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耕森
摘要:“教师发展地图”的实质是融合学习资源、专业能力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导航路径为一体的校本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发展地图”由“教师学习资源库”、“专业发展要求表”和《教师发展手册》三部分组成,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情境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持续性等特征。“教师发展地图”让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动力、教师培训更有实效,形成了动态更新的学校知识系统。
关键词:教师发展地图;教师学习资源库;专业发展要求表;教师发展手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25-04
“教师发展地图”只是一种比喻,其实质是融合学习资源、专业能力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导航路径为一体的校本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它以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而设计系列学习活动,并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的导航系统,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从自己的基础和需要出发,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教师发展地图”充分尊重教师成长的个体差异性。
一、“教师发展地图”概念的提出
就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而言,虽然我国各地区间存在差异,但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关注比较少。
即便同为一个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而学校中常见的整齐划一的培训或研修,却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规定的方式学习规定的内容,这不能满足教师们各具特色的学习需求。
问题如何解决呢?一些企业中使用的员工培训模式“学习地图”给了课题组以启发。美国Sanoti-Aventies公司2006年运用“学习地图”的概念,将专业能力模型、职业生涯和学习活动有机整合,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导航系统。它的学习地图中整合了700多种形式各异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视频、在线学习、课堂授课、学习社区等,可以充分满足员工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借鉴“学习地图”的理念,“教师发展地图”应运而生。
二、“教师发展地图”的基本架构
“教师发展地图”是实现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本课题要建构的对象,它的组成、特性、构建实施的操作流程分别是什么?理清了这些,也就基本理清了“教师发展地图”。
(一)“教师发展地图”的组成
“地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师学习资源库”,内有大量的形式各异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视频、在线学习平台、课堂授课资源、专项实践活动等。二是“专业发展要求表”,为不同的专业层级或不同的工作岗位提供能力要求的描述,并提供是否达到要求的测评。三是《教师发展手册》,它能为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导航,具体指出在某个位置向某一目标前进时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做什么和该怎么做,也标注最佳的实现方法。
(二)“教师发展地图”的特性
综合考虑我校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结果①、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1]的相关结论②、国际教师教育倡导的教师学习三大定律③,特别是“教师发展地图”所应具备的满足教师个性化成长的功能,确定“教师发展地图”应有以下的基本特性,这些特性也确定了“地图”的基本架构。
1.多样性和选择性
“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发展”是“教师发展地图”所期望的教师发展方式。教师学习资源库里的资源必须足够丰富,以满足教师自由选择的需要。
资源的丰富多样性首先体现在所有的资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有专家把教育专业领域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2],分别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是针对教师而言,乃是应该具备的人类基本知识”。在本课题中,所有的资源按知识分为:教学技术、学科教学、班主任专业化、科研能力、精神生长五个大的领域;每个领域包含三个学习方向,共计十五个方向;每个方向又包含若干门课程。这些课程涉及教育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组成了一个知识结构较为系统全面的教师学习资源库,方便不同学科的教师选择学习内容。
资源的丰富多样性的另一体现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配置相应的学习资源。如知识结构中“科研能力”领域中的“教育写作”这个方向有四个层次的发展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也配置了相应的可以达到这些要求的学习资源(见表1)。
资源的丰富多样性还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学习方式上。资源库内的学习资源形式多样,有书籍、专家讲座、研究共同体的活动、在线学习和交流、课堂授课、比赛实践活动等,主导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可在静静的观摩中提升,可在实践中摸索,也可在交流碰撞中顿悟。
2.情境性和实用性
教师们需要的不是被剥离了教育情境的理论,而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为此,在资源库的资源的收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校本化的案例式或经验式的材料,比如《雨花台中学第九届骨干教师示范课实录》(视频)、《2013,雨中的教育故事》等等这些来源于本校教师当下工作中的资源。从这些身边的一线专家型教师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可以直观感受到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或如何处理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的,从中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从迁移模仿入手,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逐步寻找和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透过教育现象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借助专家的慧眼开阔视野,也是教师的期待。因此,在资源库资源的配置中,还有许多专家和教师互动的基于具体情境的剖析。情境性学习在理论和实践间建立起联系,拉近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距离,通过增加学习的实用性进一步激发教师们潜在的学习动力。
3.开放性和持续性
学习内容保持开放,与时俱进地补充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最新的教育实践案例,并在课程实施中不断调研,对课程的体系、内容进行修正和丰富,对课程资源进行吐故纳新,这样,不仅使课程更具实效,也使课程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成为一个动态更新的体系。学习方式保持开放性,从文本的阅读到网络音视频材料的分享再到微信交流,从专家讲座到参加专题研修共同体再到个人小课题研究,好的学习方式不断被引入,让学习的过程更具选择性和愉悦性。
(三)“教师发展地图”的运行
1.学校层面对“教师发展地图”的建构
学校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制定“专业发展要求表”。确定“坐标系”:以5大学习领域共计15个学习方向为横向坐标,纵向为2—4个层级的能力层次要求坐标,共计形成四十五个横纵交叉的“坐标点”。每个“坐标点”给出相应的“能力基本要求”,并给出是否达到要求的测评标准。所有“坐标点”的“能力基本要求”共同汇聚成“教师发展地图”的“专业发展要求表”。
