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自动化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2014-04-29 13:42胡维庆刘哲纬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PLC技术课程建设高职教育

胡维庆 刘哲纬

【摘要】分析当前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情况和PLC自动化技术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实践基地、课程师资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 PLC技术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28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53-01

1.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该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当前正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模式转变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顺势改变,加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课程建设是进行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PLC自动化技术课程是自动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其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应用面广、实践性强。教学上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实际上该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教学相对滞后,没有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加强整合和优化该课程的内容,及时更新新技术,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2.1优化课程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合理设计该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2改革课程教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由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改变为教学练一体化模式,变成开放、互动的教学形式。将课程教学与学习在实训室进行,将原来该门课程学习安排在教室授课变为在实验室边学边做,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下,较快理解自动化知识,加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一体化,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教学内容采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来自企业,这使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采用案例项目式教学,使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任务驱动、模拟演练、亲手操作等教学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化解为学生易于接受形式。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展示教学信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图1 教学案例内容

2.3加强建设“双师型”的师资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拥有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授课教师是取得课程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既能承担理论课程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任务,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可以从培养和企业引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让授课教师外出培训或进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与学习,教师进入企业后可以了解社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这样才能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校来任教,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另外,也要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出课程建设意见。

2.4校企合作促进建立高标准的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联合,使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促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得到需要的人才。学校与企业、行业密切联系,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3.结论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要不断深化改革教学内容,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贯彻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课程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

[2]束长宝.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12).

[3]曹冬梅.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PLC)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4]熊凤. “可编程控制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7).

作者简介:

胡维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刘哲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PLC技术课程建设高职教育
PLC在航站楼照明控制中的应用
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应用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