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去非 匡玲
[摘 要]曾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和学者。他主张培养人才是富国强兵之首,重视道德品质教育,提倡学以致用、求真务实,重视专门学科教育,以及主张开放的教育理念。他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无愧于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大教育家之称号。
[关键词]曾熙;教育;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084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0
[作者简介]唐去非(1983—)男,湖南衡南人。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曾熙(1861-1930),湖南衡阳人,谱名昭衔,后更名熙,字子缉,号嗣元,又号俟园,晚号农髯,〔1〕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学者。本文拟对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一番初步的探讨。
一、曾熙教育思想探源
1.“教育救国”思潮的推动。教育救国思潮是晚清一种重要的思潮,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没有文化,缺少教育,科学落后,主张从教育入手,以教育来改造人,拯救国家。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杂志第三期上发表的《教育通论》一文认为:“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的也。”曾熙提倡办教育来救亡图存,并为之奋斗大半生,也是深受“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和推动。
2. 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历来重视教育,如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就影响后世深远。曾熙生活在晚晴社会,早年为考取功名而努力,在光绪六年(1880年)考取秀才,光绪十八年(1892年)乡试中举;他所学的就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深感其魅力,同时觉得救国之道,必须培养人才,于是决心致力于教育,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学会做人的品质和报国的才能。
3.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历来重视教育。古代书院教育发达,为湖湘大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同时,湖湘文化还有经世致用的特点,要求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曾熙生于湖南衡阳,前半辈子主要在湖南活动,自幼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成为他后来提倡办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4.李瑞清等好友的影响。李瑞清曾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特别注重美术和书法艺术等专科的教育。曾熙与之友善,在教育思想和艺术观方面都深受其影响。李瑞清逝世后,曾熙作“道德我师,文字吾友;永诀此日,相期他生”的挽联悼之,其影响可见一斑。〔3〕
二、曾熙教育思想述略
1.坚持“培养人才是富国强兵之首”的主张。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就是因为科学技术落后,而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力量支撑,坚持“教育救国”理论者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曾熙也认为,富国强兵,首先要培养人才。所谓人才,首先是具有技术专长的实用人才。他先后创办了多所师范学堂,培养师范人才;还创办了衡阳书画社,培养书画艺术人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曾熙采取不拘一格的方针,“凡成绩优异,自学有方的学生,可以越级就读”,激励学生早日成才。〔4〕
2.重视道德品质的培育。曾熙特别看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他经常对学生“宣讲《春秋》和王夫之《黄书》、《噩梦》,借以培养爱国情操”。〔5〕他采取激励教育的方法,曾亲笔书写一块 “南学津梁”的横匾悬挂在南路师范学堂门前的桥头上,以激励师生继承和发扬江南先贤的学术思想和道德品质,同时激励大家一起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他自己也注重道德修养,尊敬长辈,关爱晚辈,礼待朋友,特别孝顺母亲,人称“曾孝子”,成为一时模范;他提出“以勤苦守身,以忠实求志”,〔6〕严格要求自己,光明磊落;他明辨是非,同情革命事业,正值大革命失败时,顶着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他设法营救了刘子直等革命同志。〔7〕他以自己的一致言行为学生、后人树立了良好道德品质的榜样。
3.提倡学以致用、求真务实。曾熙自己是学者、艺术家,常向学生介绍读书、做学问的方法,比如他说过:“学问之道以自得为真,宜作切实功夫,不可光影玩弄。”也就是说,做学问要能自学,经过深刻体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收获,才算真正做学问;要求真务实,心要沉下去,必须下苦功夫,不能浮光掠影,否则就没实效。这些也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
4.重视专门学科教育。曾熙认为,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有专长。“振兴教育,首重师范”,〔8〕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创办了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充实教育队伍。作为著名书画家,他对书画艺术的教育更是不遗余力的推广。这在他晚年表现得特别突出。1925年,上海城东女学因创办人杨白民去世而中断办学,曾熙与吴昌硕等人出资赞助该校开办国画专修班,并登报招生;〔9〕晚年他寓居上海十余年,专门从事书画活动,同时还招收学生,教授、研习书画艺术,还创办衡阳书画学社,门人甚多,其中有不少学生成为著名的艺术家,如胡小石、张大千、朱大可、马企周、马宗霍等。
