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调查研究思想与实践

2014-04-29 02:19王晓荣岳国芳
理论探索 2014年2期
关键词:习仲勋调查研究实践

王晓荣 岳国芳

〔摘要〕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习仲勋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其调查研究思想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决策都要事先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置身于群众之中,调查研究过程要务求实效,抓住典型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指导全面工作等。习仲勋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务实、创新和为民等特点,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习仲勋,调查研究,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4)02-0050-04

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中心环节,也是领导干部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习仲勋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坚持调查研究工作,就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基本态度、方针原则和方法思路等问题做了很多探索,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与实践。

一、一切决策都要事先调查研究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领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定政策。正确决策要以正确认识客观情况为前提,而调查研究则是获取这种正确认识的最基本途径,因而成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决定政策时的应尽之务。习仲勋在领导工作中,非常重视制定决策与调查研究之间的关系,他多次指出:“要拿出一定时间到一个地方去……到那个地方,首先要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是为了什么?为了决定政策,为了解决那个地方的实际问题。” 〔1 〕 (P1123 )领导干部在提出设想、决定政策时,“必须切实反映群众要求,切实反映客观实际”,“一切决定都要事先调查研究,不能凭主观推断臆想” 〔2 〕;决策工作要切忌“先入为主”,“绝不能未调查,未研究,在主观上首先对于某一方面,就存有了一种成见。” 〔1 〕 (P29 )

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习仲勋是这么倡导的,也是这么身体力行的。

早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照金时期,习仲勋就“一村一村做调查研究,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相继组织起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和游击队。” 〔3 〕 (P53 )他和金理科、周冬至等陕甘边根据地的负责人经常深入山寨,吃住在群众家中,访贫问苦,调查研究,进行发动组织群众的工作,掀起了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高潮。〔4 〕 (P130 )在南梁时期,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的习仲勋,带领各部门负责人在对当地情况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涵盖土地、财经粮食、军事、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如何对待民团、土匪、白军俘虏和乡绅、知识分子等具体政策 〔3 〕 (P19-22 ),使根据地的群众动员、政权建设和土地改革等工作有序开展。

建国之初主政西北时期,习仲勋根据对西北多民族特点的调研分析,提出了“稳进慎重”、和平解决民族宗教地区复杂问题的方针,以及关于土匪、叛乱、土改等问题的一系列正确政策和策略,极大地推动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1961年,面对严峻的困难形势,全党掀起了调查研究的热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带领中央调查组赴河南省长葛县进行了五个月的实地考察,并把反映农村生产生活困难和农民迫切愿望的调研报告送达中共中央,其中包括群众要求停办食堂、贯彻按劳分配、保障生产队权利、农民劳动保护和改善农村干部作风等内容 〔1 〕 (P360-370 ),为党中央纠正共产风、浮夸风等错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正确调整农业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改革开放之初,习仲勋主政广东,上任伊始就针对群体性偷渡逃港等棘手问题展开多次调研,在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吸收地方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在广东采取特殊政策、发挥优势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措施。

二、走出机关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途径,而深入基层、置身于群众之中则是调查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一方面,习仲勋认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到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主政西北和广东时期,习仲勋都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决反对领导干部光靠坐在机关里开会、听报告来指导工作,他常常对各部门的干部说:“老呆在机关里,不下去,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人民群众的呼声和疾苦就往往不知道,下面同志的呼声也反映不上来。坐在机关里做决定,往往是主观主义的。” 〔5 〕 (P112 )他要求精简机关会议和文件,“尽可能走出办公室,跳出文件堆,摆脱事务,到工人农民中去。脑子里原来什么都没有,只是‘加工厂,离开客观实际搞不出什么东西来。” 〔6 〕 (P257 )他还从真理标准的高度来强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为一切设想、决议和办法是否正确,“光在机关、会议里争论,是不能真正统一起来的” 〔1 〕 (P639 ),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放在实践的考场辨明是非。“各级领导干部多接触实际,了解下情,多找一些同志谈谈,好处很多。” 〔5 〕 (P112 )习仲勋自己在广东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曾深入粤东三区、粤西粤北二十多个县进行广泛调研,问计于地方干部群众,足迹遍及南粤大地。在韶关地区调研时,每到一地,他都深入基层,工作很深入,很细致,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往往听汇报、研究工作到深夜十二点,甚至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为各地干部树立了很好的榜样。〔5 〕 (P117 )

另一方面,习仲勋也强调,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是为了掌握真实情况,为此,不仅要听下级干部的情况介绍和工作汇报,同时也要“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这就要求必须去掉官架子深入群众,使群众把你当自己人说出真心话。首先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出外考察一定要轻车简从,不要动辄鸣警笛、挥警旗,因为“我们是来给老百姓办事的,不能给群众添麻烦!” 〔6 〕 (P123 )其次,只有放下官架子置身于群众之中,“群众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当成知己,才会向你说出真心话。否则,群众把你当成领导、当成做官的,那你就什么也了解不到了。” 〔2 〕 再次,领导干部在下基层调研时,跟群众讲话也要放下官僚架子,“给农民讲话,要深入浅出,要让农民听懂,不要打官腔” 〔2 〕。习仲勋强调这些,实际上体现了调查研究的实质就是走群众路线的思想,他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时不仅要身在基层,而且要心系群众,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来了解和反映真实情况。

