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赟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作业的主人。所以创新作业设计,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才能高效。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补充,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实践和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因而从实际出发,设置趣味性、积极性、开放性的作业题,就能更大程度的充分发挥作业的有效性,进而增进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关键词】数学 作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40-01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科学的作业来发展学生,寻求一种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促使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作业思路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作业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一定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新”、“趣”、“奇”,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和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味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在布置“比高矮”的作业时,老师可让学生回家和家长排排队,看看谁最高谁最矮;布置“前后、左右”的作业时,可设计: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布置“10以内的加法”作业时,可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二、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在关于数的教学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概念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例如,对于60、97、35、6、52这些数,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来表示。而对于1/4这个数,对于不同的整体所代表的实际大小是不一样的,1个苹果的1/4是1/4个苹果,1筐苹果的1/4可能是10个。这样,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三、适当设置一些开放型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景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又解法灵活,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其深受学生喜爱。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说给家长听,把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记下来等开放性作业,都可以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内容。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完“厘米的认识”后所完成的一份特殊的作业。某老师画了两条线段(方向不同)让学生猜猜哪一条长。乍一看,同学们都以为是第二条线段长。实际一量,同学们才发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难道眼睛也会“说谎”吗?有个同学带着这样的疑问去问爸爸。爸爸告诉他,那是眼睛的错觉,它告诉人们: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就像月亮,我们走,它好像也在走,其实,这只是我们的错觉呀。
所以,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四、留心生活,给学生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引导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看、要摸、要问,这种由内部发展需要自发进行探究的活动,能使孩子获得经验和满足。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有人设计了一个购物游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到了自由购物的时间了,老师当营业员,每个活动小组的成员都当顾客来买东西。各活动小组可以商量该怎么付钱,谁把钱付对了,老师就把商品送给谁。”出示商品:一枝铅笔5分,一支钢笔3元,一块橡皮5角,一支牙膏2元,一个足球38元,一个文具盒6元,一把手工刀1元。“你想买什么?要付多少元?可以怎么付钱?”……在此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不断深入探索,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从而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萍《如何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
[2]何胜《培养学生数感离不开具体数学情境 》
[3]胡小东《谈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
[4]王晗《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