学校依据“专业发展要求表”,进行同一学习方向各个层级间的学习资源的设计和收集;为每项学习资源撰写“推荐理由”,对资源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价值、学习方式和适学人群、处于哪两个“坐标点”之间等进行介绍;所有的学习资源汇聚成“教师学习资源库”。
学校编制《教师发展手册》,首先对各级职称、学术荣誉、专业竞赛或专业岗位相对应的能力要求做剖析,以便教师把职业发展追求与具体的能力发展相联系;其次是撰写教师学习资源库的介绍,包括教师学习资源库的整体情况和每一项具体的学习资源的“推荐理由”,为教师选择课程和资源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最后是对如何规划个人的学习发展路径进行讲解并提供示例,对教师如何选择课程和资源及如何利用“教师发展地图”规划和促进个人职业发展提出建议。
2.教师个体对“教师发展地图”的使用
教师在利用“地图”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这些目标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和自己现有的基础,在“专业发展要求表”上找到“目的地”和“出发点”;对处于“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确定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并对学习进度做出规划,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计划。
三、“教师发展地图”的初步实践
(一)“教师发展地图”构建现状
在2012-2013两年的建构和使用中,我校的“教师发展地图”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具体。
1.瞄准目标的研修
学校的教师发展处全力配合课题组进行“教师发展地图”的建设和推进。在“地图”建构之初,教师发展处就对学校已有的教师培训和研修进行了梳理。结合“地图”的规划,学校相继成立了许多新的学习共同体,开发了许多新的研修内容,并不断优化着已有的各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试举几例:
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组织”,在总结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习会15年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名师培养推进会,助力中老年教师的发展。
对照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要求,学校为“墨香”书法社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新开发了“即兴演讲”系列学习活动,包括专家指导,分组演练,实战点评等;组织暑期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让青年教师感受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深化教师读书活动,倡导学科阅读,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荐阅读书目并开展阅读交流,每个教研组的推荐书目都包含学科史、学科教育心理、学科与学科教育、学科课程与实施等,以阅读的深度奠定教师学术的高度。
学校优化学科教研活动,分学科聘请名师定期来校,和教师一起上课,以同题异构的方式进行示范引领,让教师们在对比中感悟成长。
2.弥漫型的资源库
目前,学校的教师学习资源库中收集的学习资源已近1000项。
就课程资源的存储媒介来看,有传统的纸质书籍;有电子材料,如电子书、视频、音频或动画等;有面对面的学习活动,如传统的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研究共同体的活动等。
就课程资源的存储地点来看,书籍可能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也可能在南京市图书馆里,也可能是教师人手一本的《2013,雨中的教育故事》;电子材料可能是学校录播教室里存储的一节录像课,也可能是学校校园网“师生交互空间”里的一本电子书,也可能是一个网络链接,指向互联网某个学习网站的一个学习内容;而面对面的学习活动,既有不定期的专家讲座,也有贯穿于教师常态工作中的定期的教研组或备课组研修,还有借助社会公益力量的“名师大讲堂”系列活动。
不同形式的资源如空气一般弥漫于教师的工作、生活中,共同组成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学习资源库。
3.自由的学习路径
教师现有的基础决定了“出发点”,发展目标确定了“目的地”,“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有较为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不同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学习资源,因此,对一位教师来说,他的成长沿着一条基本可以预测的路径进行;但对学校所有的教师来说,由于“出发点”的不同,“目的地”的不同,学习风格的不同,所选的路径必然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发展地图中丰富系统的资源、结构井然的“专业发展要求表”,构成了坚实的无限延展的“大地”,教师们借着《教师发展手册》的导航,可以在“大地”上自由行走,奔向远方。
(二)“教师发展地图”成效初显
1.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动力
“教师发展地图”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喜欢的课程和喜欢的途径,学习过程的自主和愉悦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照能力要求,教师确定学习路径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一种“补差”式的学习,在“补差”的过程中,教师完善自己,获得社会的认可。2012年以来,我校有1位教师获评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位教师获评江苏省特级教师(2014年又有2位教师申报特级教师),有2位教师获评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7人获评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获评人数名列南京市所有中小学首位)。
2.学校教师培训更有实效
“教师发展地图”合理利用教师实践中的问题资源,使教师校本培训直接介入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发展地图”中也有大量来自实践的案例,让理论和教学实践直接联系,强化了理论对日常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师发展地图”中还有一些专项研讨活动也和学校当下的工作紧密结合,如“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是我校教学改革中着力推进的项目,把它纳入课程体系,形成了我校培训、教学、研修一体化的局面。
3.学校利用知识进行管理
“教师发展地图”的建构和使用,在我校形成了一个动态更新的知识系统,学校的理念要求和经验智慧,透过整理者和使用者的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源源不断地丰富、优化着学校的知识系统,形成了永不间断的个人与学校的知识的累积、循环和创新,不仅有助于教师的发展,也在学校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在专业和岗位的能力要求的指引下,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浸润下,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取向一致,同步向前。
注释:
①调查的部分结论如下:a.希望能有机会出国考察同学科的教育教学情况。b.希望专家在培训中增加工作实例。c.希望能增加教师和培训者之间的互动,如专家面批论文等。
②相关结论是指:“教师的职前培训中学习的理论性较强,教学技能关注较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仍没有反映到培训的内容中去”,“切实提高教师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通识性教育和科研能力培训,支撑教师更高层次的可持续专业发展”等。
③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为:越是扎根教师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
参考文献:
[1]丁钢.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魏智渊.教师阅读地图[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23-24.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