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芬
摘要:本文围绕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具体阐述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案导学、教学手段、课堂训练和及时评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学案导学;教学手段;能力培养;评价激励;当堂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60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兴起,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所谓数学的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训练以及数学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笔者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研修、影子实践及返岗实践后,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认为要在初中数学中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效益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攫取生活,创设情境
教材中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那么如何体现教材的潜在意义,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师若能围绕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具体问题进行情境创设,那么不仅能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例如教学“角”的概念时,笔者借助同学们熟悉的钟表、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如何表示角……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中,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进而产生学习方程一般解法的愿望,同时知识迁移转化能力也从中得到体现。
三、进行编制预习导学案,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众所周知,有效的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预习导学案的使用能够改变过去学生盲目低效的预习,转而在方法上指导学生,思维上引导学生,有助于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效果的提升,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预习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导学和自学检测三个部分。学习目标的呈现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和方向,课前导学能对预习起到很好的关注和引导作用,自学检测便于学生和教师对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二次备课提供信息;其次,教师最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编写预习学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弱的身心特点和既有的知识基础,课前导学要多用直观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预习学案的编制既要注意趣味性,做到知识问题化,又要注意面向全体同学,做到问题层次化,尤其是自学检测题的设计,要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精心设计,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取得最大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最后,预习学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发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自学时间,还要注意预习的督促和反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做好二次备课,为课堂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好充分准备。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有较多的实践机会,需要自己动手处理事情,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的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形成表象,建立正确的概念,并进一步对学习做出有意义的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有灵活选择的余地,让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自主发展。例如,在双曲线定义的学习中,由于教材直接给出双曲线的定义,而不是先通过图示再下定义,所以应该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双曲线的定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讨论后确定了一个方案:用一纸板作为平面,纸板上两个按钉作为定点F1、F2,MN是笔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栓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用一支铅笔在点扣着两条细绳,拉动N端点两条细绳,这样笔套移动,M点的铅笔就描出一支曲线。同样,可以画出另一支,最后由学生根据操作归纳出双曲线的定义。这样不仅理解了双曲线的定义,而且进一步掌握了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通过这个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模拟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索的情境来进行实地测量、制作等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获得了互补和优化,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强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趋合理。
五、发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旨,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们都时刻需要反思探索活动,并通过经验的融合和重组来解决遇到的难题,这对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扩展和加深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深度。
六、适时评价激励,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毫不吝惜地给予眼神的肯定和言语的表扬。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比如,对他们多提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七、当堂进行针对训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切忌填鸭式的满堂灌,每节课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训练。课堂训练主要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是确保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课堂练习比课后作业的效果好很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时间紧迫,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调动思维;另一方面,课堂训练有教师监督,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完成质量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真实反馈,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再者,教师还可以有选择的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面批,及时对学生给予数学知识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当堂训练的效果与教师对课堂练习的编排有直接关系。习题的编排一定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教育性原则,做到学什么练什么、低起点、多梯度、快节奏,力求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八、结束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建高效课堂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除了做好课堂上的引导和指导之外,课后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也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查缺补漏,才能保证后续课堂上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