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摘 要] 随着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兴起,县域产业集群逐步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有“京津走廊”之称的廊坊市县域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分析廊坊市县域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解决集群内外部制约因素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这一区域产业集群未来的升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业集群;县域;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9- 0079- 03
经过多年的发展,廊坊各市、县逐步形成了一县一业、一县两业、一县多业的发展格局。徐斌等(2013)在分析廊坊市县域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目前廊坊市共拥有木质家具、钢木家具、人造板、摩托车配件、牛羊屠宰加工、新型建材等几十个县域产业集群。其中有12个产业集群年产值超10亿元,其中霸州钢木家具产业集群年产值超200亿元。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在2006年公布的河北省中小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共50个,其中廊坊市的霸州钢木家具产业集群、文安县人造板产业集群、大城县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香河家具产业集群名列其中。受区域位置、各地政策、自身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集群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难题甚至发展瓶颈。本文通过分析廊坊市县域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这些县域产业集群能够继续良性发展。
1 廊坊市县域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吴德进(2004)在对产业集群的分析过程中,将其组织内涵划分成4个方面,认为产业集群是一个地方企业网络系统、柔性生产系统、产业种群生态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由此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内涵决定了它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产业。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对各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进作用,尤其是带动了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县域产业集群是在县域中产业的高度集中,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但在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品牌建设、技术创新、政策服务等方面又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产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1.1 内部制约因素
(1)龙头企业少,集群竞争力较弱。在廊坊市各县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集群只有12个,超过百亿元的集群只有一个。大多数集群处在起步阶段,有的集群仅仅是个雏形,无法形成较强的产业优势。因而,这些集群的竞争力普遍较弱,规模优势也不明显。其中,各个县的集群中更是缺少能起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有的集群中的龙头企业一家独大,“鹤立鸡群”,难以起到带动作用,导致周围一些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2)专业化分工不强,未形成完整产业链。这些集群中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各自的分工并不明确,生产的产品在集群内出现雷同现象,引发了一些恶性竞争,削弱了整体的竞争力。这也暴露出廊坊各县的产业集群还未能形成各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组织,只有采取以主要企业为中心,向其他企业辐射扩散的方式进行发展,才能使众多小企能形成独特的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而观察这些产业集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五脏俱全”的小企业身处同一集群中,发散在整个链条上,并未汇聚在集群产业链的一个节点上,产业集群原本的网络关系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3)品牌定位不明确,未打响知名度。以家具产业为例,其品牌的定位仍很模糊,在国内响当当的品牌更是屈指可数,作为廊坊“北三县”之一的香河县,尽管已经建立起香河家具城,汇聚众多家具品牌,也只是在京津廊三地闻名,还未能很好地形成品牌形象宣传体系,在国内还未能打响品牌。
(4)集群整体效率低,创新能力较弱,亟待转型。受到区域位置的制约,这些集群的整体产业效率较低,生产的产品大都是中低端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缺少专业的研发人才,致使技术水平较低。与广州等地的集群相比,更是缺乏创新机制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生产效率低。因而产业集群的转型也是迫在眉睫。
1.2 外部影响因素
(1)资源缺乏,环境治理压力大。家具产业、人造板的原材料都需要大量的木材。而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出台一系列保护措施,原材料更加紧缺,成本提高,一些小型企业难以为继,濒临倒闭。在生产环节,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钢木家具的酸洗环节产生的酸水会污染地下水,这些污染治理问题摆在企业面前,使得这些集群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服务体系不健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集聚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都相当突出。尽管廊坊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保障措施,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扶持集群的发展,却缺少对当地集群的实地考察和详细研究,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不能从根本上针对集群产业的发展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下属各县没有统一的产业集群管理制度,政府相关部门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得各地产业集群近年发展的一些统计数据和指标,所以也就不能准确地找到各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利于集群发展的政策。
2 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县域集群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升市场优势。本文构建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框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2.1 集群内部发展策略
(1)做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集群内部发挥着纽带和支撑作用,在营销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品牌作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制和使用中发挥着创新和导向作用,是产业发展的先锋力量。龙头企业要采用多种形式,吸引众多中小企业加入并延伸其产业链条,壮大集群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具有学习的意识,龙头企业需要吸收集群外部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如图1所示,加强与集群内外部企业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优势,与其他企业(尤其是外部企业)进行知识的互换,获取更多的异质性知识,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
(2)开展专业化协作。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产业集群的形成,依靠的是整个产业链条的衔接,要推动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就需要围绕主导产品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极强的协作配套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走出一条“专、精、特、新”的道路,依托专业化扩大规模,靠专业化提升档次,靠专业化创造品牌产品。
(3)实施品牌战略。品牌带来的市场效应愈发明显。品牌在产品推广和营销中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一个集群的整体发展更是离不开品牌战略的实施,集群企业需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整合创新,培育壮大集群的自有品牌。加大推介力度,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提升整个产业集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而提高集群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竞争力。
(4)推动产业升级。传统的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瓶颈,产业升级刻不容缓。针对产业集群本身的特征,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尽量选择自己有一定经验积累的方向进行突破;不能脱离市场,因为市场始终是发展的导向,在企业自身所属领域中选择一条具有市场可行性的道路。同时要求企业自己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建立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吸纳人才,推动技术进步,加速科技创新。
2.2 “EPSGI”模式下的政府服务体系的完善
除了解决集群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政府也必须完善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提供保障。具体可以采用鼓励(Encourage)、保护(Protect)、支持(Support)、引导(Guide)、监督(Inspect)(“EPSGI”)模式。
(1)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学习。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创新学习。具体来说,应当鼓励产业集群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和新材料应用,借脑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集群内构建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公用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以集群的整体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谋求产业的领军地位。
(2)保护小企业顺利发展。在大力鼓励龙头企业学习过程中,政府还应当做到“双管齐下”,保护其他中小企业的切身利益,在小企业向龙头企业学习过程中,为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中小企业本身融资困难,发展缓慢,需要政府作出积极的回应,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市、县两级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在县域重点产业集群中设立政策性、商业性信用担保中心,搞好融资担保服务,解决融资难题。
(3)支持品牌建设。在产品的营销工作中,品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政府相关机构,对代表性集群实地考察,并与企业领导人深入研究产品的未来发展战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品牌营销策划,支持集群成立品牌研究小组,挖掘区域优势。政府还应支持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在中小企业信息网、各个产业集群的网站上(如中国人造板网、中国家居网站等)进行本地产品的广告宣传并为企业招商引资提供一个平台。
(4)引导产业升级。在推进产业集群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的同时,政府需要积极鼓励各类技术创新机构开展对产业集群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引导产业集群技术、工艺和产品升级;关注国家出台的新政策,联系本地实际发展情况,引导这些重点集群快速平稳地实现产业升级。
(5)监督环境保护。县域产业集群往往是在县域内的特色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资源,是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有责任监督县域产业集群在发展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要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采用低碳技术进行生产,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给予警告、处罚、整改、关闭。
主要参考文献
[1]边晶梅.县域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C]//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2013.
[2]李世杰,李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政策启示:来自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经验[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77-79.
[3]吕柳,张智光,卢晓宁.我国四大人造板集群案例分析[J].林业经济,2010(11):52-57.
[4]徐斌,李燕芳,喻德华,等.“京津走廊”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C]//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5]张元好,原欣伟,刘凤祥.廊坊市产业集群研究[J].企业经济,201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