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红 高虹 任涛 邓小军
[摘要]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央民族大学等10所民委直属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基础上,针对民委直属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诸如绩效评价指标内涵交叉重叠且指标量化困难、指标间因果关系不明确、绩效评价方法缺乏战略性与弹性等,将动态平衡计分卡思想导入民委直属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以期为民委直属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应用指导。
[关键词]民族高校;平衡计分卡;精细化;绩效;评价体系;动态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8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3- 0132- 06
1委属民族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委属民族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绩效评价是民族高校管理中无法回避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营利是民族高校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民族高校想要运用这一手段实现组织目标,就需要追求组织绩效,即对组织进行绩效精细化管理。民族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必定存在区别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性:①绩效模糊性。一方面,财政投入是民族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使得“净产出”等绩效指标并不适合民族高校最终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民族高校的非营利性使得民族高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物质性、受益对象的非特定性及效益滞后性等特点。这就导致民族高校绩效无法也不可能像营利组织那样可通过市场交易价格信息来衡量。②绩效指标量化困难。由于民族高校获益效果存在滞后性,如果一味追求定量分析,只会把民族高校绩效评价研究引入庸俗化境地。③缺乏独立性。这是民族高校绩效评价的特殊之处,也是亮点所在。因此民族高校组织绩效评价最为关键的是要得到公众认可,包括组织本身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其产品或服务的社会反响,有多少产品或服务得到权威机构的认证等。
1.2 委属民族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
民族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民族高校工作成果难以精细化量化、难以设定有效的精细化指标进行准确测量。目前,民族高校各部门现行绩效评价办法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在系统梳理中央民族大学等10所民委直属高校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基础上,归纳出民委直属高校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缺乏战略性、弹性
一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导向性。民族高校绩效评价指标应该与学校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且是目标层层分解的结果。但民族高校没有清晰地阐明学校的使命与愿景。如许多民族高校都提出创建“一流大学”或者是“高水平大学”口号,但“一流大学”或“高水平大学”标准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口径。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评价指标很难与学校战略远景相挂钩,难以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作用。另一方面,着重于近期目标,忽略了战略远景。要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民族高校必须制定出长期目标及相应评价指标,以培养保证其未来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因而,民族高校绩效评价系统应该既能着眼于目前的工作重点,又能兼顾组织长期战略目标,做到短期与长期相平衡。
1.2.2 评价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精细化评估指标体系
民族高校在进行绩效评价过程中,将数量化经济指标等同于民族高校绩效评价指标;片面强调对民族高校的投入而忽视产出、成本和效果。许多指标在内容和权重设置上都没有按市场条件下组织行为价值选择的要求作合理转变,使现有指标在正确导向性、客观实在性和整体统一性方面背离市场化要求,出现严重扭曲。
1.2.3 指标间因果关系不明确
国外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对评价指标阐述中都明确提出教学、科研与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责,三者息息相关,3个一级指标下的后续指标,亦即学校应通过哪些绩效驱动因素来实现这三方面也阐述得很清楚。而民族高校通常没有对考核指标间的这些互相支援、互相推动作用做出明确阐述,指标之间相互独立。
1.2.4 评价只是评价本身,不注重评价后改进
