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

2014-04-29 00:44李存珍张云凤管娜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

李存珍 张云凤 管娜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同时,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结果:本组病例 274例,除8例因病情严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外,182例治愈,79例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颅脑损伤后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通过有效、系统、安全及渐进性的功能锻炼,可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关键词】颅脑损伤;肢体功能锻炼;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2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颅脑损伤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击伤以及突发事件等引起,具有患病突然、病情危重等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死亡率下降,但致残率仍高。颅脑损伤后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如何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1] 。为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住颅脑损伤患者274例,本文对其肢体功能渐进性的锻炼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住顱脑损伤患者274例,男性213例,年龄6/12-92岁,女性61例,年龄8/12-84岁。

2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为颅脑损伤的病人肢体功能康复提供最佳的治疗时间,是病人肢体功能康复好坏的关键。早期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待脑水肿基本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适度、短时的被动运动[2] 。

2.1.1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卧床时间长,不正确的姿势容易加重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恢复期肢体功能康复 。责任护士要做好患者入院时的评估,定时变换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变换体位的间隔时间及次数,一般每2小时一次。由于患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微循环不畅,患侧肢体受压容易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故提倡健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3] 。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下肢膝关节下垫软枕屈曲,足跟部垫软海绵条,足底部垫硬海绵条或穿硬底布鞋,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穿特制鞋,以防足踝、足跟部压疮及足下垂的发生;患侧上肢用软枕垫高,促进血液循环,以防肢体肿胀,影响肢体功能康复。侧卧位时,应侧健侧,髋、膝关节屈曲,膝关节下及背部垫一个软枕。

2.1.2 肢体按摩 肢体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前先用热水(水温以按摩者的手感到不烫适宜)擦洗肢体后再进行按摩效果会更好,每天按摩3-6次,每次10-30分钟。按摩方法:治疗时应由轻到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速度先慢后快,手法要均匀、持久、柔和,力度适[4] 。

2.2 恢复早期的护理

2.2.1 心里护理 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起病急、危、重,经抢救存活后早期多数仍昏迷不醒或醒后不能自理,由一个健康人突然变为伤残者[5] 。患者及家属一时难以接受,容易产生消极、抵抗、悲观的情绪,对疾病的康复及为不利。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在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疾病所至的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让患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管做得好不好,都要给以鼓励,让其认可自己的成绩,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2.2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以及肢体功能障碍,肢体容易出现水肿,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肢体功能恢复,严重者无法恢复,甚至导致肢体坏死。可采用物理疗法:如气压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周期性充气加压是血液抗凝、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途径,能显著促进静脉回流,加强动脉灌注,起到消除水肿,改变肢体缺血缺氧状态的效果。评估病人,根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以及肢体的粗细决定每天的治疗次数及压力的大小,一般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

2.2.3 关节功能的锻炼 待患者病情稳定及生命体征平稳时,应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挛缩、僵硬变形。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家属上肢锻炼是活动肩、肘、腕,指关节,做屈、伸运动;下肢锻炼是活动髋、膝、踝关节(还应做内旋,外旋活动),做屈、伸运动,力度适中,以病人能耐受为宜。

2.2.4 坐立锻炼 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坐立锻炼,以防坠积性肺炎和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协助并指导患者家属先将床头抬高15-30度,待患者适应后再将床头抬高30-45度,坐立次数及每次坐立的时间以病人不感到不适或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无变化为宜。3-5天后,病人无头昏、心慌、面色苍白、恶心等症状时可坐直,能坐稳后,协助患者床边或床旁坐立,坐立时患侧下肢可用力蹬地,足底可放小圆木或小矿泉水瓶来回搓,以增加肌力、关节灵活度以及足底的感觉。告知家属专人陪护,确保患者的安全。

2.3 恢复期锻炼

2.3.1 肌力锻炼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应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助并指导患者家属鼓励患者进行肢体肌力的锻炼。床上可用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行抬高、抬低、握拳(可借助握力器、握力圈)、屈、伸运动;待肌力有所恢复后,协助患者将患侧下肢屈曲,嘱患者按指令做用力蹬直后再屈曲锻炼,促进患侧下肢尽快恢复肌力,每次10分钟,每天3-4次;另外还可采用物理疗法:中频脉冲电治疗仪协助增强肌力,强弱以病人能耐受适宜,视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决定治疗次数,每天1-2次,每次20分钟,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的目的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的安全。

2.3.2 站立锻炼 协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站立锻炼时,让患者先在床边坐,坐稳后无不适再下床床旁站立,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循序渐进进行锻炼,持续时间及次数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

2.3.3 步行锻炼 步行康复是生活自理的关键,也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飞跃[3] 。待肌力有所恢复后,由两人搀扶协助患者行走,先在病房内行走,无不适后再到走廊行走,为了病人的安全,另外一人准备一把椅子跟随,待病人不适或疲劳时坐下休息,以免发生意外。待病人肌力进一步增强,体力允许可协助指导患者及家属锻炼上、下楼梯,上、下楼梯时应先用健侧肢体上、下。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安全。

2.3.4 生活自理能力锻炼 洗脸、刷牙、进食锻炼:患侧上肢肌力有所恢复时,可用健侧、患侧上肢共同来完成,待肌力进一步增强时,应侧重用患侧上肢来完成,以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穿、脱衣服锻炼

;穿衣服时,应该先穿患侧肢体,再穿健侧肢体。脱衣服 时,先脱健侧肢体,再脱患侧肢体;穿脱、脱裤子锻炼:穿裤子时,先穿患侧肢体,再穿健侧肢体。脱裤子时,先脱健侧肢体,再脱患侧肢体。

2.3.5 患側上肢协调、做精细动作的能力训练 患侧上肢肌力有所恢复能抬高时,指导患者按指令训练指鼻子、耳朵、嘴巴、眼睛等动作,以训练患侧上肢的协调能力;指导患者训练捡东西,如:捡黄豆、瓜子等,以训练患侧上肢做精细动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结果

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住274例颅脑损伤患者,除8例因病情严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外,182例治愈,79例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4讨论

颅脑损伤后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待患者病情稳定及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应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提供了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治疗时间,是病人肢体功能康复好坏的关键,通过有效、系统、安全及渐进性的功能锻炼,可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孙梦霞 陈路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 适用预防医学 2010年4月 第17卷第4期

[2]姜明朱 颅脑损伤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2月16日收稿

[3]曾海英 刘彩平 何丽艳 刘丽华 颅脑损伤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1月 第八卷 第三期

[4]聂佟师 5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医学信息 2013年9月 26卷 5(中)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养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