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打造政治实效课堂

2014-04-29 03:51:13曾珍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预学课堂教学课堂

曾珍英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关于课程改革时谈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应该放在提高“既有意义,也有意思”上,要在有意思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方法,要在有意思中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达到有意义的目的。

政治课堂教学要做到“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教师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遵循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主动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不断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实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真正使课堂有实效,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下功夫。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以教材、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遵循“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一、精心设计预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预学目标是实现预习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关键点。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大多会布置课前预习,但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只是告知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或从练习册中划出几道题让学生完成,课堂上很少检查落实,导致多数学生对预习不重视,应付了事,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实,课前预习的布置很大程度上是下节课的“引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设计的预习目标一定要使学生觉得有意思,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努力钻研课标,认真分析教材,联系社会生活和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的教研实践活动,本人也参与了市级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的实践,尝试通过设计“预学目标”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学目标”的设计要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依据,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启发思维、打开思路。如,在学习“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时,课标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这一表述对高一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单纯让学生看课本预习,较难达到教学目的。其实该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就两点:1、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2、了解我国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为此,我们便设计以下预学目标:列举四条目前时政重点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1、公安部门对制造“昆明惨案”的恐怖分子进行严厉打击;2、针对当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关政府部门组织举行食品安全大检查、大整顿;3、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4、国家投巨资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学生通过预习,结合课本知识,对上述四个热点区分出政府分别履行的主要职能,同时能说出公民与政府的关系。这样,学生便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预习,调动了他们学习下节课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平常的政治课堂教学形式大多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靠老师“讲课”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加上政治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说教”比较明显的特点,多数学生总觉得政治不好学,自然也就缺少学习政治的兴趣与热情,只是要应对高考而不得不被动地去学习。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1.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大多跟社会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现在的学生,由于接触社会少,生活阅历比较窄,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往往容易产生较多疑问,如不加以引导,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可能放弃对该科的学习。因此,我们教师要尽可能为他们创设质疑的环境和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他们从生疑到质疑、议疑、析疑到释疑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如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框题中,学习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时,不少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了解到国外的一些民主现象,认为国外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游行示威、向政府表达意愿的做法都比我们更加真实,由此对我国民主的特点产生怀疑。我便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质疑:1、在西方国家的竞选中,能成为候选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下层群众有可能参与政权吗?2、我国人大代表如何产生?在参与选举过程中选民要承担有关费用吗?3、试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参与选举选民的比例及其主动性?对于以上疑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分析并在课后展开讨论,随后在课堂帮助学生释疑,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我国民主的特点。

2.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表见解是新课改比较注重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无疑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学习中的解疑释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尝试自主解决,鼓励他们成为学习的研究者。政治教学中,要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把一些与学生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迁引到课本中让学生讨论。如在分析“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时,笔者将“中学生是否需要统一穿校服?”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一个模拟听证会,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达到课标“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的要求,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研究专题,对学生加以指导,让他们通过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去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传通文化的继承”时,笔者把“我们因如何对待客家山歌?”作为一个研究专题,要求学生对客家山歌的渊源、发展、传承到现在走向“衰微”进行探究,他们通过走访、实践、调查等途径进行搜集有关资料,对客家山歌的产生、发展、衰微有了大体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上再引导他们结合课本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课后练习,提升学生巩固分析能力

政治课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该学科学习兴趣不高,不少教师也受此影响,在教学中容易应付了事,认为只要课堂上能把教材内容“教”完,就万事大吉。课后练习的布置,多数是为了应付检查,导致政治课“老师上课无激情,学生听课无兴趣,课堂教学无效率”的“三无”现象。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学好政治,达到教学目的,除了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布置适量的课内外作业、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课后作业要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去完成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布置的内容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使学生觉得有“意思”,做起来有兴趣,做完后有所得。比如在学完“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框题时,笔者便布置学生组织一次围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课后辩论会,要求他们在辩论的基础去巩固教学目标。

精心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实效是我们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 364300)

猜你喜欢
预学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59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英语教师(2015年11期)2015-01-29 15:29:50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