目前民族高校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大多停留在传统的与薪酬挂钩阶段,对员工的激励形式和内容单一、陈旧,尤其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重视不够,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激励也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对比性。因此,对绩效改进的促进作用不大。员工对学校的满意度低,也助长了急功近利的学风和教风。绩效评价不仅要指出不良绩效,更重要的是要找出造成绩效不良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就目前各民族高校建立的各种绩效评价体系来看,大多在于考核成绩本身,而不注重评价后员工的培养和引导,以及导致评价成绩不理想真正因素的改进。
以上共性问题的存在表明:不断突破现有评价方法限制,创造性地将动态平衡计分卡导入民族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解决这些共性问题的现实选择。
2民族高校动态平衡计分卡运作机制
根据 Kaplan 和 Norton 的观点,推动平衡计分卡必须平衡发展4个层面及其之间的战略搭配。为解决民族高校在建立平衡计分卡框架之后产生的因果连接关系、各目标和指标之间产生的冲突、资源限制、时间滞延等问题,我们运用动态平衡计分卡方法,建构了民族高校目标实现动态平衡计分卡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框架,建立民族高效动态平衡计分卡模型的基本步骤如下:①明晰民族高校愿景与使命,确定民族高校发展战略。对此,可采用系统问题分析方法,或借助鱼骨图等系统分析技术,明确民族高校为什么而存在。②详细了解并科学分析民族高校各职能部门业绩、人员配置等,进行业务运作流程的内部条件分析以明确民族民族高校能够做什么,为实现平衡计分卡的内部流程维度分析提供依据。③民族高校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外部一般环境分析与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明确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行业内存在的威胁与机会,这是平衡计分卡顾客纬度研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体现了平衡计分卡的外部与内部平衡理念。④战略目标分解,确定具体目标实现的行动与方案,设立相应的衡量指标与标杆指标。⑤战略地图的初步构建。利用平衡计分卡思想,以系统观点从所确定的4个维度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初步实现平衡计分卡设计。⑥反馈环分析。运用反馈环分析工具对所构建的战略地图进行因果闭环分析,检验战略地图构建的正确性,然后最终确定平衡计分卡。⑦流图转换与系统微分方程建立。用系统动力学语言将战略地图“翻译”成系统流图,确立因果关系并量化流图变量,然后建立系统微分方程。⑧SD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通过调研与咨询确定模型所用变量的初始值,然后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模型的有效性检验。如果检验通过,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到第 5 步。⑨绩效预测与战略实现。对已经通过有效性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预测值与目标值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提出战略实现的有关建议。
3基于动态平衡计分卡的民族高校精细化绩效测评体系构建
3.1 系统边界
系统边界的界定在于探讨平衡计分卡四大层面间因果关系与动态性。为避免系统无限制扩大且便于研究,我们将民族高校战略主题界定为:资金投入、科研成果、员工满意度、教学质量,最后达到创造最大服务满意度和提升社会声誉的目的。所以,应该以创造最大服务满意度、提升学校社会声誉战略主题作为民族高校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主要系统边界。在此基础上,可依据民族高校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策略目标与衡量指标,选定与提升服务满意度和学校社会声誉战略主题相关的平衡计分卡衡量指标及期望达标值(如图 2 所示)。
3.2 因果回馈分析
当确定好模型系统边界后,接下来便要查明系统结构的因果回馈关系。图3是通过图2民族高校战略主题所描绘出来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回馈图,图3是含有时间滞延(=)、正相关(+)、负相关(-)和具正、负回馈(非单向由下而上的正向连连)的整体性系统,揭示了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因果关系呈现回馈关系,整个系统有许多正、负回馈环路共同交互运作。3.3 动态模型按照图3民族高校动态平衡计分卡因果回馈图,模型分为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由于民族高校属非营利组织,故财务层面是支持学校得以正常运作的基本要件。财务层面不仅影响了内部流程,也影响了学习与成长层面,从而间接影响了顾客层面;内部流程不仅受到财务的影响,还受到学习与成长层面的影响;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层面又同时影响着顾客层面;最后,顾客层面的社会声誉又会影响财务层面的财政投入。这种关系充分说明了各个层面间相互回馈,因此可调整平衡计分卡层面顺序,将顾客层面移至最上层,财务层面放在最下层,同时结合民族高校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KPI),并将关键指标量化,得出系统动力学动态模型(如图4所示)。利用系统动力学可对外部情境和内部政策加以不断的分析与模拟,所获得的各种分析、设计、模拟的结果,都可提供给学校作为调整或改进策略的依据。3.3.1 财务层面本层面模型(如图5所示)主要说明民族高校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情形。设可用资金一个水平变量,流入率量为自筹资金与政府投入,流出率量为经营费用与固定资产减损,其余均为辅助变量。自筹资金分别有学费收入、推广教育收入及其他收入。学费收入等于学生人数与每生平均单位学费的乘积;政府投入是学生人数及每生平均补助的乘积。支出包括经营费用支出、添购固定资产支出及固定资产减损,此两项支出合计与学生人数可计算出投入每位学生的单位成本。