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资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4-29 10:10:06黄震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高等学校师资

黄震宇

[摘 要] 优质师资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与教师数量的不断增长,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高校师资培训在观念、方式、内容及配套建设等各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发展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8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135- 02

优质师资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当前,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与教师数量的不断增长,高校教师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高校校本师资培训是各个高等院校自主规划、自主开展的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的在职培训。高校师资培训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客观需求,对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培训的计划与组织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当前大学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1 加强高校师资培训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客观需要。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时,高等教育模式开始由精英式向大众化逐步转变,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高校规模日益增大,部分高校出现教师人数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校师资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稳步推移的进程。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引进高质量人才。但是,当前不少区域高校在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方面尚存在不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提高现有师资的专业化水平,是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保障。当前,高等教育模式日趋大众化,高校盲目比拼就业率,越来越强调教育的实践性。但是,学术与科研能力仍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通过高校师资培训,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与整合,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保障。

2 当前高校师资培训存在问题

(1)培训内容不切合教师的需求。培训需求分析是开展培训的基础,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学校进行的各种培训都是为教师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提供优质培训的首要条件是明确了解教师的需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培训需求分析环节,甚至有些高校只是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培训计划。这导致培训不切合教师的需求,培训实效性较差。例如,我国大部分高校均设置了短暂的岗前培训,所开设课程主要为心理学、教育学等,但是授课内容注重理论,以程式化讲授知识为主,脱离于教学实践,课程的内容缺乏吸引力,因此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这种简单化的培训形式,既不能启发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授课质量,也无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根基,提高科研能力。

(2)培训缺乏规划与制度保障。有些高校缺乏教师培训规划,也没有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在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时,参加培训教师的选拔标准、经费支持等均存在一定主观性。有些学校师资缺乏,教学任务繁重,使教师的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还有些学校担心教师参加各种深造项目后,造成人才外流,因此不支持教师参加各种项目的培训。

(3)培训方式存在局限。从目前高校开展的师资培训项目来看,大部分均采取“正式”的培训方式。也就是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校自已开设的培训课程,这种培训以大多数教师为对象,具有固定的培训内容,统一的培训形式,简单易行,便于节省资源。教师参加这种“注入式”的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均以理论知识为主,培训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依照教师个人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与进修方式,是当前高校师资培训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4)培训缺乏系统性。系统性培训是指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般可以分为前、中、后期,相应而言,教师培训也采取不同的形式,内容也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如针对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针对骨干教师的进修班,以及针对资深教师的高级研讨班等。然而,从当前的高校培训来看,大多数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要求的培训任务,并未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设计系统的培训课程,并选拔不同的教师参加合适的培训。因此,不能将培训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并针对培训的内容、方式、模式进行系统性设计。

3 当前加强高校师资培训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各种因素共同发挥积极作用的成果,是一项系统的任务。加强高校师资培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高校内部应进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培训规划,对教师开展对口的、专业的培训;其次,高校的上级教育部门也应实行各种扶持培训的政策措施,比如对考博或海外进修的各位教师给予可观的物质奖励、把科研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一项指标等。

(2)高校师资培训应强调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高校师资培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但是培训的前提必须明确,即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高校教师的正确职业价值取向应该包括3个方面:第一,清晰的自我职业认知;第二,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第三,忠诚的专业发展责任感。通过培训,使大学教师的角色认识更加清晰。教师角色是指教师的行为、地位与身份,以及与其地位、身份一致的社会期待。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首先是学者,其职业追求应该是“以学术为志业”。大学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质量与学术追求是大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直接关系着大学的发展前景。高校师资培训建立在激励、践行学者的角色与使命的基础上,这是高校师资培训的逻辑起点。

