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中的作用

2014-04-29 06:08严洪萍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严洪萍

【摘要】哼鸣练习是声乐基础训练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声乐初学者还是歌唱家,都用它来寻找统一明亮的高位置的声音。在声乐演唱中,稳定的气息支持和稳定的腔体支撑是重要的两个因素。哼鸣练习法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练习方法,通过不断摸索体会,一旦正确掌握这种哼鸣练习的方法,声音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可以从中寻找到歌唱发声中发声器官正确的协调运作状态,达到整体歌唱的效果。

【关键词】哼鸣;呼吸控制;高位置

哼呜作为一种常规训练方法,也是声乐表现艺术中的演唱方法之一。声乐大师兰培尔蒂曾说:“如果你不能闭着口唱好,你就不能张开口唱好。”正确的哼唱是最有价值的练习,它能够将声音引导到正确的发声上来。那么,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哼鸣是声乐启蒙学习的基础

哼鸣就是舌头放松地放在下牙齿后,舌尖要抵住下牙,喉咙放松,找喝水的感觉,牙关要打开,在喉头稳定的情况下用气息使声带发出声音通过鼻腔发出来的声音气流从鼻子送出,声音尽量哼到眉心以上。感觉牙齿鼻腔等都在震动。哼的时候要保持气息稳定、均匀、舒缓。对初学者来说,哼鸣是一种声乐基础训练的手段,是达到学习控制、支配嗓音器官高效、快捷的训练方法。只要方法科学、练习得当,声带的负担是非常小的,因此学习唱歌的人要尽可能多地练习哼唱。

哼呜是声乐最基础的练习,也是歌唱家们具备更高技巧所必须掌握和发展的必备技巧之一。声乐中很多技巧的运用,实际上是相互平衡的关系,相互依存。涉及这些方面的技巧问题,哼呜在声乐技巧和演唱实践中永远是中心问题。

二.哼鸣练习能锻炼歌唱者声带的力量

在声乐练习中,无论是声音从高声区走向低声区,还是从低声区走向高声区,声音始终是连贯、统一、自如、流畅的,而声带始终要保持一种绷紧的状态。随着音阶的上升,这种力要逐渐加强;音阶下降时,声带的下压力相对减弱。但声带并不是就可以松懈了,而应该继续保持一定的张力,再用上胸腔共鸣,让声音处于丰满、统一的状态。同时声音的位置要保持住,不能掉下来。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过:“思想要走到声音的前面。”而在当今我们可以听到很多行业的人说,找到一种诀窍、灵感、感觉,你就能够自如地、游刃有余地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达到你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声乐练习中的哼鸣练习也是一种技巧、一种诀窍,我们在练习之前首先要去想,要去感觉,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用思想去指导行为。行为是单一的,思想是总体的指挥官。哼鸣的练习不是单一的用鼻子哼哼,而是要考虑声乐演唱各个器官的协调统一、有机配合。声带收紧的同时,喉咙张开,喉两边的肌肉是向外、向下用力扩张的,并不是向里用力。整个哼唱过程要始终感觉是从身体的里面发出,千万不要用力去压迫喉头,同时还要注意气息流动要均匀、舒畅,使整个状态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共鸣通道。

三.哼鸣能有效地提高歌唱者的呼吸控制能力

(一)有助于歌唱者声音统一

好听的音色无论是唱低音还是高音,声音的位置都是一样的。我们把歌唱腔体比喻成一个立式音响,音越低,胸腔共鸣就越多;音越高,头腔共鸣就越多。而在这个高低音的过渡中,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也是逐渐过渡的,是一个量的问题,是共鸣统一的问题,是真假声统一的问题。而不是低音就用胸腔共鸣,在高音就用头腔共鸣,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唱出的声音也不会统一。哼鸣是练习高低声区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尤其是培养共鸣腔上下贯通的最为得力的手段。下面介绍两种练习方法;第一,简单的音阶慢练。尤其是声乐初学者,采用慢速的哼唱练习法可以帮助找到均匀的气息,还能避免因开口演唱时用力不当造成的喉咙紧张、气息上提等毛病;第二,哼唱快速音阶。这种方法多用于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学习者,应逐步加强力度与速度,加强声音的整体共鸣的感觉,在气息的支持下,使得高低音区声音上下贯通,进而扩展音域。而我们所说的换声区也就是真假声的统一问题,用母音唱音阶,声音在换声点容易出现练习“卡壳”问题,而哼呜练习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只要保持稳定的气息,让喉咙打开,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真假声很容易平衡过渡。

(二)能使歌唱者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或称其为“面罩共鸣”。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弛且具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感觉也比较轻松,音色比较明亮优美。训练声音高位置最常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哼呜练习。哼呜练习是每个声乐教师常用的训练手段,可以训练声音的高位置,体验头腔共鸣的感觉及气息、声音和歌唱通道的自然配合等。但本人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哼鸣练习时进入误区。比如有的学生闭上嘴哼鸣时,没有气息的支持,导致脖子僵硬;有的学生则撑大口腔,撑大鼻孔,注意力全在外部形态上,不能顾及各个歌唱器官的整体协调,导致气息不能够均匀地送出,声音压在喉咙里,憋得满脸通红,声音自然也是不流畅的……这些做法都是有问题的,无法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长此下去势必对声音和歌唱感觉造成破坏。正确的哼呜方法应该是:首先要感觉到歌唱腔体已全部打开,眼睛睁大,眉毛上扬,尤其是通往头腔的必经之路——鼻道,要充分打开,但鼻孔不可人为撑大。然后用“哼一吸一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强调:哼在那里,就唱在那里;发声时要多用哼唱等。足见正确的哼呜练习对歌唱的发声及声音的高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哼鸣可以表达特殊的情感

哼呜不仅仅在训练中广泛运用,在歌曲演唱中也运用得非常之多,例如:东北民歌《摇篮曲》中结尾处哼鸣的运用,表达了母亲在摇篮中哄孩子睡觉的温馨与母爱的深厚。又如常思思的第二首无词歌“水母》中运用的大量的哼鸣和吟唱,让我们仿佛看见水中的精灵时而活泼俏皮、时而幽雅蠕动的情状,淋漓尽致的刻画,让人充满想象。

总而言之,哼呜练习是提高声音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但哼鸣并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在具体的声乐学习中,因老师而不同,因学生而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去体会,不断去琢磨,多听多看,综合其他的发声方法,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声音效果,也才能获得流畅、灵活、明亮的优美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