5.主张开放的教育理念。曾熙虽受到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但他思想比较开明,在教育理念上持开放态度。如前所述,他采取不拘一格的教育方针,成绩优秀的可以越级就读;在学制方面,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比如创办湖南南路师范学堂后,由于师范学堂的教育教学无现成模式,曾熙就参照日本的新学制,开办了一些旧式教育中没有的学科,如理化、博物、史地等科系;〔10〕在对待教育对象方面,他也与时俱进,思想开明、平等对待女孩子,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与谭延闿等人一起奏请湖南巡抚,成功创办了湖南女子师范学堂。〔11〕在艺术方面,他也不持门户之见,要求自己的学生到其他名家门下请教,而对待别人的学生也当作自己的弟子一样析疑解惑。〔12〕这种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宽阔的胸襟,使他备受尊重。
三、曾熙的教育实践活动
从20世纪初年开始,曾熙在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为近代湖南乃至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第一,讲学书院。由于曾熙学业精深,中了举人,又到校经书院深造,受人瞩目,1901年,受聘主讲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著名学者陈三立在曾熙的《墓志铭》中这样写道:“既南返衡阳故居,长吏聘主讲石鼓书院,兼汉寿龙池书院。君本治戴氏《礼》、公羊、左氏《春秋》,溢而为文辞诗歌,雅懿弃凡进,生徒经君指授,从风为改观。”〔13〕说明曾熙确实学问精深,讲授有法,深受学生欢迎。
第二,任职湖南教育界。曾熙学问高,主讲石鼓书院和汉寿龙池书院使得在湖南教育界渐有名气。1903年,殿试中进士,升任兵部主事,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1904年,湖南巡抚陆元鼎奏派在籍陆军部主事的曾熙为南路优级师范学堂者任监督;1905年,曾熙回衡阳,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任监督,兼任衡清师范学堂监督;1907年,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1909年任省咨议局副议长,同时任省教育会长。1925-1927年曾熙还任衡阳船山文科大学校长。上述这些经历,使他成为湖南教育界名副其实的大教育家。
第三,创办各类学校,培养大批人才。如前所述,曾熙创办过湖南南路师范学堂、衡阳书画学社、湖南女子师范学堂等,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办湖南南路师范学堂的艰辛历程。1904年曾熙回到衡阳,积极进行南路师范学堂的筹备工作,借用衡阳府中学堂的地址作为临时校舍;仿照日本的学校体制,设立较为全面的课程;聘请日本人教授专科,等等。1904年春,南路师范学堂即招收学生120名,同年8月,又招收简易科学生120余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落址在晒金坪的新校舍建成。新校舍的规模在当时可谓空前,设施齐全,共计教学用房170余间,近4000平米。〔14〕他还在省城增设南路公益学堂,后来发展成为有名的岳云中学;在衡阳城西西湖馆开设的师范速成科,就是后来道南中学的前身。〔15〕
第四,规范学校管理。清末民初之际,科举被废除,办新式学堂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如何管理好学校成为身为学校监督的曾熙面临的一大难题。曾熙通过研究,结合教育工作实践,为南路师范学堂制订了一套学校管理的方法,对校产、教具、编制、经济、校规和成绩考核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16〕这些对于我国后来厘定学制和学校管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五,主持选派留学生工作。1905年,曾熙在担任湖南南路师范学堂监督时,湖南教育当局鉴于他是教育界名宿,特聘他主持选派留学生的工作。〔17〕选拔中,曾熙公道正派,不徇私情,成为美谈。
第六,建设图书馆,重视学术研究。曾熙深知,图书馆是学子做学问、研究学术的重要阵地,因此他很支持图书馆的建设。1917年,曾熙与笃好王船山研究的黄嘉禾、谢彬、陈墨西等衡阳名人扩建衡阳图书馆,使之成为湖南第二大图书馆,并将“补刻《船山遗书》”作为办馆宗旨之一。在曾熙等人的努力下,衡阳图书馆成为研究船山学术的中心。从事教育工作之余,曾熙本人还从事学术研究,他治学严谨,著作很多,有《左氏问难》十卷、《春秋大事表》两卷、《历代帝王年表》两卷,此外还有《和陶诗》、《书画录》、《诗集》、《文集》各若干卷。〔18〕可惜都在战争年代散佚。
综上所述,曾熙教育思想理念走在时代前列,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艺人才,教育工作成绩斐然,理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他的教育思想和活动,在今天也还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17〕文心.曾熙年谱简编〔J〕.书法赏评,2009,(02).
〔2〕黄小兵,唐去非.湖湘文化与湖南一师教育发展关系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9,(02).
〔3〕冯文华.曾熙晚年书风及其成因〔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03).
〔4〕 〔7〕 〔16〕 〔18〕赵民伊.曾熙传略〔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湖南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文史(第34辑)长沙:湖南文史杂志社,1989:156、157、156、157.
〔5〕何长胜.湖南大学校史(976-1949)(上册)〔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238.
〔6〕张善孖.曾农髯夫子之孝思〔N〕.申报,1930-09-26.
〔8〕南路师范学堂第一期校刊发刊词〔G〕//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校史第一部1904-1949,2006:14.
〔9〕上海城东女校创办国画专修科广告〔N〕.申报, 1925-07-10.
〔10〕 〔12〕湘子.曾熙的教育活动及门下弟子小考〔J〕.书法赏评,2009,(02).
〔11〕呈请开办女子师范学堂(长沙)〔N〕.时报1908-02-24.
〔13〕陈三立.清故步兵主事曾君墓志铭〔J〕.散原精舍文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37.
〔14〕盛义良.湘南革命的摇篮——湖南三师〔J〕.湘潮,2001,(01).
〔15〕 湖南三师校史编写组.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校史第一部1904-1949〔Z〕.1989:17.〔责任编辑:卜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