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是流行全国各地的一种天津风味的肉包子。人人含在嘴里津津有味的美食品,为什么取个“狗不理”这样不雅的名字呢?你要是了解了它的来历,就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着诚信经营的商业大道理。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叫高贵友。他从小爱劳动,聪明好学,就是脾气很倔强,他父亲给他起的乳名,叫“狗子”。民间习惯把自己孩子的乳名叫低贱些,这原是出于让子女顺利成长的愿望。等他日后有了出息,再请先生给取大名不迟。1870年,高贵友来到天津一家饭馆当学徒。不久就学到一套制作点心的手艺。满师后他自己开了一家“德聚号”包子铺。包子人人会做,但要出人头地,就非得有绝招不可。
高贵友大胆抛弃了同行们那种世代相传的制作包子工艺,苦心琢磨自己独特的方法。他烧一锅肉骨头汤,用它浸泡包子馅。取精面的半发面做皮子,做馅子的猪肉则选七成瘦三成肥的头等肉。其他配料的比例也都经过反复比较实验。刀功更不含糊。最后在外观造型上又别出心裁,一两面只做四只,每只包子要有15个褶子。控制蒸笼火候,恰到好处。揭开笼盖来,包子微黄晶亮,不塌馅,不流油。口感皮薄,馅嫩,有咬劲。
他这种包子大受欢迎,生意十分红火。高贵友却不雇请伙计,全由自己一个人干。一是小本生意,自己身体好,可以多赚些;二是生怕被同行偷去小秘密。但一个人干,在出售包子时,既要为顾客取包子,又要收钱找零,实在忙不过来。他就摆个筐子,让顾客自己付钱和找零。自己专门给顾客递送、包装包子,避免了同时收钱弄脏了手。他的包子定价固定,人家有问他也不予答理。每天又多是回头客,大家熟悉了,就取笑说:“这‘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这样传开来,时间长了,人们干脆就把“德聚号”包子,叫成“狗不理包子”。这名称尽管俚俗不雅,但顺口叫得响,能刺激顾客的好奇心,于是被大家叫成了知名的品牌。
如今“狗不理”不仅享誉全国,而且传扬海外。为了制止被人胡乱翻译。天津市有关部门为之制定“狗不理”的洋名:go believe,挂在和平路大酒店门前,还在日本等国注册了商标,做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实“狗不理”的含金量,就在它的诚信经营,货真价实,不丢失自己的特色。以诚信对待顾客,顾客也会以真诚回报他。也就是“买卖公平”的经商之道。
(选自《商道流芳录:中国商业文化百例》/黄绍筠 编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