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爽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观察

2014-04-29 00:44卓加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片疗效观察

卓加玉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肝爽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从而为其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观察标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予以口服肝爽颗粒,每次3g,一天3次,加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一天1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为纯西药治疗,即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一天1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主要症状、肝功能、血脂、肝脏彩超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T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组ALT、AST、GGT、肝脏彩超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爽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爽颗粒;阿托伐他汀钙片;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18-0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本病平均累及世界人口的10%-24%,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57%-74%,明显超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已成为最常见的肝病。本病过去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但近年来,中国及亚太地区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与西方国家相接近。男女患病率相同,以40-50岁最多见,而且有低龄化趋势。笔者采用肝爽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收集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者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5岁,平均46.90±8.10;单纯性脂肪肝10例、脂肪性肝炎12例、脂肪性肝硬化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6-68岁,平均45.67±7.17;单纯性脂肪肝11例、脂肪性肝炎10例、脂肪性肝硬化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选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1.2.1.1 临床诊断标准

明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需符合以下1-4项和第5或第6项任何一项即可:

(1) 无饮酒史和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小于140g/周(女性<70g/周);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有肝区隐痛、乏力倦怠、消化不良、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 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持续增高

(5)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6)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2.1.2 临床分型标准

(1)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项或第4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①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② 肝生物化学检查基本正常;③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④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凡具备下列第1-3项或第1和第2项者即可诊断:①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② 肝生物化学检查基本正常;③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④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项或第4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①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② 有多元代謝紊乱和(或)脂肪肝的病史;③ 影像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④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包括NASH合并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以及隐源性肝硬化。

1.2.1.3 影像学诊断

规定具备以下3项腹部超声表现中的两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① 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②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 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CT诊断脂肪肝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值比小于1.0。其中,肝/脾CT值比小于1.0大于0.7者为轻度,小于等于0.7大于0.5者为中度,小于等于0.5者为诊断重度脂肪肝。

1.2.1.4 组织学诊断

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NASH相关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三种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的辩证标准。

2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戒除不良习惯、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心理健康。

2.2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肝爽颗粒(保定步长天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g/次,一天3次,西药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一天1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2.3 对照组:纯西药治疗,即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一天1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

3.1 总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10年《中华肝脏病杂志》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拟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

(1)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肝功能、血脂恢复正常,肝脏B超示脂肪性变全部消退。

(2)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或消失,ALT、AST等恢复正常,TC下降≥20%,TG下降≥40%。

(3) 有效:臨床症状及体征好转,ALT、AST等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C下降10%-20%,TG下降20%-40%。

(4)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ALT、AST、TC、TG等无明显下降。

3.2 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认识

Day CP[2]1998年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初次打击为胰岛素抵抗[3-4]。第二次打击是氧化代谢产物的反应性增多,以致脂质过氧化,伴细胞因子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Fas配体被诱导活化,最终使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直至发生坏死性肝纤维化[5]。有临床研究发现[6-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增高,说明该病患者有明显IR,但不同程度的NAFLD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IR可能只是NAFLD的原发性改变,并不是继发性改变。IR之所以能引起NAFLD,主要原因就是脂肪过多与高胰岛素血症。

3.3 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名认识

祖国医学中尚无统一规范病名,但与其临床表现类似的描 述很早就有,《素问-藏气法时篇》中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中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根据临床表现来看,诸医家将该病归属于“胁痛”、“积聚”、“肝著”、“痰浊”等范围。

6.3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古今医鉴》说:“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温热经纬》中说:“过逸则脾滞,脾气滞而少健运,则饮停湿聚矣”。《景岳全书》说:“脾气微虚,不能制湿,或不能运化而痰者,其证必食减、神倦,或兼痞闷等症”等。中医认为此病病因多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病久体虚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基础。脂肪肝病位在肝,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喜条达,调畅气机,调节血液运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肝气协助脾气散精,从而“淫气于筋”。

6.4 中医证候分型

(1) 肝郁气滞证:胁肋胀痛,走串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 肝胆湿热证: 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 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4) 肝络失养: 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弦,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6.5 中医治疗

肝爽颗粒主要由党参、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枳壳、蒲公英、虎杖、夏枯草、丹参、桃红、鱉甲组成,具有疏肝健脾、清热散瘀、保肝护肝、软坚散结,用于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损害。方中党参、柴胡、白术、茯苓具较强疏肝健脾作用;蒲公英、虎杖、当归、丹参、桃红具较强清热散瘀作用;白芍、当归、党参具有保肝护肝作用,保护肝细胞、稳定转氨酶、恢复肝功能疗效显著;夏枯草、丹参、桃红、鱉甲、枳壳具有软坚散结作用,能逆转肝纤维化。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爽颗粒能改善肝功能,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260-261.

[2]Day CP, James OF. Steatohepatitis: a tale of two "hits" Gastroenterology 1998; 114: 842-845

[3] Yu AS, Keeffe EB.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Rev Gastroenterol Disord 2002; 2: 11-19

[4] van Hoek B.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brief review. Scand J Gastroenterol Suppl 2004; (241): 56-59

[5] 阎彩凤,向红丁,平 凡,陈 伟.不同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脂代谢的相关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 14: 345-348

[6] 梁 冰,陈 曦,刘双燕,等.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临床肝病杂志,2006,22( 3) : 213

[7] 关 静,杨 瑛,刘献成,等.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00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钙片疗效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等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