在民族高校通过学费、推广教育收入等可使收入增加,而收入稳定增长及支出有效管控是民族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经营的重点,并借此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及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服务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社会声誉的目的。3.3.2 学习与成长层面本层面(如图6所示)希望借助科研成果数量及质量的提高来提升学校地位和社会声誉。主要设教师数和科研成果两个水平变量。在对教师素质模拟中,可通过控制讲师以上教师人数来控制教师整体素质。当讲师以上教师数达到教师总数2/3 时服务满意度就会保持不变甚至增加,反之,则会下降。同时,教师数也会对内部流程中教师工作负荷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负相关。在对科研成果模拟中,设定科研成果有效期(即研究时效)为 4 年,为表示研究经费的增加量对科研成果的影响,在流图中用函数“经费对研究成果的影响”来说明每年研究经费增加是否会加速科研成果的增加。其中科研成果包括论文发表、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等。3.3.3 内部流程层面本层面(如图7所示)通过工作负荷、管理效率、教学投入来反映内部流程情况。其中,工作负荷和管理效率可作用到员工身上,因此,学习与成长层面的员工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内部流程效率;同时,用函数“教学经费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来描述教学经费的投入引起服务满意度的变动,用函数“员工满意度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来描述员工满意度的变动引起服务满意度的变动,加权后得到的服务满意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3.3.4 顾客层面本层面(如图8所示)主要设计了服务满意度和社会声誉两个水平变量,这两个变量值直接反映了民族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服务满意度指标影响因素有教学经费投入、员工满意度、教师的素质及学生就业情况。同时,服务满意度的高低又会影响到社会声誉的变动,除此以外,社会声誉还受到科研成果、就业率等因素影响。4进一步完善民族高校精细化绩效测评体系思路通过上述动态模型的模拟和分析,以及合乎逻辑的扩张性分析,本文认为民族高校精细化绩效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改进与完善。4.1 完善精细化绩效评价系统精细化绩效评价系统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观察现行经营模式下的绩效情况,找出影响绩效的因素,而且可模拟改进策略实施效果,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建议民族高校尽早建立较为完善的精细化績效评价系统,使管理者更加了解学校绩效指标的变动趋势,从而做出合理而明智的决策。4.2 规划提高学校声誉的策略面对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及学龄人口的下降,学校声誉必然成为学生选择学校以及学校维持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模拟情况来看,各民族高校社会声誉不容乐观,10 年后还有下滑趋势,因此建议学校在拟订短期、长期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提高学校社会声誉的相关策略,如提高教师素质、增加科研量等。4.3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从模拟情况来看,研究经费对科研成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建议学校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比例,同时建立具体有效的奖励措施和办法,鼓励师生投入研究,增进学校研究风气,提高研究绩效。4.4 积极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增设研究生班硕士点、博士点质量与数量及研究生数量是衡量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模拟结果来看,各民族高校科研能力不突出,社会声誉提升依然比较缓慢,甚至在10年后有下滑趋势,因此,积极申报硕士点、博士点,扩招硕士生、博士生成为各民族高校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选择。4.5 调整教师结构,增加高学历教师的聘用比例和数量从模拟情况来看,教师学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而教师的能力又直接影响着学校对学生及社会服务的满意度和社会声誉。因此,各民族高校应从新聘高学历教师入手,增加高学历教师的聘用比例和数量。主要参考文献[1] 贾仁安,等.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3]胡玉明.平衡计分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4]Robert Kaplan,David Norton.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Part II[J].Accounting Horizons,2001,15(2):147-160.[5]GAO PENGHUI,ZHANG LIXI,CHENG KE.A New Approach to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ea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b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Euro Med 2006 Conference on Desalination Strategies in South Mediterranean Countries:Cooperation betwee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of Europe and the Southern Rim of the Mediterranean,200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