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成
【摘要】渴望自由是人的天性,小学生也是有思想的个体,洋溢朝气、充满活力是小学生“路队行进”的重要标志,因为珍惜这份活力,我们应学会理解孩子们行进中的“叽叽喳喳”,学会理解孩子们因玩游戏而导致的掉队,学会宽容行进中的“不整齐”,努力让充满活力的小学生“路队行进”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关键词】小学生 路队行进 快乐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8-01
从二年级上学期,我接手本班的第一天开始就着手整治路队,可是时隔半年,到如今,我还在为孩子们排不好路队而头痛,镇定思痛,才发现错的根源在于我错误的教育思想:孩子们在老师反复强化的常规教育下,一定能慢慢地排好路队。可事实上,我发现自己错了。
大课间,排路队到田径场时,行进路途当中,除了平时很听话的那部分孩子能够整整齐齐地站好队伍,排好路队前进之外,总有一部分男同学,有的是不听口令,在队伍中走着走着就不自觉地出去了,有的是跟同学聊天,以致跟不上队伍,有个别的甚至开始边走边翻出口袋里的玩具玩,落在后面很远……这些都让我伤透了脑袋。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只能使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地感化,尽管我们也知道有时候小小的惩罚会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因为据我所知,在北美的教育思想当中,挨罚是件平常事,毕竟这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并不是终极目的。
其次,我做了种种尝试,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比如,大课间之后,把孩子短暂性地留下来,练习走路队,在老师“甚怒”的目光之压下,孩子们能在大课间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好路队,可是这一教育手段的效果非常的短暂,下一个大课间,孩子又开始“我行我素”地“以自我为中心”地快乐前进;又如:我在周五的班会课上,以“如何走好路队”为主题开展我们的常规教育班会课,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上台表演怎么样才算是好的路队行进姿势。可是放学的时候,路队效果又开始如“弹簧”般反弹,跌到最低点。又比如:一次次在夕会上把“排路队行进”的要求当作唐僧念紧箍咒一样,波及给我的孩子们等等。一次次尝试,只是会收获暂时的“进步”,不久,即被打回原型。
最后,尽管我个人崇尚自由、快乐教育,但是我的自由教育思想施予低年级,又是一个男孩子数量远远超过女孩的班级来说,最终只能导致一个后果:班级乱成一锅粥水。于我自己而言,慢慢地我会认为自己的常规教育能力有所缺乏,长期以往我甚至会对自我是否适合做班主任产生质疑,对于孩子们而言,长期得不到表扬,会慢慢地失去自信。
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包括我的教育思想、我的实践。慢慢地我才发现:
首先,我想建立一种规矩的秩序,却没有想到破坏了一种自由的生命状态。就像自由的天空是鸟儿愿意展翅高飞的强大动力,人也不例外,渴望自由是人的天性,孩子们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也不希望总是被老师束缚,心灵得不到自由地绽放。课堂上,孩子们要坐得端端正正,不能说小话,课间老师们考虑到安全因素,“无意识”地禁止了许多孩子们喜欢,老师却鉴定为“危险”的游戏,从课堂到课间,孩子们心灵都受到了严重的束缚,所以趁着大课间、放学排路队的时间,跟小朋友聊下开心的事情,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开始玩等等,让心灵得到暂时的栖息。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孩子们是受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老师的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影响的个体。
其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之所以总是走不齐路队,甚至冒着会被老师批评的风险依然“我行我素”地走着“稀散”的路队,原因就在于孩子们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这个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把老师的这个常规教育当作一种任务来看待,而不是他们乐于去玩的“游戏”。
最后,孩子们缺乏一种目标感。因为在他们看来,路队只是他们放学时走出校园的方式而己,而不是一种光荣的表演,在孩子们的眼里,路队走得好有时并不会得到表扬,走不好却一定会受到批评,其它的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缺少观众,很少会有人为他们走得整齐的路队而喝彩,在这一点上孩子们很少得到鼓励与赞美。如果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路队行进就如解放军战士行进一样威武,其他老师和家长都在观看你们的表演,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走得比现在好。因为他们有观众,前方有掌声和鲜花,我相信这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胜过一千次的说教,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开始尝试改变我的思想,开始把孩子们看作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
首先,改变之前的男女同学牵手行进的队形,让男同学与男同学,女同学与女同学牵手前行。因为班级现状是:很多男女同学不愿意互相牵手前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害羞。这样的尝试,让孩子们不再有心理负担,能够牵手前行,路队面貌也因此有所改观。
其次,抓典型,以典型促全班。针对班级路队松散,少数同学老是不听指挥的现实情况,我抓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孩子,在放学以后留下来进行训练。当然,训练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典型教育。我从心理上告诉他们,留下训练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好路队。我用相机拍摄下他们行进的样子,尤其强调前后对比,让他们看到,自己进步了,不断地找到心理安慰。
最后,告诉孩子们,他们是有观众的。等在校门口的家长们都在观看自己的路队行进,每位家长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踏着整齐的步伐,面带微笑地走出学校,回到家中。
当排好路队对于孩子们而言,不再是一种严厉的常规教育,不再是一种精神禁锢,我相信孩子能够走得更加地整齐,会踏着更加快乐的步伐。作为教师,我们偶尔应该换角度思考,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想问题,我相信,我们会理解孩子,会学会珍惜孩子们拥有的朝气与活力,也会明白怎么样去做,孩子们才能真正地排好路队。因为,有时候复杂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去思考问题的脑子。
参考文献:
[1]安妮鲜花.出国不出国[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