三、调研过程要务求实效

首先是明确调查研究的主题。习仲勋认为,调查研究工作要改变方式,不要大轰大嗡,队伍要精干,人多了不好办事,尤其是开展调研活动要目标明确、主题集中,提纲内容不要宽泛。1943年,习仲勋在绥德地区郝家桥村考察期间,将地方干部和新闻记者等调查组人员以自然村为单位分成小组,包村负责,确定各小组调查的重点内容。他要求各小组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各选择生活状况和生产条件不同的上、中、下各两个农户进行调查研究 〔4 〕 (P343 )。可以说,主题是调研活动的灵魂,因为主题明确有利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准确把握问题实质,以提高调研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调查研究要做好上下沟通的工作,以实现中央的原话(政策)——自己的语言——群众的语言之间的转化和衔接。一方面,吃透中央的方针政策当然很重要,另一方面也要摸清下面的实际情况,并将上面政策与下面情况相结合,转变为让普通老百姓听的清楚、看的明白、做的情愿的新决策。这是因为,“无论什么问题,自己想通了,不要以为老百姓也想通了。在农村里,就有这样一个特点,老百姓他亲身体验过了,才能心甘情愿地去执行。否则,不会高兴参加这些活动的。” 〔4 〕 (P405 )

再次,调查研究要“多走冷门”,就是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了解和把握群众情绪,切实解决群众的急迫问题。习仲勋认为,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和研究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调查来调查去,材料一大堆,就是不解决实际问题,我看这样的调查不必要,毫无价值。” 〔1 〕 (P1123 )调查研究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对调查材料和感性见闻进行综合性研究,才能更接近问题的实质,有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1985年,习仲勋带领考察组到江西老区的井冈山、宁冈、遂川、兴国、瑞金、广昌、南城等地进行调研,他要求当地领导人如实汇报情况,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以真正弄清老区贫困的情况、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他拒绝到事先安排好的地方去考察,而是直接深入贫困农户了解情况 〔6 〕 (P127 ),并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研究了特困户脱贫办法,提出了抓紧治理荒山、充分利用水面、办好技术开发中心,发展外引内联等一系列推动老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7 〕。

最后,在调查研究中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注意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抗战时期,为了了解中央土地政策的执行情况,习仲勋在关中地区深入调研,针对初露端倪的土地纠纷和租佃方面的问题,根据边区法令制度并结合关中实际制定颁布了《关中调整土地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土地经过分配过的地区,基本政策是保护农民既得利益,对地主则分给可保障自立自给的必需土地以事耕种并保证生活;土地分配不彻底的地区,基本政策是保障农民既得利益、地权为农民所有,并兼顾地主生活;三年未收租地区,地权也为农民所有。” 〔8 〕 (P150 )这一办法的执行,既兼顾了农民和地主的利益,也巩固了土地革命的成果。在指导绥德地区的整风审干运动中,他发现审干过程中的偏差并及时扭转方向矫正错误。主持西北局工作时,他在基层调研农业生产工作中,“及早纠正了一味强调粮食生产,忽视植棉,影响群众穿衣的问题” 〔9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热潮中,习仲勋在对绥德、子洲等地土改情况的调研中,发现运动中存在着干部群众过火斗争的倾向且有蔓延之势,就及时向中央报告并提出正确建议,对中央准确把握运动发展趋势、及时纠正苗头性问题极具预见性。

四、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

所谓典型,一般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往往反映着事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习仲勋在调查研究中很注意观察和捕捉一些局部地区和领域的创新尝试和成功经验,通过对典型经验的培养、总结和研究,寻找解决同类问题的普遍规律,然后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推广,从而发挥其以点带面的作用。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以及大量难民涌入等原因,关中地区遇到严重经济困难,阳坡头区雷庄村的行政村长、共产党员张清益于1939年发动本村群众首办义仓以调剂生产生活。时任关中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在检查分区大生产过程中,对这种办义仓粮、开义仓田的做法予以赞赏并在全分区范围内推广,成效非常显著。之后习仲勋又向陕甘宁边区政府作了汇报,引起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使这一做法作为典型经验在整个边区推广开来,一直延至解放战争开始,对促进边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抗灾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8 〕 (P166 )。习仲勋在调研中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劳动模范和生产英雄,除义仓创办人张清益外,还有开荒英雄汪庭有、劳动先进李学义、移民英雄冯云鹏等等。这些先进典型受到了边区政府的表彰,其模范事迹还被《解放日报》宣传报道,对调动边区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担任绥德地委书记时期,为推动大生产运动,习仲勋在对绥德分区情况做全面分析后,确定以沙滩坪区的郝家桥村为典型,带领调查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蹲点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郝家桥村经验,其中包括以该村村民刘玉厚为代表的改进耕作方法、促进生产发展的经验,组织移民南下的经验,改造二流子的经验,以及实行变工互助、精耕细作的经验等等。随后将这一经验在绥德地区以至陕甘宁边区广泛传播,对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社会新风尚起到了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为了指导边区群众的文化教育工作,习仲勋在对子洲县周家圪崂办冬学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并推广了其成功经验,他在《解放日报》发表的《开展冬学运动应掌握的方针》一文中将这一经验概括为:坚持“民办公助”方针,将冬学运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坚持“学用一致”原则,注意团结文教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抓住重点避免分散力量,要把计划放在群众的力量和觉悟基础上等 〔1 〕 (P32-33 )。

