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意识的体现

2014-04-29 00:44彭佩璐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伍尔夫女性主义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20世纪20年代颇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开创了女性主义视角关注及意识流写作的先河。其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也以其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和意识流描写赢得众多关注。本文将具体分析《达洛维夫人》中三个主要女性角色,表明其女性角色的塑造揭示其中渗透着的女性主义思潮观

关键词:伍尔夫;女性主义;克拉丽莎

一、引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作为20世纪英国文坛卓越人物之一,开创了现代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河,以其独特的意识流写作风格及对女性主义视角的开拓影响了世界文学发展。《达洛维夫人》描绘了议员妻子-达洛维夫人一天的生活,通过细腻的意识流手段,将达洛维夫人所见、所闻及所想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对《达洛维夫人》的研究多关注于贯穿全作角色中的女性主义特点,且大多数观点倾向于将主角达洛维夫人-克拉丽莎视为父权制社会制度下的产物,此类观点还认为她们大多数处于经济与性别歧视下,不知职业女性所处的饥饿和不安感,并渴望通过参与社交活动来表现自我。事实上,达洛维夫人的角色已被普遍视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真实写照,深受童年时代来自父亲家长式作风的影响,伍尔夫开始关注女权运动。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作用下,伍尔夫形成了独特的性别观:女性应树立自己的世界观,增加生活经验,拓宽视野,用新的方式来体验生活。

在《达洛维夫人》一书中,通过意识流手段的运用,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角色本身及内心世界,一战后的女性生活乃至欧洲社会的风貌也被毫无保留展现出来。

二、女性主义在角色中的体现

(一)克拉丽莎-沉浸于内心世界的女主角

克拉丽莎在书中也被称作达洛维夫人,作为伦敦上层社会的中年女性,她经常形态优雅、体态不凡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在做即将到来的宴会准备时,她回忆起了往事。事实上,当她曾经深爱的彼得·沃尔什涌入回忆的镜头中时,沉浸在回忆当中的已然是过去的克拉丽莎而并非已成为达洛维夫人的克拉丽莎。“真是有趣极了!仿佛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当她听到门缝的吱吱声响,她已撑开落地窗望向窗外的鲍尔顿。”在伍尔夫对克拉丽莎独特且细腻的描写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在她回忆与旧情人彼得·沃尔什的往昔快乐时光中,她仍是那个天真烂漫、热情洋溢的少女克拉丽莎,怀揣着拥有美妙的未来的梦想,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但当回归现实,重新审视自己时,她已然成为了那个备受众人尊敬、强烈的内在满足感、拥有梦想中一切的达洛维夫人,她早已纵身屈服于现实中,在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妥协和摇摆着。

克拉丽莎与外界联系主要围绕两个人物展开:旧情人彼得·沃尔什以及议员丈夫理查德·达洛维。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彼得·沃尔什被视为一无是处的男人,他理想并诗意地把爱看成高于一切的神圣之物。克拉丽莎对彼得·沃尔什有着无法遏制的爱,而她与行为开放的莎莉·西顿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更暴露出她无与伦比的勇气和热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深爱着一个一无所有、一无是处的男人还与众人眼中不伦不类、无法接受的莎莉·西顿之间保持亲密友谊,这已然属豪气之士的作为。克拉丽莎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她曾经一度陷入迷茫但仍在内心世界勇敢前行着,虽然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她对生活中的困境应对自如,面对生活常态,保持积极、热情的心态。克拉丽莎所有的行径与心态与当时社会背景是截然不符的,但这也恰恰是伍尔夫自身所想的真实映照。伍尔夫自小被复杂压抑的家庭背景所困扰,婚前几度经理心理崩溃和内心创伤,在飘摇不定的生活旗帜下,她沉迷于寻找生活真谛但几度接近崩溃边缘的状态中。通过大篇幅的女性主义描写,伍尔夫将自身对自由、爱及梦想的渴求灌注在克拉丽莎此人物身上,并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莎莉·西顿-外表奔放不羁的孩子母亲

作为一个已有5个孩子的已婚妇女,莎莉·西顿并没有预想中的寻规守矩,她曾环抱双膝坐在地上吸烟,还将花折断将其放在一碗水里飘浮,甚至是在楼道里裸身出来寻找沐浴球。尽管在维多利亚时代,这塑造了一个完全不能被接受的女性形象,莎莉·西顿也被赋予了许多克拉丽莎不具备的特性,她能超越克拉丽莎的社会阶层做克拉丽莎不能做的事。这也正是克拉丽莎乐意与她相处的原因,她们能坐着彻夜谈心,“她们就那样坐在她卧室的屋顶上,数小时过去了,她们谈论着如何改造这个世界,还想着如何建立一个废除私有制的社会。”

克拉丽莎和西顿之间的浪漫情怀和丝丝热情将她们俩紧紧相连,她们渴求拥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用独一无二的思考来改造世界和社会。

