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旷
摘要:近几年来,独立学院因其办学的特殊性从诸多方面给其教职工队伍带来了巨大冲击。独立学院教职工待遇问题、自身发展问题都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的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07-0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独立学院因其办学的特殊性从诸多方面也给教职工队伍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仍缺少变化,缺乏贴近新时期教职工思想实际的内容。探讨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现状
独立学院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模式,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主要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 (院) 长负责制, 学校党组织主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各项工作基本上是行政负责,学校的政治氛围没有公办高校那么浓。基层党组织都是聘用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困难, 学院工会以及教职工党组织作用不易发挥,少数党员教职工的组织观念比较淡薄。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现状
独立学院教职员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和管理干部;二是从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辞职下岗自谋职业人员;三是近几年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这三个方面的人员构成了独立学院教职工“老、中、青”三个层次,各个层次的教职工有着不同的特点,要融合成一支精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长时期的磨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也直接影响到学院的稳定局面。独立学院这一类民办院校更难以吸引一些学历较高的专思想政治教育业人士。因此导致了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稳定,后备队伍匮乏。
(三)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动态现状
当今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品质的主流精神呈现积极趋势,比如爱岗敬业、崇尚科学、诚实守纪、团结协作等。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教师不致力于本职工作,一心只追求高报酬,不愿多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个别教师甚至忽视教学效果,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兼职上,造成“教书与育人”脱节的现象,另外有少数干部、职工淡忘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把本应该提供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背离了行政工作服务于教学的根本宗旨,极大的损害了高校育人工作者的形象。凡此种种,都影响着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
二、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
200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而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仅靠着独立院校现有的党委工会、教工党支部、学生工作处等少数部门进行全院的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显而易见。另外,某些院校只对教学、科研以及成果等方面进行高度地重视,而对于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软指标极为不重视,长此以往,直接的后果就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弄不懂什么叫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掌握以及思考。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展机制不完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特别是一线辅导员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由于经常处在繁多而具体的工作中,对工作思考认识不够,而学校又很少有机会组织辅导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从而造成部分辅导员理论水平不高,科研成果极少。思政工作者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没有建立或完善相应的制度;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教师必须知识全面、阅历丰富,但是,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为这些教师提供的深造、进修机会并不多;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特别是一线辅导员的待遇有待提高。比如说,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综合收入水平和同级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教师的综合收入水平相比偏低;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保障机制,辅导员的职称普遍不高,许多独立院校的辅导员特别是专职辅导员,由于科研成果不多,职务晋升很困难,竞争领导岗位的机会也很少。工作强度与个人发展机会、利益之间的反差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稳定性,给学校的稳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独立学院教职工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薄弱是当前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行政、管理、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缺少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思政工作者只能凭个人的悟性和敬业精神完成任务,思政工作显得疲软而创新性不足;同时,独立学院所聘用的教职工两极化,部分年轻教职工自身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够高,重智育、轻德育,观念淡化,道德意识、集体意识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平时又不重视理论学习,对党的方针、路线和基本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在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位;而年纪稍长的教职工却因为时代更新变化速度快,无法及时运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开展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相对稳定和合理流动的制度。在学校总体规划与思想政治队伍发展方向相统一、学校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利益相统一的基础上,积极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拓宽发展空间,完善政策以事业留人,有计划培养、提拔骨干人员,使队伍建设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稳定。其次,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严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选拔制度。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一方面严格把好人才关,择优选拔党员教师和党政工作人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扩大队伍来源,充实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优化队伍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再次,要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评优奖励制度。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表彰奖励纳人到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之中,按比例评选统一表彰;树立一批辅导员、班主任先进典型,宣传其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构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作用,尤其是优秀党员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要调动学校教职工参与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極性。高校要进一步增强全员育人的意识,采取积极的政策导向,对教师参与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及时表彰和奖励思想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可以在职称评定、津贴评定等过程中充分体现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比重,吸引广大专业教师参与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辅导员、班主任和兼职教师制度落到实处,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三)加强独立学院教职工的思想建设
首先,强化奉献精神教育。学校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他们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其次,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学校要结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通过组织培训班、举办专题讲座及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再次,强化社会实践教育。高校要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深入企业、农村、部队及兄弟院校,了解国情,了解现代高等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做法。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干部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总之,新时期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高校各级组织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在充分了解、尊重他们的基础上,正确审视那些影响和制约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并在观念、机制和方式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独立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民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状分析与研究[M] 黑河学刊, 2013
[2] 张睿 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培训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0(9) 2.
[3] 何慧慧.彭彬 论湖北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策略[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2009(7)
[4] 阎明宇 论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改革[期刊论文]-才智 2012(18)