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两种不同排气方法的效果观察

2014-04-29 13:56:35陈娟
文化产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

陈娟

摘要:探讨一种更加快速、有效且成功率高的静脉输液首次排气方法。即改良排气法,它能有效节省排气时间,提高了一次排气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 排气方法 改进后排气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225-02

静脉输液是很重要的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广泛。输液前排气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临床操作中常见输液器末端及头皮针内壁附着残留小气泡,输液管内残留有少量气体,需要用药液冲洗或轻弹输液器管壁排出气体[1]。这样不仅浪费了药液,加大了污染机率,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少量的气泡是不会对机体有任何影响的,但病人及家属并不明白,认为是护士粗心所致,而产生不满情绪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我们对静脉输液的排气环节做了一定的改进研究,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0年10月至11月来市第一医院心内二科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200例患者600次静脉输液操作,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0次)采用常规排气法,观察组(300次)采用改进后排气法。两种方法使用同一厂家的一次性输液器,输液时架子的高度约离地面180cm。输液瓶为同一厂家生产的生理盐水250ml的塑料包装,液体均是250ml生理盐水加上冠心宁10ml。选用了3块均经过统一校对无误的秒表。

二、方法

(一)输液前准备

此项研究由同一名有工作经验的护士来进行,先将输液器与输液瓶连接好,将滑轮开关移至输液管的中下1/3处并关紧,将头皮针与输液管连接紧密,挂于距地面约为180cm的输液架上,准备开始试验[2]。

(二)排气方法

1、常规排气法

连接好输液器与输液瓶,将滑轮开关移至输液管的中下1/3处并夹紧,头皮针与输液管连接紧密,倒挂于输液架上。将针柄夹于两手指之间,倒置莫非氏滴管并挤压,利用负压使输液瓶内的液体流入到滴壶内,当液面接近于滴壶的1/3~1/2满时,转正滴壶并打开滑轮开关,使输液瓶内的液体顺输液器流下,直至排尽过滤器乳头及头皮针内的空气,这就是常规的首次排气方法[3]。孙红艳等研究发现常规的排气法因滴管呈直立状,其液体水柱呈直线迅速流入下方液面,产生较大冲击力,比较易容形成气旋及水溅的液体而产生较多水泡,水泡随着气旋被液体带入输液管中,致管道内残留空气,难以一次性排气成功。在冯霞等对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研究中发现当液面达到滴管的1/3~1/2满时迅速转正滴管不阻断液体下流会使液体下流形成涡流卷入气体带入输液管下段,中心速度快周围速度慢,使液体不能与管壁充分接触而产生附壁气泡,提出将输液管下段折叠阻断液体下流,然后顺放滴管,使滴灌内液体静止后松开输液管下段折叠处,液体下流,这样排除了顺放莫非氏滴管速度及液体流速的影响,并且控制下流速度使液体与管壁充分接触避免附壁气泡的产生,一次排气成功率高[4]。

2、改进后排气法

取出输液器后应用无菌技术关闭输液调节器,将输液器与头皮针衔接紧密,防止穿刺时产生小气泡进入血管内。首先先将针柄固定于两手指之间,然后用右手倒置输液器上的莫非氏滴壶,同时用左手去挤压软包装袋,当输液瓶内的液体流至滴壶的1/3~1/2满时,右手立刻顺势放下滴壶,使滴壶与水平面形成一个45度角,液体会顺着输液器管壁向下流动,与此同时左手不断挤压并始终使过滤器乳头向上,同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间断的阻断药液,这样就会使药液脉冲式通过过滤器,进而使液体流入头皮针内,停止挤压并夹紧滑轮开关,首次排气结束[5]。

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检验和u检验。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两种静脉输液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32期)2017-02-22 17:03:55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心得
输液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的应用比较
人文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实施体会
医学信息(2015年14期)2015-04-29 17:35:32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患者的满意率分析及措施
医学信息(2015年14期)2015-04-29 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