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ERP课程的角色及教学分析研究

2014-04-29 15:27:02董成亮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13期
关键词:实践平台工业工程

董成亮

[摘要] 针对工业工程本科专业,本文从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以及工业工程人才所需掌握的技能角度,对ERP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设置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ERP“1+1”课程设置模式、ERP综合实践平台设计原理以及基于该平台的实践课程设置模式。

[关键词] 工业工程;ERP;实践平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8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3- 0142- 03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普遍,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更是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支撑工具。因此,对于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技能。

目前,在高校的多个不同专业都开设有ERP方面的课程,不同的专业因为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因此在ERP课程的设置上也会有所差异。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ERP课程上需要掌握哪方面的技能;在授课过程中,该课程如何进行设置,这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2ERP在企业中的应用

对于ERP的认识,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ERP不仅仅是一套计算机软件系统,更重要的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1-2]。实施过ERP系统的企业,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ERP很难被复制。也就是说,在其他企业应用很成功的ERP,直接搬到另外一个企业是无法直接使用的。原因就是因为ERP不是简单的软件工具,而是融合了企业特定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换句话说,实施ERP项目,必须要结合当前企业特有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来进行设计、开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照搬企业现有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否则无法发挥出ERP的效益,甚至导致项目实施失败。在实施ERP之前需要根据ERP的技术、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改进,也就是要做BPI(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业务流程改进),基于优化改进后的企业管理,再进行ERP系统的功能设计及开发,这样才能有效保障ERP应用的成功率。ERP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

3工业工程专业ERP课程的角色分析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企业实施ERP需要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基于ERP管理理念进行企业流程的优化改进;二是基于优化改进后的流程和ERP管理理念进行ERP系统的设计开发。因为主导这种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对企业管理非常熟悉,而且要对ERP管理理念和技术非常了解,因此,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人员来主导这两项工作是非常合适的。如果只是了解企业管理,而不了解ERP,則无法按照ERP的管理理念进行企业流程的优化改进,因此开发的ERP系统失败的风险很大;如果只是对ERP技术非常精通,但是对企业的管理却了解不多,同样无法完成企业流程优化改进的任务。也就是说,工业工程人员应该掌握企业管理和ERP技术双重技能。在ERP技术方面不仅要掌握ERP的管理理念,而且要了解ERP的相关开发技术,否则就无法确定企业中的某项工作是否能够通过ERP技术实现,或者如何实现。

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运筹学、管理学、管理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工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与管理、企业战略分析与规划、财务分析、精益生产、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与管理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在企业管理层次所需的相应技能。

在ERP技能方面设置的主要课程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与应用。在这些课程当中,ERP原理与应用成为“企业管理”与“信息化技术”两大分支的结合点,如图2所示。通过ERP课程的学习,将前期所学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和信息化技术方面的课程进行综合梳理及应用,并形成ERP的管理理念及运用方法。因此,ERP课程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前期课程的学习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ERP所涉及的管理及技术方面的知识,已经在前期课程中做了比较充分的学习,因此,在进行ERP课程的教学时,重点应在于“实践教学”。

4ERP课程设计

以我校本专业为例,原来的课程设置模式是22理论课时+10实践课时。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感觉到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时明显不够,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对ERP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因此在近期的课程体系改革中,对ERP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较大的改革,ERP教学采用“1+1”的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ERP课程总课时依然为32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16学时,所以称之为“1+1”模式。

4.1 理论教学设计

在理论教学方面,虽然进行了课时压缩,但是内容更精炼、重点更突出。讲解的知识重点是ERP的基本概念及运作原理、传统的手工管理与ERP管理的异同、信息化技术如何与企业管理相结合、ERP的开发流程和实施过程、ERP开发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ERP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等。在讲解过程中,通过笔者所参与的实际项目案例分析、系统操作演示,使得相应的知识点更容易被理解和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对ERP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案例的选择、讲授设计非常重要,这也就要求讲授ERP课程的教师,要有相关的企业ERP项目实施经验,这样才能有更适合的案例素材,才能把相应的问题讲解得更透彻、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

4.2 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的重点。在实践教学方面,难点是实践平台的选择和建设,没有一个好的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就无法开展,ERP的教学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做实验,而是系统化的ERP理论应用实践。通过实践过程,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对前面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前面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实践过程又无法在实际的企业中进行,只能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展开,因此,实践平台的选择以及基于该平台的实践课程的设计就成为实践教学方面的核心和难点。

