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华
【摘 要】推进会计信息公开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利于国家经济调控的有效措施。本文将对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必要性;问题;建议
一、建立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能够为信息的持有者带来收益。然而,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由于信息持有者相较于另一方对信息的价值具有更为清晰和真实的了解,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信息持有者会隐瞒对交易不利的情形而尽可能促成交易以高价成行,形成信息市场的“逆向选择”。现代企业是建立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制度基础之上,而会计信息正是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数据。由于信息的递减性,围绕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传递,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形成非对称信息市场,这种非对称信息市场也扩大涵盖企业利益相关者。由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不必然与企业的利益目标完全一致,有时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在理性人的驱使下,经营者很有可能因为利益冲动而借助隐瞒、修改、延报等手段提供不真实、不全面、不及时的会计信息,如为了业绩好看而对部分会计数据作出调整等。利益相关者很肯能会因为这种与真实状况大相径庭的会计信息而做出具有偏差甚至错误的经济决策,不可避免的将会导致损失。因此,会计信息更需要一个相对公开的环境,以保护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事在必行。
2.有利于国家经济监督和宏观政策调控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而企业会计信息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正常的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是,国家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时对经济结构做出优化和调整,以避免部分行业过热或是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缺乏资金流入和支持,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健康和稳定。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许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由于自身会计核算能力不高、会计制度不完善、或是处于某些利益考虑,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并不真实有效,很多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掺了水的。很难想象能从这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中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经济政策,来应对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样地,当国家依据某些因素制定出一项经济政策,然而这项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提供真实的病症,这项政策能否对症很难确定。因此,从国家治理和经济调控的角度,也必须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建设,以推动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有效和及时的会计信息,保证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顺利制定,确保各项经济政策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二、当前会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投资者角度
目前不少企业虽然实行了产权分离制度,但产权分离并不彻底。许多企业的控制权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大股东手里,这些股东不仅把控着董事会,更在企业经营层的任命上随心所欲,企业陷入少数控股股东的“内部人控制”局面。所有者和经营者在控股股东处再次融合,导致这部分投资者对于会计信息公开愿望并不强烈。而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话语权,再加上部分投资者的会计意识不高,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屡屡受阻。
2.企业管理角度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乏力,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缺乏章程约束,财务活动不规范,原始记录、票证等缺损严重,导致会计信息核算失去事实基础。有些企业责任划分不明确,关键岗位管理出现监管真空,会计舞弊、弄虚作假等趁机而入。企业内部也缺乏对会计活动的有效监督和考评,客观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此外,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水平落后,难以保证会计质量要求;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会计信息出错严重等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公开效果。
3.社会角度
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受阻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目前针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法律并不多,仅在《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中对会计信息等做出原则性规定,缺乏操作性。其他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是部门规章和指导规范,如《企业会计准则》、《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权威性较差,内容上也存在不一致之处;二是监管机构的重合和缺位。对企业会计信息具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很多,如财政、审计、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职能存在重合,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三是会计信息的社会化监督不够,这主要同国民会计素养不高、监督渠道的缺失等有关。
三、加强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会计信息意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投资者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会计信息的受益主体,应该提高主动性,增强自身的会计信息意识,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搜集和研读。针对当前较为普遍的“内部人控制”下会计信息公开受阻的现象,应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推进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引入具有竞争力的外部投资者,对控股股东权力进行稀释,建立起相对平衡的权力架构。同时,应通过制度设计提高中小股东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如企业重大决策须经全体股东商议并至少经过半数以上社会股东同意,探索中小股东的权利救济机制。规范董事会选举和成员结构比例,扩大职工代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健全监事会机构。将企业会计信息公开纳入公司章程制度之中,同时应平衡好会计信息公开和商业保密的关系,建立起会计信息公开授信体系,依据不同层级的权限和需要划定会计信息的公开对象、内容、渠道和形式等。建立科学合理的经理层选聘机制,避免控股股东对经理层的过度干预和控制。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应健全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责任管理体系,各级组织机构的会计信息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人。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制度要求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缺乏具体制度规定的,集团内部可以依据自身会计工作实际和需求建立统一标准。企业应规范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活动,提高会计核算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训和教育,着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健全制度设计,通过制度规范引领和指导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公开的流程和受众调研,依据管理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信息公开流程,结合投资者反馈意见改进会计信息公开内容,提高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开展会计信息有效性审查,通过内部审计等加强对企业会计活动、会计信息和信息公开的检查和监督,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推进财会电算化建设,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推动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3.建立共同管理机制,促进会计信息公开
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应纳入国家法律立法范畴,加强对会计信息公开的法律层面制度约束。应加快推动我国信息领域的法律如《信息法》的制定和实施,完成信息社会下对国民经济社会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同时,在会计信息公开方面应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责任和监管范围,建立一个有具体主导部门、协同分管部门的联合治理组织机构,加强对会计信息公开的领导和监督。联合组织机构应加强对经济和企业活动的调研,制定统一具有内部一致性的会计信息公开规范,加强会计信息公开的渠道建设和监督检查力度。会计信息公开应从及时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等原则出发,尽量统一会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格式,便于信息获取者的阅读和理解。大力发展社会监督力量,应充分发挥媒体尤其是新兴网络媒体的监督力量,借助媒体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检查,鼓励媒体发现和查找问题线索。加强对国民会计素质的教育,提升整体会计意识,培养会计信息公开的社会基础。
四、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公开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加快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应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全面、有效和及时公开。
参考文献:
[1]李长福,华正宇.试论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及实现途径[J].商业经,2013(07)
[2]吴宝宏,张春丽.建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3(07)
[3]梁越,张晓东.对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