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变动及其效益分析

2014-04-29 02:47任力军杨军
理论探索 2014年2期

任力军 杨军

〔摘要〕 近30年间山西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变动平缓,始终未超过全社会投资比重的10%,基本徘徊在5%左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波动较为显著。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变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在1981~1985年间最佳,在1986~1990年间最差。山西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已经不仅仅是各产业间投资规模结构的简单变化或调整,更应注重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的优化。可以通过适度增加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继续加大第二产业投资结构调整,控制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等举措,整体提高山西产业投资结构效益。

〔关键词〕 产业投资结构,产业投资结构效益,产业投资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4)02-0101-03

当前,包括山西在内的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增长都是由投资带动的,而众多数据和研究成果都表明,这种快速增长的经济质量和效益并不高,各地的产业结构也没有因为较多的投资、较快的经济增长表现出合理性,甚至出现了产业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益呈现负相关关系的情况,即产业投资规模越大,投资效益越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低。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总量的增长带动经济增长,属于规模式、外延式的增长;二是投资结构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属于结构式、内涵式的增长。

山西近年来在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下带动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但是受资金和产能的约束,山西的投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如何才能在一定投资规模条件下实现山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呢?优化各种类型的产业投资结构,即用较少的投资规模推动经济整体快速增长,成为今后发展经济的最优选择。因此,在一定的投资总量条件下,深入分析一个时期内山西产业投资结构的效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当前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笔者在此以1980~2010年为分析区间。

1980年~2010年30年间山西三大产业投资结构的总体情况是: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变动平缓,始终未超过全社会投资比重的10%,基本徘徊在5%左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波动较为显著(见图1)。1980年~1994年山西一直致力于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国家和山西省地方给予能源重化工产业巨额投资,使得第二产业投资额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半以上。1994年以后,由于能源工业市场需求萎缩,煤炭运输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山西,工业经济效益低下,山西做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因此1995年~2002年间,第三产业在全社会的投资比重超过一半。从2003年开始,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山西加大了对第二产业改造升级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改造力度;这一时期由于市场需求的旺盛,投资预期向好,也刺激了山西基础工业的投资;这一阶段也是山西新能源工业基地建设的起步阶段,重点发展七个方面的优势产业,其中五个产业属于第二产业,因此,2003年~2008年,山西用于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重新回升至一半以上。而2009年以后,受市场需求减弱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产业在全社会投资比重再次落后于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可见,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在1980~2010年间对产业投资规模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三大产业都在投资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山西的地区生产总值其间增长了近85倍。那么,山西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多少是来自于投资结构的内涵式增长呢?也就是说,山西产业投资结构收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少呢?

戴玉林在其著作《投资结构论》中提出测算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公式②,并以此对我国投资结构收益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与当时我国经济效益的情况基本一致。本文以此公式作为计算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由于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所形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以五年为一周期,以上一个五年计划的平均值作为基期、本期五年计划的平均值作为报告期来测度本期产业投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变化来看,如表1所示,1981~1985年间山西的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变动效益是本文考察期内最佳的,主要是第一产业投资结构的效益值较大,而第二产业投资结构的效益值为负,说明这一时期三大产业投资结构总体上较为合理,但第二产业的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是起负作用的。1986~1990年以及1991~1995年间,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变化的效益出现负值,主要是第一产业投资结构效益下降幅度大,说明1986~1995年间山西的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从结构效益的角度表现为不合理,投资结构给经济增长带来负作用,因此也可以说明这一时期山西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投资规模的扩张。1996~1999年期间,由于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比重进行了调整,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大幅度上升,导致山西产业投资结构总体效益由负变正,说明这一时期对于三大产业规模结构的调整是有成效的,而且产业投资结构是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的。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产业结构调整后,2001~2005年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再次以第二产业的投资为主,这一变化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较上一个时期有了明显好转,产业投资结构对经济贡献进一步增加,因此,这一时期山西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山西经济增长。2006~2010年间,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再次倾向于第三产业,投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虽然仍为正,但是与2000~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说明2006~2010年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变化引起了投资结构效益的下降,因此这一时期投资结构所带动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规模扩张式的增长。