我们知道ERP系统具有不可复制性,也就是目前不同的企业ERP系统,其内部的构成和运作过程不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差别非常大。因此,在进行实践安排时,ERP的实例不能单一化,否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认为所有的ERP系统都是这样的,这种错误的认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再者,ERP系统的实践练习要系统化,不能仅从ERP系统中选择几个模块进行练习,而忽略其他模块的作用。现在,有许多高校在教学中只选择其中的财务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等模块(甚至只是沙盘模拟)来进行,导致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认为ERP 等同于财务管理或供应链管理[3]。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体现ERP系统的“集成化”,这里的集成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体现企业内部的集成,这一点比较容易;二是体现企业间的集成,这才是最初高德纳公司(Gartner Group )提出ERP概念的真谛:“打破企业的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实现面向供需链的制造。”[4]要实现这一点,要求该实践平台不仅要能够提供模拟一个企业的管理,而且要能够模拟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不同的角色,从而体现三者间的集成关系。ERP系统开发完成后,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而做出调整变革,ERP系统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的管理需要,因此,ERP要具有适应企业变化的动态性。这一点如能在实践课程中体现出来,将更有利于学生对ERP管理思想的理解。

通过上面的论述分析,对ERP实践平台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多实例化、系统化、集成化和动态化。那么这样的实践平台如何来实现呢?经过笔者的调研,在市面上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实践平台。目前笔者正在进行该实践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工作。该平台的结构原理如图3所示。

该平台包含3个层级:系统层、企业实例层和供需链层。其核心是系统层的“可重构ERP系统”,该系统不是具体的一套ERP软件,而是ERP软件的开发套件。利用该套件进行ERP实例的设计开发主要是通过参数化的配置来实现,与传统的代码开发相比(例如:通过VB.NET开发ERP)避免了繁杂的代码编写和调试工作,因此可以快速方便地构造出一套具体的ERP系统。因为避免了代码编写,所以学生通过简单的培训也可以操作设计。本专业的很多学生对代码开发存在畏惧感,利用参数化配置的特点,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参数化可重构配置模式也正体现了ERP系统跟随企业管理变化的动态适应性。也正基于这一点,才能比较方便地构造出丰富的ERP系统实例。在所设计的多个ERP实例中,有的实例可以按照“供应商”企业的角色进行设计,有的实例可以按照“制造”企业的角色进行设计,有的实例可以按照“客户”企业的角色进行设计。这样多个ERP实例系统就可以模拟出一条供需链,从而可以模拟出企业与企业间的集成关系。我校该专业目前在使用一套金蝶ERP作为学生实验的软件,因此在该实践平台中,也将金蝶ERP系统纳入进来,作为一个具体的ERP实例。

基于该平台,在实践的教学设置上,分成4个阶段:

階段1:个人练习单个ERP实例操作,课时4学时。

在该阶段,通过个人的操作练习,掌握ERP软件各个模块的基本操作方法,从而对整个ERP软件有个系统的了解,为后面的实践阶段做准备。

阶段2:分小组练习单个ERP实例操作,课时6学时。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现阶段将整个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企业,小组成员轮流扮演该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角色。通过该阶段的练习,让学生了解ERP在企业中的运行模式,各模块、人员间的协调关系。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学生能比较好地理解ERP在企业内部的集成模式。

阶段3:3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练习多个ERP实例操作,课时4学时。

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3个小组模拟组成一条供需链,每个小组轮流扮演供应商企业、制造企业和客户企业。通过该阶段的练习,让学生了解ERP在供需链企业间的集成应用模式,从而把握ERP理念的精髓。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学生能比较好地理解ERP在企业间的集成模式。

阶段4:个人基于ERP可重构开发套件,练习ERP配置操作,课时2学时。

前面3个实践阶段的目的是对ERP系统运作模式、管理思想的认识。该阶段通过可重构开发套件的运用,基于某个ERP实例,老师给出系统变化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参数化的配置,对ERP实例进行再造设计。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让学生理解ERP系统与企业管理之间的这种动态适应性。

通过以上实践平台以及配套的教学设置模式,学生能够对ERP系统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

由于各学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环境不尽相同,所以,文中没有对其他学校在此类课程的设置方面,进行优缺点的评述,主要对我校在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所做的尝试进行论述。因为“实践”在ERP课程中的重要性,文中重点是从实践课程的设计上进行了详细介绍。ERP管理需要伴随企业管理思想和信息化技术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跟随当前最新技术,不断进行优化改革,从而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工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罗鸿,王忠民. ERP原理·设计·实施[M ].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70.

[2]周晓东,于嵩海.ERP管理思想探讨[J].工业工程,2004,7(3):28-31.

[3]肖钠,林翊.完善高校ERP综合实验教学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4):35-38.

[4]陈启申. ERP: 从内部集成起步[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14- 43.

猜你喜欢
实践平台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20:03:46
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平台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50:29
基于两岸工业工程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9期)2016-04-26 09:51:29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
科技视界(2016年2期)2016-03-30 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