(3)高校师资培训的方式应该更加丰富。当前高校师资培训方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影响培训效果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师资培训应积极拓展培训方式。首先,应开设更多“基于情境”的培训。教师通过听讲座或参与论坛所获得的知识,是囿于理论层面的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应用于自己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情境”的培训能够使教师将培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真正发挥培训的效能。其次,应设置更多针对教师个人实际需要的个体化的进修方式。只有将进修的自主权归还给教师自己,才能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自发性,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个人意愿,也才能真正发挥培训的实效。高校师资培训应鼓励教师深入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用批判性的眼光、系统化的观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与分析,作出理论批判,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哲学,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只有通过培训,使高校教师自发地开展教学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培训才发挥了应有作用。因此,当前培训改进的一个方向是积极探索改变一元化的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4)进一步充实高校师资培训的内容。高校校本师资培训是各个高等院校自主规划、自主开展的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的在职培训。因此,高校师资培训与其他进修不同的特点在于,它主要强调以教育实践为起点和背景素材,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正确的观念和可操作性的方法手段。也就是说,高校师资培训的核心参考因素应是具体生动的教学场景。但是,以往大部分师资培训的内容均以理论为主,脱离教学实践,而趋于行政化、形式化,而且内容表达方式枯燥、单调,不能适应不同教师的个体化需求。高校师资培训在内容设计上应注重培训对象的差异性,设置适合不同学科、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教师的培训课程;应该注重培训内容的创新,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既重视学科的专业性与前沿性,又注重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注意教师之间的经验共享。最后,还应强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善于提取和发掘其理论内涵,作为设置培训内容的来源与依据。近年有学者提出,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应“敏于教育”,即对教育环境、个人的教育实践经验保持着高度的灵敏和体察,从中发现和改进教学问题。这里也应该强调进行高校师资培训要“敏于”针对发生在周围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积极的理论思考与探讨。

(5)将培训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生涯。高校教师培训是一项长期、持续进行的工作。高校培训必须系统地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首先,必须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的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教师必须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和条件,才能实现自我发展,提高科研与教学能力。因此应该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学校应注重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阶段实施系统化的培训,为教师提供切合自身需求的、科学合理的终身教育。学校培训的内容应符合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的需求,将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般而言,职前与入职阶段主要针对助教,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为适应教学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随着教师职称的晋升,开始转入职后培训,如对讲师的培训的内容应以提高专业水平,促进科研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只有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认真规划适合教师职业生涯的系统的培训活动,重视教师不同时期发展的培训需求,才能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整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6)积极完善高校师资培训的配套措施。高校师资培训要取得理想的成果,首先必须获得教师的认同。只有教师从内心中真正认同培训计划,主动参与培训,才能更好地发挥培训的效果。开展高校师资培训,仅有美好的培训理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适当的培训手段,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法,以及具体的配套措施。只有具备上述各种条件,才能推动高校校本师资培训在操作层面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培训理念与培训计划的契合,保证培训的理念与具体采取的培训方式相辅相成,防止具体培训操作脱离培训理念的指导,理想与实践脱节。目前,高校培训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师资培训的配套建设落后,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筹划,因而无法实现长期的培训计划。因此,今后的高校师资培训建设,应遵循科学发展的观点,进行系统化的规划。首先,应强调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为培训的基础;其次,在培训策略上应帮助教师系统地掌握教育理论,关注教育前沿;再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推动高校师资培训的发展与完善。总之,应将高校师资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依托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资源的有机整合,依托于管理体制、财政制度的全面支撑,通过合理的规划,进行资源的配套与均衡,从环境、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建设全方位的配套措施。

4 结 语

有学者提出,“教师始终生活在两个教育世界——个人的教育世界和群体的教育世界之中。其中,个人理念世界的提升与经验世界的扩充铸就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第一路径,而教师社群生活方式的变迁则构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二路径。教师的专业成长总是个体自觉与群体联动的合成品,是两者同步并进、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专业成长的外显形态就是教师学习,它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并参与教师专业学道,是突破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上限的重要方略。科学培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群体的教育智能,实现教师个体与教师社群的互依互助互推式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应有视野之一”。这种观点也适合于高校师资培训。因此,今后高校师资培训应以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为基础,改进培训内容与方式,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加强配套措施建设,构建起能够有效丰富教师个人的理念世界,拓展教师的实践经验世界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毛金波. 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现状与发展建议——以武汉大学参与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为例[J].继续教育,2014(1).

[2]王世红,李雪松,张少杰.大学教师的角色认知:高校校本师资培训的逻辑起点[J].职业技术,2013(9).

[3]王世红,庞爱莲,姜彩丽. 高校校本师资培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职业技术,2014(4).

[4]韩卉,庞刚,任振华.师资队伍是重点课程建设的根本[J].西北医学教育,2011(z1).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高等学校师资
武汉市洪山区广场舞的相关分析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6:18
当代民族室内乐发展的宏观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53:02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我国货物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1:04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9:18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8:40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