第一产业投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结构效益在1980~1985年间最大,而这一时期正是考察期内山西第一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最多的时期。随后,山西第一产业投资在三大产业投资中的比重下降,而且基本保持在5%以下,其投资结构效益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变为负值,但1986~2005年间,第一产业的投资结构变化产生的负效益数值逐渐缩小,2006~2010年这一负效益数值又有所扩大。2006~2010年山西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投资比重要高于2001~2005年间,但第一产业投资结构效益较2001~2005年出现下降。从第一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投资的规模效益还是明显的,但是第一产业在投资规模比例稳定的条件下,其投资结构效益非常低,说明山西第一产业的发展仍属于规模扩大式的发展。

山西第二产业投资结构效益在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时期除1986~1990年间外,其投资结构效益都是负值。这是因为1980年~1982年间山西压缩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将有限的投资集中在了建设煤炭能源基地,其他行业在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1983年以后,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开始上升,与此同时,山西省政府加大了能源加工转换的步伐,对二次能源产品的投资增加,因此,能源工业内部的调整使得1985~1990年间第二产业投资结构效益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好的时期;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结构效益越来越差,山西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出现了下降,第二产业内部投资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变化最突出的就是90年代后期电力工业的投资份额超过了煤炭工业,但这一时期第二产业投资结构效益仍没有好转;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1~2005年间,尽管山西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低于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但是随着第二产业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回升,第二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由负转正,并在2006~2010年间达到考察期的最大值,说明山西第二产业投资结构内涵式的增长已经初现。

第三产业投资结构变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在1999年以前的四个阶段均为正效益,特别是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期,第三产业在全社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其投资结构效益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当时三大产业投资结构中结构性效益最好的产业,这也说明这一时期随着第三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第三产业的投资结构是合理的。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的投资结构效益却由正值变为了负值,特别是2001~2005年期间,第三产业在全社会投资比重超过了50%,其结构效益却下滑较大,而随后第三产业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下降,2006~2010年间山西第三产业投资结构负收益较上一时期有所收窄。第三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的变化说明,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只能依靠规模的扩大,更应该注重投资结构效益,否则只能给经济带来负增长。

由上可知,山西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已经不仅仅是各产业间投资规模结构的简单变化或调整,更应注重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的优化,也就是在投资规模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提高各产业投资结构效益,从而整体提高山西产业投资结构效益。为此,本文从提高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的角度对山西产业投资结构优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适度增加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并调整其投资结构。政府要增加对第一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制定相应的第一产业投资政策,合理规划第一产业投资结构,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因此,对于山西第一产业投资结构优化需要从规模扩大和提高结构效益两方面进行。

2.在现有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下,继续加大第二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以提高第二产业投资结构收益。山西第二产业投资结构已经初现内涵式结构增长,这与近年来山西对第二产业持续的调整是分不开的。今后,山西还应继续扩大第二产业内涵式结构增长的成果,一方面对现有产业升级进行鼓励和扶持,提高其结构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育新的、有潜力的行业,为第二产业投资结构效益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3.控制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对第三产业内部投资进行结构性调整。从现有第三产业投资结构看,山西第三产业投资重点在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而对那些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行业投资并不多,特别是现代生产服务业,投资更少,使得现在第三产业的投资结构无法适应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投资规模增加但投资结构效益低下的局面。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第三产业投资政策,从第三产业投资结构优化角度,引导第三产业合理投资,并重点扶持一部分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像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行业,以提高第三产业投资结构效益。

注 释:

①数据来源:2011年《山西统计年鉴》。

②投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报告期每个产业的投资比重×报告期每个产业的产值比重)-(基期每个产业的投资比重×基期每个产业的产值比重)-余项,余项是指除了投资结构以外引起经济增长的那些因素,这里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

〔1〕韩元军.就业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6).

〔2〕伍业君,王 磊.比较优势演化、产业升级与中等收入陷阱〔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4).

〔3〕张唯实.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0).

〔4〕詹 懿.再工业化背景下的西部传统产业升级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2).

责任编辑 于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