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素兰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说对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进行结合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对高中文言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实际案例说明了高中文言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在高中文言文教育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仅能够使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有所提升,还将促进学生的心理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使高中语文教学的功能得以延展。希望本研究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实际上,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系统中的瑰宝,蕴涵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美德,不仅值得我们进行语言艺术方面的传承,更值得我们对其蕴含的哲理和中华古文明进行思考。如此一来,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值得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可以说是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在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即使在理科班,语文成绩的提高也不是很难的问题,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表现之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有效性表现在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上的发展和改变,语文教材由优秀的文学作品精编而成,本身就是很好的品德、思想教育材料,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也应获得更多关于情感发展方面的提高。
2.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瑰宝,其中的很多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作,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很多文言文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是能够洗涤人们心灵的“汤药”。高中语文教育中对语文文化教育的缺失,正好可以通过文言文教育进行补充;另外,高中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德育教育困难问题,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德如果能够被渗透到学生群体中,将给整个高中教育和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便利,因此说,将语文文言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的方法
1.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深入分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意味着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目标应该在教学中被请详细的剥离出来,使学生有所体会。。对于新一代中国人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在《劝学》一文中的教学中,请学生通过造句、释义和扩写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使他们深刻的理解到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中理解到传统美德中的“乐学”、“谦虚”两个重要内容。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育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文言文中包含了很多传统美德教育意义,有时候仅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不能使这些教育意义得以展现,因此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下功夫,对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渗透。好奇心理,人皆有之,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所以,我在《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和“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请同学们对课文中的孟子和梁惠王的人物心理进行细致的揣摩,然后再阅读和分析课文,在进行角色扮演之后,学生们不难发现这篇文言文课文中所包含的“怜民”、“博爱”的传统思想,“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也从一句简单的文言文课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尊老”、“爱幼”的最好诠释。
3.通过与文言文作业的布置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文言文是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无论是哪种教育,都应该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传统美德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并不是完全对传统文化没有认知的,他们以往对传统美德领悟较少,是因为他们缺少表达的空间,缺乏将传统美德内化的方法。在通过深入分析教材、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之后,我在文言文作业的布置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给学生表达自己“对传统美德的领悟”的空间。
三、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的教学效果
1.教学有效性增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实际意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内容中包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会使学生受到感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逍遥游》对自由自主的向往,这些传统美德教育会使学生们不再认为文言文学习是“无聊”的,他们对文言文课堂更加感兴趣,投入的情感更多。半个学期的传统美德结合教育之后,我发现班上学生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去体会文章背后的深意,他们对文学美的敏感性提高了,对文言文的“寄情”作用理解的更加深刻,对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更加推崇,这正是语文教学有效性增强的表现。
2.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在当今这个物质利益充斥的时代,物质正在大力冲击着传统美德,使人们,特别是新一代青年冷漠了对精神世界和传统美德的维护。这就进一步要求学校在进行学科教育的时候,加强传统美德的培养。文言文教育就可以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块的缺失。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使语文教学在课堂上就对学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完美的德育教育,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德育水平将不由自主的有所提升。这就意味着,担负着高中生德育教育重任的班主任教师可以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更加轻松,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够通过“提点”的方式有效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如提醒在上课过程中扰乱纪律的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自己的行为对课堂的影响,从而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调整和改变。
3.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延展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语文教学再也不是单纯的“为高考”的教学,文言文教育也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教育,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包含的传统美德价值,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了对道德和对文化美感的体验。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应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的原则,选准切入点,将文言文中的美德渗透在课堂中。结合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语文教学在实际作用方面有所拓展,很多学生家长都跟我表示“孩子更懂事儿”,而我发现,他学生的礼貌用语越来越多,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友善,也能对下级和年纪较小的学生主动提供帮助。也许有人会问“文言文与传统美德结合的教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里,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浪漫,是救人与水火而不留姓名的英勇;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众志成城。美德是社会温暖之所在,是人性本善的表现”。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语文教育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性质并未体现出来而将文言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对文言文教材进行精细分析、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巧妙的布置文言文作业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文言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德育水平,使语文教学的功能得以延展。
参考文献:
[1]高霞.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J].学苑教育,2013(08):98-100.
[2]刘国强.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124-126.
[3]润娟娟.古诗文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4-10.
[4]刘筱凛.语文教学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10(12):133-134.
[5]杨耀华.寓传统美德教育育中学语文教学之中[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5):64-67.
[6]张海云.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手段[J].语数外学习(中学版下旬),2014(01):158-160.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后溪中学5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