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4-04-29 03:36程小忆岳仁春
医学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心理

程小忆 岳仁春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护患间的人际交往,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问题或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技术护理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是现代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目的就在于消除患者悲观、消极的心理,减缓心理压力,使患者正确的对待自身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忧郁、焦虑等心理,达到心理平衡。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现在的医学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所有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工作全部围绕着患者。除了关注患者的疾病,还要关注"人"这个整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了解到"病"是生在"人"身上的,照顾病患时不能只看到"病",而忽略了"人"的存在。医护人员在懂得医疗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技巧,去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的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社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是医生的合作者,也是治疗方案的实施者,而且在各项操作中护士比其他人员更直接面对患者。技术操作不仅涉及到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要的还涉及护士是否以高度的责任感去为患者积极思考,以正确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自己的操作行为。除此之外,护士在护理活动时对待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爱心、真心。

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在详细填写住院病历后,为患者安排床位,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内容。如:病区的环境、卫生、开水间、管床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并在与患者的交谈中了解患者的社会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特点、文化背景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态度诚恳,给患者留下亲切热情的形象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尽快熟悉病区环境。让患者舒心。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如患者提出不满和疑问时,应耐心解释,不可有不耐烦情绪,直至患者满意为止。有助于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护理人员应做的各项护理和治疗外,还应深入病房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当你对待患者向对待亲人般,患者会把他的心理所想和顾虑告诉你。曾经有位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症状,患者没有告诉床位医生和护士,自己进食以后缓解了低血糖症状。当后来在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中才无意说出,曾经发生过低血糖。患者认为自己了解疾病,知道该怎样处理,就不想麻烦护士了。对于这类的患者,护理人员更应该关心和照顾患者。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可以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而不会觉得麻烦。

恢复期患者的心理也不容忽视。恢复期身体的各器官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已经消失,疾病的痛苦也基本消失,如果在此护理不当,急性病可能转换成慢性病,慢性病也可能在复发,因此,需要重视此类阶段的护理。对好静不好动的自卑患者,应给予鼓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以良好的状态早日返回工作岗位。对性情急躁的患者,应劝其不要过早参加工作,以免影响病情。无乱哪一类的患者,出院时都应做好详细而准确的出院指导。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心理护理的方式也不相同。对于生病的儿童,在交谈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及耐心充分的倾听,尽量的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除了语言还要有生动的表情以及适当的身体语言,并多多鼓励患儿,使其对护理工作产生信任感,有助于消除患儿紧张恐懼心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对自身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怕拖累儿女的老人,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首先就要有一颗仁慈的心,要关心和尊重老人。护理时勤快、细心、耐心、周到还要不怕麻烦。这样可以增强老人的信心,帮助其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和生活。

总之,利用心理护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消除恐惧、焦虑、害怕、依赖等心理障碍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使用医疗护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发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从而大大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心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感受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