,无形中传授了课堂教育的内容;我们在组织大学生游览红色旅游景点时,学生就可以把自己课堂所学和现实所见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体验,这样更有利于显性教育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社会的发展给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部分高校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课堂中把知识和思想从外部强加给学生,它注重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特征,摒弃了灌输和说教,把感悟性和启迪性放在首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营造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和氛围,对大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大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增加切身体验的同时,学会相互沟通与人合作,这不仅锻炼了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园文化环境从多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完善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园文化中的隐性教育资源,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二)注重发挥教师榜样示范的隐性教育作用

高校教师除了是大学生学习的教育者外,还是大学生人生的指引者,在大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高尚的情操、优雅的举止、外向开朗的性格特点,都会给大学生耳濡目染的熏陶,影响着他们的成才和成长。教师在上课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往往是吸引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都会如涓涓细流一样影响着学生,所以,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注重自身榜样示范的隐性教育作用,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以自己的仪表风范和行为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三)注重搭建科学有效的网络隐性教育平台

信息时代,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和看法,教育者应充分利用网络,找到教育的有效切人点,从而达到受教育者的无意识性和教育者的有意识性在隐性教育中的有机结合。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加强互联网文化建设,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巩固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宁娜.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2]张誉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探析[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3]汪德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8).

[4]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