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及教育策略分析

2014-04-29 18:19金乐邓和秋
理论观察 2014年2期
关键词:婚恋观教育策略大学生

金乐 邓和秋

[摘 要]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是现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的恋爱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转型造成了大学生婚恋观的转变。论文在阐述婚恋观概念及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53 — 03

[收稿日期]2014 — 01 — 12

[作者简介]金乐(1956—)女,湖南邵东人。机关党总支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的婚恋观不仅受到自身性成熟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及社会发展变化,教育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婚恋观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变化和发展。然而,婚恋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部分大学生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爱情婚姻的理解不透彻,加之缺乏健康婚恋观的指导,又受到一些错误的择偶标准、价值观念和恋爱方式的影响,在恋爱的观念态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对自己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是社会和谐与安定的重要保证。

一、婚恋观概念及其发展

婚恋是社会现象,包括婚姻和爱情,两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爱情必然要以婚姻为目的,而婚姻要幸福、持久,爱情必须始终贯彻其中;爱情是两性之间自由发生的、专一的和真挚的情感,婚姻则是爱情的继续。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婚姻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包括人们对爱情的基本观点(恋爱观),人们对爱人的期望、人们对各种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法、人们对性行为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婚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凝聚于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取向,可表现为一个人对婚姻、恋爱的基本看法。婚恋观虽然是个人意向的一种表现,但婚恋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色。它是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关系,不仅受人的自然属性的影响,而且更多的还是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由于婚姻、恋爱观念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依存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婚恋形式,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婚恋观。婚恋观主要由爱情观、择偶观、失恋观和性观念等四个主要的方面组成。

我国婚恋观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婚姻毫无爱情可言,封建礼教压迫和束缚着自由恋爱,婚恋问题并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家庭、父母和社会的事,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则必须“从一而终”,“烈女不嫁二夫”,这是我国婚恋观的第一个时期,即传统时期。这种严厉的禁锢扼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与婚姻。虽然从“五四运动”开始就一直大力提倡婚姻、恋爱自由,但真正实现婚姻恋爱自由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的传播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一支清醒剂,人们的情感需要才提上了日程。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禁锢给人们造成一种普遍性的盲从和政治权利变态心理,谈恋爱、找对象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人们的情感被一种“革命同志式”的关系所取代。但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在国内的传播与渲染,有一些青年在婚恋的选择中混杂着明显的商业气息和市场气息。现代期除以上主流表现外,也涌来了一股由半明半暗到明明白白的浊流,这就是第三者,情人,婚外恋,试婚等让国人心惊肉跳的现代庸俗爱情风暴,开始涌入校园,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婚恋观。

二、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婚恋观表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一)自主意识和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强化

传统观念追求成员之间的同质性,个体消融在整体之中,个性淹没在群体之中,抑制了人的独立自主和个性自由。传统的婚姻是处于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家庭的或家庭利益关系的考虑。而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恰好相反,认同成员之间的异质性,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对自身事物的自主。可以从爱情,择偶,生育,婚姻,性观念中充分地显示出来。大学生的婚恋观开始呈现出以“个体本体”为主,同时兼顾责任感和义务感的特征。同时,目前多数学生把恋爱的目的描述为“体验幸福”和“充实大学生活”,只有部分学生认为恋爱是为了“将来结婚成家”。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而不是恋爱的结果。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学生责任心的缺失。

随着现代文化观念的普及,各地家长型的家庭减少,民主型的家庭逐渐增多,年轻人家庭生活的民主平等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夫妻平等;生育意愿选择上的平等,以及双亲影响子女的方式正由权威型转向平等型。作为接受现代文化观念最多的群体,大学生婚恋观的民主平等意识尤为突出。

(二)爱情和经济因素在婚恋观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目前,大学生更加渴望高质量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这种观念从大学生的爱情、择偶、生育、失恋观中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来。在择偶上,大学生更看重两人之间是否有爱情;在生育目的上,不再是单纯的传宗接代,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在失恋问题上,当恋爱双方之间没有感情时,大学生常常会理智地选择分手。重视婚恋情感因素的趋向,给大学生带来了追求精神契合,努力提高婚恋质量的积极变化。

另一方面,虽然情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婚恋的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导致了大学生婚恋“含金量”的急剧增加。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市场经济抬升了金钱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学生在现实婚恋中感受到了它的“魔力”;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和消费诱惑给大学生婚恋生活带来了压力。因此,大学生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也追求金钱,使金钱等物质因素在大学生婚恋中占有相当的影响力。

(三)对待失恋和性越轨的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加强

大学生恋爱最终“终成眷属”的毕竟很少,这样就很自然的有了失恋者,感情遇到挫折后出现一段心理阴暗期是正常的。大多数失恋者会通过“找朋友诉说”和“理性思考”,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可以说,当代大学生大部分能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责。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刺激因素增多,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大学生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对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的居高不下。大学生的贞操观念有淡薄之势,对婚前与婚外性关系日趋宽容,性不仅与生育相分离,也开始和婚姻、家庭、爱情相分离。可见,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正呈现出日趋多元化的倾向。