(三)伊丽莎白·达洛维-天真无邪的烂漫少女

作为克拉丽莎和理查德·达洛维唯一的女儿,伊麗莎白·达洛维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只有从其他角色的视角中才能更了解伊丽莎白·达洛维。伊丽莎白是一个处于17岁边缘的小女人,她花费了大部分时间与她的历史老师吉尔曼在一起,吉尔曼与克拉丽莎两人之间矛盾颇深,互不讨喜,吉尔曼对克拉丽莎有着无来由的憎恨;而克拉丽莎也不乐意让女儿与吉尔曼相处。夹在历史老师与母亲之间的伊丽莎白特别难受,她在重蹈成为母亲过去的影子以及成为吉尔曼寄予她的现代女性形象之间挣扎并痛苦着。实际上,吉尔曼与克拉丽莎在各方面处处不协调,在书中克拉丽莎对伊丽莎白的处处阻挠在另一个层面上也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对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的渴求与希冀。吉尔曼相信像伊丽莎白这样的年青一代应开拓通往不同职业的多种途径。当伊丽莎白拥有比自己母亲更多的职业追求时,她并没有表现得颇受鼓舞且积极主动,她对生活的态度其实正是克拉丽莎在伊丽莎白这个年纪时所表现出的烂漫与迷茫。如此与众不同的伊丽莎白,有着与她的母亲克拉丽莎截然不同的独特之美,她被认为有着独特的风韵,独立的思想,蓬勃生机的妙龄少女。伍尔夫正是通过伊丽莎白角色的塑造表明女性的未来虽然仍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但已经开始迈向积极乐观的境地,女性将拥有更多自主选择人生的权利,但也不排除会和吉尔曼一样孤苦终生的悲惨结局。

三、结语

首先,伍尔夫选择了使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这就为表现女性主义价值观念作了创作风格上的铺垫。意识流手法具有中心含混和主题模糊的特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主义文学风格往往侧重于通过反传统和反权威的方式,来表现同以往的主流观念截然不同的文学倾向和思想主张,选择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就和女性主义的内在内容形成了呼应。由于女性主义思潮是欧美社会当中的一股反权威和反传统的主张,因此强调女性主义的思想观点,往往和女性主义所代表的改革以及反权威的内涵相符合。传统的欧洲社会是男权主义至上的社会,男性在社会生活当中占有支配地位,在家庭当中以女性的管理者的形象出现。通过各种哲学理念和政治主张,这种男权思想成为理论化、体系化的意识形态。而为了争取女性的权利和平等地位,女性主义思想就成为广大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和支持男女平等的男性的有力工具。因此这种创作风格和创作思想上的统一就使作品和作品反映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其次,伍尔夫选取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将女性受到压迫的状况由一种个别现象上升到了整个社会的共同问题的高度。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上流社会当中的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受到功成名就的丈夫的制约,但具有受人尊敬的身份。而主人公的朋友们往往也在青春年少激情褪去之后,选择了接受社会所普遍认可的礼法和规范,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名流的家眷,有着和她十分相近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一些身在底层的妇女却仍然忍受著相同的生活状态,同样受到丈夫的管制,缺乏人身自由。

最后,伍尔夫十分强调通过个人的生活态度的扭曲和行为方式上的改变,描写这种男权社会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克拉丽莎作为一名贵妇,在面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婚姻时,只能隐忍面对,强颜欢笑。看到年少时的好友,也不能并不愿谈论自己的真实观点。这种男权观念,最终转化成女性自觉的认识和行为的结果,这也正反映出了女性受人压迫的地位给她们带来的伤害。这种伤害是十分深刻的,以至于将伤害的施加者的意愿转化成了自己的意愿。

通过对《达洛维夫人》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分析和阐述,本文主要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弗吉尼亚·伍尔夫意图将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阐释出来;第二,伍尔夫渴求女性的自信与独立,力图创造男女平等。“比起之前的小说家,伍尔夫更倾向于赋予女性角色更多表现内心世界的机会。”总的来说,《达洛维夫人》一书从一开始就渗透着微妙但显而易见的女性主义口吻:现实且梦幻的克拉丽莎;行为异常但不失可爱的西顿;无处不矛盾但个性鲜明的伊丽莎白。所有这些映射着伍尔夫自身特点的角色,被灌注了伍尔夫鲜明的女性主义精神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Donald C.Modern British Literature[M]. University of Ottawa, 2008

[2]Laurence, Patrica Ondek. The Reading of Silence: Virginia Woolf in English Tradition[M]. 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3]Shi Jiao. Virginia Woolfs Feminism In Mrs. Dalloway[D].太原理工大学,2012

[4]Woolf Virginia. Mrs. Dallowa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5]Zhang Ruoxin.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rs.Dalloway:A Feminist Study of The Hours[D].2011

[6]Henke,S.A. Essays on Virginia Woolf[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6

[7]Toril M. Sexua Texual Politics: Feminist Lieterary Theory [M]. London: Methuen. 1985:78

[8]Blake.A. Woolfs Mrs.Dalloway[M]. The Explicator, 1998

[9] 马元凤.从母女形象看伍尔夫的女性价值观:读《达洛维夫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10] 陈钦.伍尔夫笔下女性艺术家形象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11] 王楠.从矛盾到和谐: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形象[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2014

[12] 刘宇红. 将瞬间变成永恒: 通过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女性主义思想[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0

[13] 尹钰.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看《达洛维夫人》译本的女性诗学[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14] 孙春苗.真实自我的不懈追寻.对《达洛维夫人》中达洛维夫人形象的解读[D]. 成都: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15] 赵冬梅.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J].外语学 刊,2014(02)

[16] 陈志鹏. 对女性边缘意识的超越: 丁玲笔下的莎菲女士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达洛维夫人之女性主义解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9), 87-88.

[17] 吴琳.继承与超越: 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及生态学之关系. 宜宾学院学报,2014(5):58-63

[18] 赵娟.《宠儿》之女性主义解读.青年文学家,2014(8):52-53

[19] 袁镜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主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72-73

[20] 杨司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 “旅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52-56

作者简介:彭佩璐(1991.10-),女,湖南娄底,浙江财经大学,13级硕士,翻译学。

猜你喜欢
伍尔夫女性主义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与伍尔夫相遇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