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堂
〔摘要〕 做好群众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因为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推动者,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的共享者,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评判者。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艰巨性、人民群众自身的发展变化、党员干部自身发生的变化都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需着力抓好几个环节: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健全群众工作的激励引导机制,激发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完善干部到基层锻炼机制,在实践中做好群众工作;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建立做好群众工作的资源保障机制,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群众工作,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4)02-0060-04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之一,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已经明确的新形势下,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尽快变为现实,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统一群众思想,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群众智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一、做好群众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与基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首先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使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1 〕
(一)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推动者。回顾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取得改革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人民群众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当前,虽然有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不再是单纯地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但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需要我们依靠摸着石头过河为顶层设计提供材料和经验,为改革开放提供源头活水和实践依据;依靠顶层设计为摸着石头过河提供政策引导和方案指导,为改革开放引领目标、统筹谋划。即便“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的框架性设计和安排,但其根源还是自下而上的强大发展动力,需要建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础之上。因此,要确保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必须继续树立和坚持“人民主体”的理念,把人民群众作为推进改革的主心骨,制定改革方案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遇到改革难题要虚心向群众请教问计,决不能关起门来搞改革,更不能异想天开、凭主观愿望拍脑袋搞改革。
(二)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的共享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更公平更广泛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加强对党的改革政策的宣传,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讲透彻,特别是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认真研究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及社会上新出现的人群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政策诉求,在注意各群体利益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维护最困难人群、弱势群体的利益需求;在注意公共利益需求的同时,兼顾和维护好工农群众的个人利益需求;在维护长远利益需求的同时,让工农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眼前利益;在满足工农群众基本需求的同时,引导人民群众追求更高的需求。通过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三)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评判者。人民群众满意了,就是成功的改革;人民群众不满意,就是不成功的改革。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反映群众愿望,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在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时,首先要想一想群众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举措时,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敢于直面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聚焦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弊端,让群众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改革工作进展的重要尺度,努力使各项改革措施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从总体来看,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但作为群众个体、群体而言,需要党来组织、引导,而党的群众工作正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作用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一致性。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在参与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所有这些,都需要以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为基础。
二、全面深化改革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群众工作,既与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密切相关,又会受到党的自身因素及面对的群众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都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三十多年前。因为,一方面这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甚至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是齐头并进的改革,不是单项的改革,也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由农村到城市、由企业到机关那样依次展开的改革;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和“险滩”,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很难再如当年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般顺利,我们不仅要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还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特别是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难免会使少数群众的利益暂时受到影响;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被群众充分理解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工作中的缺点和改革中某些具体措施的失误,也会使部分群众产生某种不满和失望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党能否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宣传到群众心里,使群众始终对我们党有耐心、有信心,以实际行动拥护党、支持党,使党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是对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考验。
(二)人民群众自身的发展变化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自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党的群众工作产生了“倒逼”之势。一是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增强了,执政早期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条件信任和服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对个体权利的追求,特别是新一代的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由过去的感情认同加利益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加利益认同;二是群众的诉求更加多元了,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差别,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三是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更宽了,互联网等新媒体成为群众参政议政发泄情绪的缓冲阀、调节器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使群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四是群众赖以工作和生活的依靠对象更多了,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之近年来各种非行政性的社团组织、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迅速发展,大量劳动者在“两新”组织中工作生活,党和政府不再是群众惟一可依赖和寻求帮助的对象,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提升的具体表现。但也要看到,这些发展变化也必然会对团结带领群众前进的各级党员干部提出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三)党员干部自身发生的变化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初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已基本退居二线甚至已经退休,目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第一线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大多比较年轻,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大多都是70后甚至80后,他们在文化水平、眼界视野、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老一辈的党员干部相比在政治理论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江泽民同志就强调,在看到年轻干部优点和长处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他们的不足和弱点,即“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 〔2 〕 (P231-232 )从当前来看,大部分年轻干部因为没有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在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重大论断的认识上不够深刻,缺乏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责任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牢,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被放在了一边,即便是那些成长于农村的党员干部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做群众工作;党员队伍身份复杂化,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等的认知、认同上带来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这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是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方面的力度是空前的,很多方面直接与党员干部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比如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等等,虽然从整体上讲党有“自己拿起手术刀”割除藩篱和痼疾的自觉,但从个体来看难免有些党员干部对此有等待观望、畏难发愁甚至是消极抵触情绪。这就首先需要党员干部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自觉做勇于改革的先锋和善于改革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进改革。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需着力抓好的五个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表明,当前做好群众工作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更为复杂,而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了。从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来看,应当重点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能够运用通俗易懂的群众化语言,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宣传到群众的心坎里,既让群众明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也让群众理解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面临的“硬骨头”和“险滩”,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对党的信心。二是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消除“改革疲劳症”,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到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实践中去,齐心协力推进改革。三是服务群众的能力。能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四是依法化解矛盾的能力。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特别是能够超前防范、及时消除各种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隐患。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置,确保社会安定稳定。五是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能够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3 〕
做好群众工作,涉及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机制等问题,需要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一)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工作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因此,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应当强化两方面内容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的全面深化改革方针政策的教育,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网上教育平台等培训机构和阵地的作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等形式,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学深学透,掌握精神实质,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者、组织者、引导者,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二)健全群众工作的激励引导机制,激发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在教育引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入手,健全群众工作的激励引导机制,改变“做不做群众工作、做得好坏、做得多少”无所谓的现象。一是在对干部的评价考核上,更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的心里有杆秤,哪些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把是否获得群众认可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把群众口碑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上,真正体现“群众公认”原则。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在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的同时,扩大干部选拔中的民主,增加干部选拔中群众的话语权。三是在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上,切实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让干部时刻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
(三)完善干部到基层锻炼机制,在实践中做好群众工作。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可以通过党校培训等渠道来提高,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也只有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历练中,在与群众同甘共苦、朝夕相处的工作实践中,才可能逐步滋生、提高与养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要完善干部到基层锻炼机制,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特别是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拔干部的眼光要向下,更加注重基层、注重一线;培养干部的重心要下移,把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去锻炼成长,从而形成“干部到基层锻炼、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的良性循环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四)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他在浙江任职期间,曾经总结提炼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二是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三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四是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五是通过组织活动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学习掌握、灵活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要善于运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做好群众工作,善于借助“两新”组织的作用做好群众工作,逐步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和技巧。
(五)建立做好群众工作的资源保障机制,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5 〕 (P467 )这一论断说明做好群众工作离不开一定的资源保障。从当前来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处于群众工作的第一线,承接了党和政府的大量事务性、社会性工作,但其掌握和可支配的工作资源有限,工作手段和工作力量不足,影响、制约了群众工作能力的发挥。要注重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党内党外服务。广泛开展党内互助活动、群众志愿活动、组织共建活动。探索从党费中划出一定经费,为基层党组织义务开展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同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调动资源,激活政治资源,挖掘市场资源,用好社会资源,构建党在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的资源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2〕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 习近平之江新语: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0).
〔4〕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N〕 .人民日报,2011-01-06.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陈 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