(四)现代网络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恋”成为一种新的恋爱方式。互联网特有的便捷性、隐蔽性等优势让大学生很快接受了这一恋爱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网恋成了一种时尚活动。特别是一些进入大学后刚刚接触到网络的学生,往往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陷入网络不能自拔,空闲时间多、上网方便的大学生自然对这一方式趋之若鹜。总之,作为一种交友和沟通的途径,网络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时代,在大学生婚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及成因

在社会转型加速,体制转轨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在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是十分显著的。在这种变化中,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也逐渐凸显出来。

大学生婚恋观误区的成因分析

导致大学生婚恋观误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转型的影响是大学生婚恋观念变化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社会转型不仅带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而且引起了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相互冲撞。加之转型期社会整合的后延,旧的观念和规范愈来愈受到怀疑,并失去往日的主宰地位,而新的观念和规范还较为脆弱,未能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致使道德观念交替过程中主导意识处于空缺状态,各种纷繁复杂、多彩多姿的变化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迫使人们改变自己的社会态度、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并产生出许多不健康的道德观、价值观,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婚恋观选择的迷惘和婚恋价值取向的紊乱。

二是学校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婚恋观变化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是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性教育的薄弱。这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一些学校、家庭重智育而轻德育,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系统性的教材,尤其是忽略了性德育,缺乏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性观念的相应措施。其次是学校管理手段的相对弱化。随着高考取消年龄限制、高校的扩招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由社会物业管理公司兴建并管理的大学生校外公寓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再次是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管理机制,为改变办学条件,学校纷纷创办企业实体,兴办各种公司或开辟商业铺面,致使高校周边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高校的周边建立起大量供学生租用的房屋、洗浴中心、网吧等,为大学生恋爱的异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是家庭教育的异化是大学生婚恋观念变化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尽管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逐渐脱离了对家庭的依赖,但家庭仍然是大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大学生婚恋观念变化的影响虽然较小,但由于大学生始终存在着对家庭的经济依赖关系和亲情、血缘关系,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变化仍然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失误往往容易影响子女正确婚恋观念的形成,特别是许多家长只重视子女的智力提升,而忽视子女综合素质培养;只重视子女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子女个性、精神、道德品质的塑造。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家长故意回避性知识的传授,致使家庭性道德教育严重缺失。

四、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

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教育目标要由单一化走向整体化,注重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婚恋教育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而又潜移默化。优良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开启智慧。因此,要努力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稳步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健康的电影电视、进步的书籍杂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才能使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受到“真、善、美”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约束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势的多样化,活动次数的频繁上,也包括活动的人员群众化,以及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以尽量大学生情感满足的需要。

(二)把婚恋观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生的婚恋观,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格,也反映了学生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基本形成,并且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一旦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对社会和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的事物,坚持正确的婚恋道德标准,并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侵蚀,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更好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因此,开展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不能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更要提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把婚恋观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把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仅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一部分,教师在授课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往往缺乏科学精神,只是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教育。这种做法显然不适应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婚恋观的教育引导。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把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爱情观念。笔者认为,应把婚恋观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并重点做好四方面的教育:(1)加强社会科学知识教育,提高对爱情本质的认识;(2)提倡正常的异性交往,加强爱的能力教育(包括判断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发展爱的能力等),并鼓励大学生异性间的交往,理智把握爱情;(3)结合荣辱观教育,端正性道德;(4)促进婚姻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重塑大学生的婚恋道德

道德的发展有着本身的内在规律性,社会的转型期是对旧道德重新考量和新道德产生的温床。大学生婚恋道德的重塑,必须首先把握现代大学生婚恋的主流,本着婚恋的绝对性和道德的约束性,结合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提出正确的婚恋指引。从婚恋的生理需要上升到健康和道德的水准,重塑造大学生的婚恋道德。具体来讲,主要是要灌输婚恋的社会性理论,培养婚恋社会责任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婚恋道德教育,尊重大学生正当的恋爱需求;加强大学生的爱情与婚姻的统一性教育和责任感教育;通过开设网站、建立咨询服务中心、开展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重塑大学生的婚恋道德观。

总之,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是现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的恋爱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对大学生恋爱的主体意识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亚丽.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J〕. 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2〕曾令玉,等. 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教育引导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05,(10).

〔3〕叶丽红,高亚兵,骆伯巍.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3).

〔4〕蔡闽,王兵,左绿化.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和性观念调查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07,(01).

〔5〕余玉花,许磊. 道德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J〕. 思想教育研究,2007,(03)

〔6〕廖海华.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正确引导〔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7〕吴云, 王树江. 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2).

〔8〕周可卫.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透视〔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婚恋观教育策略大学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趣味测试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