解放战争时期,绥德县义合区黄家川村工作组从老区实际出发,采取“抽肥补瘦、填平补齐”的灵活措施调剂土地,因为兼顾了贫雇农和中农的利益而受到群众欢迎。习仲勋敏锐觉察到这一经验的普遍意义,便以西北局名义转发给各分区并上报中央。1948年3月12日,毛泽东将黄家川经验同晋察冀平山县、晋绥区崞县三个典型向全国推广 〔4 〕 (P553 )。在推广正面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警惕反面典型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针对土改运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习仲勋以绥德、子洲等地土改情况为例进行密切观察和深入调研,并多次向党中央和毛泽东致信反映。他在调研报告中不仅直指土改存在问题的要害,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具有指导作用的真知灼见,比如,新区土改要结合大多数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反复过度平分土地会将农村圈死;要派得力干部加强对运动的领导,以防止群众盲目行动造成严重恶果;老区贫农团很复杂,真正好的可靠的群众在中农阶层及一部分贫农中,因此要不怕中农当道,等等 〔1 〕 (P77 )。习仲勋的调研报告引发了毛泽东对全国各地土改工作的全面思考,毛泽东还向习仲勋等人一再致电征求意见,习仲勋依据他的调研所得,就老解放区、半老解放区、新解放区土改中的不同问题坦率提出自己意见 〔1 〕 (P76-78 ),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将其批转给晋绥、中工委、邯郸局、华东局、华东工委、东北局等地,由此促使大规模土改运动整体性地健康发展,也成为体现调研成果向决策转化的成功案例。

在“文革”结束后的改革探索初期,广东省清远县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职工积极性,在工业管理体制方面率先尝试在国有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以及利润承包,使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但也引起了各种争议和怀疑。习仲勋带领广东省有关领导几次到清远县开展调研,指导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并总结其经验。他充分肯定清远经验闯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新路子,要求广东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各地方结合实际借鉴学习。1980年8月,《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相继报道了清远率先试行企业承包制的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据1981年底统计,全省100个县和县级市,有63个县市仿效清远办法改革了工业管理体制,48个县市经委对财政实行包干,22个县市经委在银行独立开户。全国有363个县和17个小城市学习清远体制改革经验,广西决定在全区各县推广清远经验 〔5 〕 (P293 )。不仅如此,清远经验也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国家经委对其改革方向予以明确肯定,从而成为促进广东以及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习仲勋等广东领导还对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方位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慎重提出了在广东建立特区、优先发展的设想,最终获得中央批准,由此拉开改革探索的大幕。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改革时期,习仲勋的领导活动中始终伴随着调查研究工作,其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有实地考察、开调查会、入户访谈、蹲点调查、典型研究等;其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以及调研报告,不仅及时、直接地指导解决了拟议中的具体问题,而且对指导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全局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调查研究的目标内容,不论是战争动员、生产发展,还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都彰显着务实、创新和为民的特点。这些既体现了调查研究对党的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反映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对领导干部成长的重要性,其中蕴含的现实启示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时代工程来说,必须把深入实际加强调研作为切入点和中心环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工作机制,以科学高效的调查研究来改进作风、推进工作;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则要自觉把调查研究当作必修课和永恒课题,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多联系群众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多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习仲勋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2〕李福长.实事求是,心系群众——1961年习仲勋长葛调研记〔J〕.党史博览,2009(6).

〔3〕《习仲勋革命生涯》编辑组.习仲勋革命生涯〔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4〕贾巨川.习仲勋传(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习仲勋主政广东》编委会.习仲勋主政广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习仲勋纪念文集 〔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7〕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深切缅怀习仲勋同志对江西老区建设的关怀和指导〔N〕.江西日报,2013-04-24.

〔8〕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习仲勋在旬邑〔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9〕县级领导尚有弱点〔N〕.解放日报,1946-09-10.

责任编辑 陈 鹃

猜你喜欢
习仲勋调查研究实践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