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一节课

2014-04-29 20:03
语文建设 2014年1期
关键词:一节课语文课课文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教师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位历史老师的话,犹如明星那样闪亮。曾经,我的语文课枯燥干涩,味如嚼蜡。几个学生轮流读读课文,画出生字,然后就是概括内容,分析主题。学一篇课文就像做算术题一样,学生的思想游离在文本之外,文字仅是没有生命的符号。学生说:“讨厌上語文,语文课除了做问答题,就是听写生字了。”我尴尬地困惑着……静心思考,细细回味这位历史老师的话,多年的困惑犹如黎明前的薄雾渐渐消散。

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语文课怎能上成这样?我真的很惭愧。

记得曾听《读者》栏目组举办的新春朗诵会。王建新,一位花白头发、慈眉善目的老人,深情地朗诵了一篇散文《孩子,请听我说》。当音乐响起,她静静地站在舞台中央,脸上露出了幸福、美好的神情,仿佛看到了多年以前她带着孩子在河边玩耍的情景,仿佛那是她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美的画卷。她向往的眼神,嘴角的微笑,伸向远方的手,似乎让我也看到了那幅至真、至美的画面。然后她用极深沉、极和蔼的语气朗诵,语气中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护和对自己年老的哀怨。我的心潮也随着她的故事涌动,最后眼泪竟在眼眶里打转。她没有对文章进行多么细致的分析,只是朗诵,其实那不是在朗诵而是在诉说,诉说自己的心声。我却听明白了,比任何讲解更让我明白,而且让我动容,以至多年以后那朗诵的画面仍然清晰。她是用一生的生活经历在朗诵那篇文章。

暑假,听了康震教授讲唐宋八大家,那是一个没有黑板,没有课件,甚至没有教材的课堂。康老师仅凭一张嘴,就让我听得如痴如醉,不是45分钟,不是一个小时,而是一上午,一下午地听,甚至都忍着不去上厕所。康老师讲韩愈,讲苏洵,讲苏轼……他的课是用整个海洋来诠释一滴水的内涵。

闲暇时,跟学生聊起历史,聊起历史老师,他们都喜欢历史老师的课。我疑惑:枯燥的历史为什么会对学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难不成里面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有思想感情?后来,我听了那位历史老师的课,我也入迷了,而且成了他的粉丝。他的课不仅考点清楚,而且洋溢着激情,或恨,或爱,或喜,或悲。历史在他的课堂里活了起来,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因为里面渗透了他的思想。是的,这位老师是在用感情解读历史。

嗨,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啊!

推荐理由

备课是重要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堂真正的好语文课,绝不是花上一两天时间就能备得出来的,它必须依赖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而深厚的教学功底需要慢慢累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一节课”,正道出了语文教师备课的真谛。

猜你喜欢
一节课语文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背课文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