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多学者关于创新型国家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在创新型国家内涵、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创新型国家的意义等多方面。关于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把关注点放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上,学术界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虽然关于创新型国家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丰硕,但总体上看仍然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对此作出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015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9
[作者简介]谌燕(1988—),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进入新时期,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基本战略。2006年,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此后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创新型国家的研究热潮。大多学者关于创新型国家的研究主要围绕在创新型国家内涵、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创新型国家的意义等多方面,他们对创新型国家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学术成果。
一、关于创新型国家内涵的问题
关于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国内学者基本上认同国际学术界的观点即创新型国家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1〕如吴汉东在《科学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一书中就指出,创新型国家就是指以知识创新为基本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国家。
不少学者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创新型国家不具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它是对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国家的总结和概括。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有刘宝存,他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一书中认为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创新作为核心发展动力,以此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获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和优势。
很多学者认为创新型国家在实质上是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他们指出了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分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广义的创新型国家是指主要依靠整个社会结构的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社会全面进步的国家,而狭义的创新则是指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并由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2〕对此,全国科技管理干部培训阅读丛书编委会的学者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书中作出了具体论述。
也有学者在对创新型国家的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延伸和扩展,他们把不同的国家分为了三种类型:资源性国家、依附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他们认为创新型国家应该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第一、科技创新和进步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战略,创新的综合指数高于其他国家;第二、创新投入高;第三、自主创新能力强;第四、知识和创新的产出高。李正风和胡钰在他们的《建设创新型国家——面向未来的重大抉择》一书中对此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二、关于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
关于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国内学术界从不同维度和学科对其进行了探讨而出现了不同观点。
有些学者强调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有学者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作出了详细的回答,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影响因素。虽然关于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研究资料较丰硕,学者们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我们发现大部分学者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大多学者认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他们强调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赞同这一观点的学者较多,如刘滨和刘兰剑在他们合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观》一书中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快建设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其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和根本途径。李正风、胡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面向未来的重大抉择》中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准确把握关于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方针、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紧迫性以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要全面贯彻落实自主创新相关的政策和策略。
也有学者对自主创新的涵义、特征以及提高自主创新的路径等方面作出了解释,并以此进一步论证自主创新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主要的途径,而自主创新主要有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自主创新主要有自主性、领先性和知识依赖性三个基本特征。他们还对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主要是依赖于自主创新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形成有助于自主创新的科技体制基础、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各种创新型人才等。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有:曹红艳所著的《走自主创新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吴锦城、江琼和卢忠平的《迈向创新型国家》,徐冠华的《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重要问题》。以上学者都借助对自主创新的具体剖析来阐述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意义。
(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众多学者都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推动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而“国家创新体系基本上是五大体系:第一,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二,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第三,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第四,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第五,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4〕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有:路甬祥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何畏和易家详等译的《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
诚如自主创新,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完善科技体制、大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他们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详细剖析以此作为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础。学者们把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对于如何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他们认为要着手科技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家与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实行知识产权战略。持这一观点的代表学者主要是吕薇、戚建霞等。吕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30年创新体系演进》中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并把它分为了四个阶段,在总结了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还对我国未来的创新体系进行了展望;戚建霞等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路和举措》中指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途径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三、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的问题
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意义的研究,学术界主要集中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层面。
在理论意义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们认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说明了我国已经把创新这一思想从单纯的科学技术上的追求变成了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思想方法,是把创新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重要的战略部署。李鹏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三论》一文中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解释。
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方面主要表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思想的落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人才强国的建设、有利于增强文化的软实力三个方面。袁新涛在《胡锦涛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初探》中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在实践意义研究方面,国内学术界也作出了具体深入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性著作有陈劲和张学文所著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理论读本与实践发展》。
也有学者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对创新型国家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方面他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有效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提出的严峻挑战,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有:覃成林、葛华和高建华所著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肖浩辉的《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地位和发展途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型国家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全面丰硕的,这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还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对创新型国家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把创新型国家建设简单的说成是技术层面创新的问题,没有真正深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本质,这为我们把创新型国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研究提供了空间。第二、国外关于创新型国家的研究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大多学者对创新型国家的研究都从某一角度进行研究,鲜有多角度相结合的研究。第三、国内关于创新型国家的研究则多侧重于理论层面,针对于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大多学者也都只是从某个或者某几个侧面简单进行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我国当前实际,把创新型国家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对于胡锦涛创新型国家建设思想的主体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也大多重点着眼于党中央的影响因素而鲜有学者研究胡锦涛的个人因素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影响,这些问题仍然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型国家的研究,不少方面确实触及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想精髓,随着实践的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问题的研究逐步在向系统、多维研究拓展,并呈现出复杂的态势。
〔参 考 文 献〕
〔1〕刘宝存.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4—05.
〔2〕全国科技管理干部培训阅读丛书编委会.建设创新型国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2.
〔3〕曹红艳.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07.
〔4〕任燕.推进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文件汇编〔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04—05.
〔5〕〔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3—74.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