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付山
[摘 要]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内部科研审计存在不深入、不规范现象并且有其难点所在,必须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措施,深入推进内部科研审计,维护高校科研秩序,营造良好科研氛围,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词] 高校;科研;审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07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10- 02
近年来,一方面,国家对高校科研财政投入大幅增加,高校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人员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活动失范行为多样,高校科研人员挪用、贪污、骗取科研经费案件时有发生,其中有科研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的主观原因,也有高校内部监控不规范的客观原因。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内部科研审计监督,最小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偏离,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成为学界和教育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议题。
1 高校内部科研审计现状
高校内部科研审计虽然得到了大幅度推进,但是仍然存在不深入、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内部科研审计类型上更多的是从事科研经费决算审签,这类科研经费项目,必须由内部审计部门审签后方能上报科研经费财务决算,内部审计是被动参与审计;在内部科研审计内容上,更多的是偏向于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对财务收支的相关性、合理性关注不多,对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涉及不够;在内部审计时点上,多属于事后审计,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参与不多,对项目的申报、预算编制与调整、项目实施等环节审计监督不力,更缺乏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审计手段上,多以人工审计为主,审计手段落后,审计信息系统不完善;在内部科研审计程序方面不够十分规范,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全面做好审计的准备、实施、报告和后续审计工作,尤其是后续审计乏力,出现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现象。
2 高校内部科研审计的难点所在
2.1 固有观念存在,制约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4大功能,其中科学研究与其他3项功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科研水平、课题规模和经费总额是判断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一个核心标志,更是影响高校排名和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部分高校采取相对宽松的科研管理办法,给予课题负责人相当大的经费使用权和支配权,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争取科研经费从事科学研究,久而久之,部分科研人员在头脑中也形成了科研经费尤其是横向科研经费就是个人的收入,如何支配科研经费完全由自己随意决定的固有观念。并且,科研项目和经费比较多的老师,大多是学术水平比较高、在学校话语权比较大的知名学者和教授,他们的言论也影响着内部审计部门在学校领导中的形象,而内部审计部门既要有促进科研上水平、上规模的政治意识,又要有维护财经纪律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业务观念,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内部审计人员往往难以做出正确取舍,只能在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严格财经及科研法规和寻求知名学者与教授认同中进行博弈选择,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有作用。
2.2 管理制度多元化,影响内部审计的评价标准
科研项目按其来源渠道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和自选科研项目3类。科研经费既有国家各部委和省、市(厅)下达,也有社会资金资助,还有个人自筹,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在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容易出现管理条块分割、相关政策不统一、评价体系不科学的弊端,另外,不同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更新不及时或者修订不同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评价依据,制约着内部审计部门正确、及时评价学校科研行为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等。
2.3 相关部门的耦合不力,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成本
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主要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和科研人员所在院系及科研项目负责人等共同完成,这些部门的耦合力度直接关系着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大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由于专业背景所限,对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科研管理规定理解不够透彻,更多精力放在科研申请、研究和结题上,而院系和科研管理部门,更多地追求科研量的增加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不希望因为管理过严而影响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1]。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但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关注票据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的审核[2],监察部门由于工作性质限制,很少主动参与科研经费使用的监控监督。各个部门的关注重点不同,而且部门之间沟通机制不健全、耦合力度不够,提高了审计监督工作的难度和成本,本可以在编制预算阶段及课题研究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本应该由其他管理部门解释的问题最后都需要审计部门进行审核、解释、沟通,大大提高了内部科研审计的工作成本。
2.4 人力资源不足,制约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科研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化和复合化的基本素质,从事科研经费审计不仅要懂财务、审计等财经知识,还要懂管理、经营、合同和工程等内容,同时,更应该了解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并且知识结构也不合理,大部分是只具有财务背景的人员,缺乏对课题申请、立项、经费的使用、外协合作和绩效评估等专业内容的深入了解,并且他们还要承担繁重的工程审计任务,可以说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都不能完全满足科研审计的需要,制约着内部科研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加强高校内部科研审计对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内部科研审计舆论氛围
高校科研领域的不规范行为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教育部和财政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3个文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规范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做出具体规定,明确要求开展内部科研审计工作。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配合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加大科研审计宣传力度,强化科研审计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通过专题报道、问题解答等形式,使学校全体科研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共识、凝聚价值取向,充分认识做好该项工作对促进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要改变科研人员固有的认识误区,使他们明确不管是纵向科研经费或是横向科研经费都必须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合理使用,从而形成科研人员自觉遵循学术规范和科学伦理、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主动支持配合内部科研审计工作的良好局面。
3.2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科研审计行为
合理规范、科学有效的制度是深入推进高校内部科研审计的基础和关键。高校应根据最新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本校科研审计管理制度,明确科研审计程序、审计内容,统一科研管理的监督评价标准,对全部科研项目实行抽查审计制度,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执行、经费使用、科研人员从业行为的监督,有计划地开展科研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重点关注项目的申报、合作(外协)项目的把关、项目计划任务的调整、项目经费的管理、项目结题验收、科研成果转化等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相关性和合理性等,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科研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确保监督活动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3],及时预警科研管理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要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实行科研经费审计报告公开、整改情况公开、处理结果公开,对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出现重大失误的院系及科研项目负责人,要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对整改有力、科研管理规范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3.3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内部科研审计工作
进一步强化高校党委对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研经费的监管责任,明确校长的法人代表责任,细化审计、监察、财务、科研及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职责权限,确立规范科研行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维护科研秩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提高不同部门的耦合程度和配合力度,实现各部门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共享,达到管理监督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渗透[4],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制约和服务体系,共同推动内部科研审计工作。
3.4 优化人力资源建设,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加强内部审计能力建设刻不容缓,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审计人员职业准入制度和任职资格管理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审计队伍职业化制度,不断拓宽审计人员后继教育渠道,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推动科研管理人员与审计人员的轮岗交流工作,使审计人员全面了解科研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规律。必要时,高校可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打破“拥有”思维,推广“可用”理念[5],合理利用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等组织的综合力量,根据科研审计项目,组建虚拟审计团队,发挥“租用”人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术工作经验的不同优势,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优化审计手段,不断提高内部科研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总之,加强高校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规范高校科研行为,是当前高校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对于维护高校科研秩序、营造良好科研氛围、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是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内部科研审计有自身的特点和难度,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措施,深入推进内部科研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J].财经界,2013(5):211-213.
[2]张美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之思考[J].财会月刊,2011(3):76-77.
[3]于津,等.从审计角度谈科技经费预算执行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1):59-61.
[4]袁新文,洪少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3(1):73-77.
[5]孙会铮.优化高校审计资源配置的路径选择[J].中国内部审计,2012(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